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课时 认识地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专题练(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课时 认识地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专题练(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16:53:01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 认识地球
[太空探索]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 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 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 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24广西]2023年,我国科考队员乘坐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雪龙2号行进路线图(部分)。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3时55分,科考队测定雪龙2号所处纬度为90°N,此刻雪龙2号到达( )
A. 北极 B. 雨极 C. 南极 D. 干极
4.雪龙2号到达极点后,围绕极点航行数圈,其穿越了所有的( )
A. 纬线 B. 极圈 C. 经线 D. 赤道
[2024河南周口模拟]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之一,该岛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下图示意格陵兰岛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格陵兰岛主要位于(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6.格陵兰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该岛的( )
A. 东北部 B. 西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南部
[2024福建厦门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架设地月新“鹊桥”的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火箭在中国文昌成功发射。下图示意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朋友圈。据此完成7~9题。
7.伦敦进行网络直播报道的时间是0时31分,两地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球形状 B. 地球公转 C. 地球自转 D. 地球大小
8.火箭发射当天正值春分日,文昌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 昼长夜短 B. 昼夜平分 C. 昼短夜长 D. 出现极昼
9.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 )
①体现人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深入了解月球,探索宇宙空间
③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航天实力 ④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24河南南阳三模][月食]2023年首场月食于5月5日开始。月食是指太阳、地球和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导致月球亮面被遮蔽的现象。图1为月食现象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0.月食现象可以推测( )
A. 地球的自转运动 B. 地球的公转运动
C. 地球是一个球体 D. 海陆在不断变化
11.本次月食现象发生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12.本次月食现象发生时,郑州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
A. 昼长夜短,昼渐长 B. 昼长夜短,昼渐短
C. 昼短夜长,昼渐长 D. 昼短夜长,昼渐短
13.[2024安徽阜阳模拟]安徽省合肥市(约31°51′N,117°15′E)某地理小组想了解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因此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
图1
【探究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
(1) 读图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在______________之间;安徽省合肥市全年__(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探究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 夏至日当天合肥市昼长夜短,过了这一天,合肥市昼夜长短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极昼现象范围变小的是____(南极/北极)地区。
【探究三】太阳高度角与物影朝向及长度的关系
(3) 为探究太阳高度角与物影长度的关系,该地理小组用竹竿在操场上测量了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的物影,从图2可以发现,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的长度越长。
图2
(4) 观察图3,合肥市不同季节正午影子都朝向____________方向,如果甲图的楼房影子为一年中最长时,一般为每年的__________(日期)前后。
图3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 认识地球
[太空探索]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 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 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 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
1.读图可知,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D正确。故选D。
[2024广西]2023年,我国科考队员乘坐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雪龙2号行进路线图(部分)。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3时55分,科考队测定雪龙2号所处纬度为90°N,此刻雪龙2号到达( )
A. 北极 B. 雨极 C. 南极 D. 干极
4.雪龙2号到达极点后,围绕极点航行数圈,其穿越了所有的( )
A. 纬线 B. 极圈 C. 经线 D. 赤道
【答案】3.A 4.C
[2024河南周口模拟]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之一,该岛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下图示意格陵兰岛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格陵兰岛主要位于(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6.格陵兰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该岛的( )
A. 东北部 B. 西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南部
【答案】5.B 6.D
[2024福建厦门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架设地月新“鹊桥”的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火箭在中国文昌成功发射。下图示意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朋友圈。据此完成7~9题。
7.伦敦进行网络直播报道的时间是0时31分,两地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球形状 B. 地球公转 C. 地球自转 D. 地球大小
8.火箭发射当天正值春分日,文昌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 昼长夜短 B. 昼夜平分 C. 昼短夜长 D. 出现极昼
9.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 )
①体现人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深入了解月球,探索宇宙空间
③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航天实力 ④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7.C 8.B 9.A
【解析】
7.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因此,伦敦和北京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现象,C正确。故选C。
8.当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火箭发射当天正值春分日,文昌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河南南阳三模][月食]2023年首场月食于5月5日开始。月食是指太阳、地球和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导致月球亮面被遮蔽的现象。图1为月食现象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0.月食现象可以推测( )
A. 地球的自转运动 B. 地球的公转运动
C. 地球是一个球体 D. 海陆在不断变化
11.本次月食现象发生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12.本次月食现象发生时,郑州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
A. 昼长夜短,昼渐长 B. 昼长夜短,昼渐短
C. 昼短夜长,昼渐长 D. 昼短夜长,昼渐短
【答案】10.C 11.A 12.A
【解析】
10.月食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地球阻挡太阳光线导致月球亮面缺了一块,因此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C正确;与地球运动和海陆变化无关,排除ABD。故选C。
11.本次月食发生时(2023年5月5日)地球位于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即地球运行在公转示意图中的①段。故选A。
12.本次月食发生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继续向北回归线移动,因此北半球的郑州市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故选A。
13.[2024安徽阜阳模拟]安徽省合肥市(约31°51′N,117°15′E)某地理小组想了解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因此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
图1
【探究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
(1) 读图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在______________之间;安徽省合肥市全年__(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探究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 夏至日当天合肥市昼长夜短,过了这一天,合肥市昼夜长短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极昼现象范围变小的是____(南极/北极)地区。
【探究三】太阳高度角与物影朝向及长度的关系
(3) 为探究太阳高度角与物影长度的关系,该地理小组用竹竿在操场上测量了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的物影,从图2可以发现,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的长度越长。
图2
(4) 观察图3,合肥市不同季节正午影子都朝向____________方向,如果甲图的楼房影子为一年中最长时,一般为每年的__________(日期)前后。
图3
【答案】(1) 南、北回归线;无 (2) 昼渐短,夜渐长;北极
(3) 长—短—长 (4) 北(或正北);12月22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