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了解地区第2课时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专题练(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了解地区第2课时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专题练(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16:54:07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了解地区第2课时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知识点1 欧洲西部
[2024安徽安庆模拟]油橄榄是亚热带常绿乔木,喜夏季高温,特别喜欢强烈的阳光。橄榄油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有极佳的天然保健和理想的烹调用途。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区橄榄油出口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适宜橄榄树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为进一步了解油橄榄,小明来到欧洲西部旅游,并记录下旅途见闻,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①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牛羊肉 ②在希腊观看了著名的斗牛比赛
③在意大利参观了古罗马斗兽场 ④在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沙滩上游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C 2.D
【解析】
2.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人们喜欢吃牛羊肉,①正确;西班牙的斗牛比赛最为著名,②错误;古罗马斗兽场位于意大利,③正确;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适宜享受阳光沙滩,④正确。故选D。
[2024安徽阜阳三模]杜罗河位于欧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山地,注入大西洋,流域内多峡谷急流。下图为杜罗河流域水系及矿产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杜罗河流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地势东高西低
C. 汛期集中在夏季 D. 水能资源丰富
4.适宜在杜罗河流域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 有色冶金工业 B. 钢铁工业
C. 服装工业 D. 石油工业
【答案】3.C 4.A
【解析】
3.读图可知,杜罗河流域铅锌、铜、汞等矿产资源丰富,A正确,不符合题意;河流自东向西流,地势东高西低,B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汛期集中在冬季,C错误,符合题意;河流水量丰富,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读图可知,该流域内有色金属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可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有色金属冶炼。故选A。
5.[2024陕西][区域认知]下图为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位置示意及两国简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区域认知】
(1) 比较两国地理位置特点和自然环境特征。
国家 匈牙利 塞尔维亚
位置 地处__纬度地区、内陆国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 平原为主 北部平原,南部山地
河流 有____河(填河流名称)穿过
【区域分析】
匈牙利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是第一个与我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其首都布达佩斯位于欧洲中心,建有我国首家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
(2) 简要分析我国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建在布达佩斯的有利条件。
【区域评价】
“多瑙走廊”是指塞尔维亚首都东部的快速公路,是欧洲国家路网的重要支线,属中塞两国“一带一路”共建项目,沿线有许多文化历史遗迹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建成后将打通塞尔维亚东部地区交通瓶颈。目前,项目沿线的停车场、加油站正在加紧建设。
(3) 说明“多瑙走廊”的建设对塞尔维亚及周边地区发展的意义。
【答案】(1) 中;多瑙
(2) 位于欧洲中心,距欧洲各国较近,市场广阔;地形平坦,利于园区建设;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政策支持;匈牙利是发达国家,首都布达佩斯基础设施好,利于园区建设及运转。
(3) 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完善交通路网(使交通更加便捷);完善沿线基础设施;改善沿线投资环境;加强沿线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与联系;增加就业;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知识点2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2024广东茂名模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科考站主要用于开展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生态环境等科学研究工作。下图为南极地区图示意和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秦岭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的作用是( )
A. 防寒防风保暖 B. 防积雪掩埋
C. 防紫外线辐射 D. 防动物侵扰
7.我国在南极建设秦岭站的意义是( )
①积极参与极地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南极自然环境独特,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③利于人类开辟新的家园,拓展生存空间 ④利于保障相关的国际合作,和平利用南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6.B 7.D
[2024河南鹤壁模拟]人类燃烧常规燃料及其他活动释放出的烟和烟灰等微小颗粒,被称作“黑碳”,黑碳沉降到冰雪表面,可产生增温效果。科学家发现科考设施所在地以及游客抵达点周围雪样中黑碳浓度较高。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设施及游客抵达点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以下各点雪样中,黑碳浓度最高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南极地区黑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 加速冰雪融化 B. 增加煤炭资源
C. 旅游业快速发展 D. 削弱极地风速
【答案】8.A 9.A
【解析】
9.读材料并根据所学可知,南极地区黑碳浓度增加,可产生增温效果,加速冰雪融化,A正确;“黑碳”是人类燃烧常规燃料及其他活动释放出的烟和烟灰等微小颗粒,不是煤炭,B错误;快速发展旅游业会加快黑碳增加速度,C错误;南极地区黑碳浓度增加,对于极地风速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2024河南南阳模拟][冰山移动轨迹]科学家发现全世界最大的A23a冰山开始移动。这座冰山自1986年脱离南极海岸线后开始缓慢移动,并在2022年起漂流速度加快。下图示意A23a冰山移动轨迹。据此完成10~12题。
10.A23a冰山近年从陆缘冰上崩解并缓慢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污染加剧 B. 臭氧层破坏严重
C. 全球变暖影响 D. 资源过度开采
11.2023年A23a冰山主要移动的海域是( )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12.2023年11月,A23a冰山移到了南极半岛的尽头,进入常年盛行西风的区域,预估未来这座冰山最有可能移向( )
A. 西方 B. 东方 C. 南方 D. 南方
【答案】10.C 11.D 12.B
【解析】
11.读图可知,2023年A23a冰山主要在南极半岛以东的海域移动,该处位于大西洋。故选D。
12.据题干可知,冰山开始进入常年盛行西风的区域,西风会吹着A23a冰山向东移动。故选B。
[2024重庆]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海拔高度和陆地面积差异较大,导致两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北冰洋沿岸1878年就开通了北极航道。为了进一步研究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2004年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下图为黄河站和北极航道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黄河站与南极洲纬度数值相同的陆地地区相比( )
A. 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B. 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C. 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D. 气温较低,降水较多
14.图中西北航道经过的主要大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北美洲
【答案】13.A 14.D
15.[2024广西玉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2023年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后返回上海。图1为本次考察船航行路线图,图2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资料二:据卫星监测,2023年9月北极地区现存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图3为北冰洋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变化图。
图1 图2 图3
(1)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船经过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其也是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而且国际日期变更线还从中部穿过,①大洲从白令海峡到②大洲时,日期____(增加/减少)了一天。
(2)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前往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试分析这个时间段是其科考最佳时间的原因。
(3) 从图3可知,北极地区夏季结冰面积呈逐年____________趋势,这种现象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并说出理由。
【答案】(1) 增加
(2) 此时是北半球夏季,气温相对较高;有极昼现象,为考察工作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冰层部分融化,海冰面积小,为航行和科学考察提供了便利;北极地区的动物在夏季活跃,为考察队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和研究的可能。(意思相同即可)
(3) 减小(缩小);不利。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有利。浮冰减少,利于航行,或有利于开辟新航线。)第七章 了解地区第2课时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知识点1 欧洲西部
[2024安徽安庆模拟]油橄榄是亚热带常绿乔木,喜夏季高温,特别喜欢强烈的阳光。橄榄油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有极佳的天然保健和理想的烹调用途。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区橄榄油出口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适宜橄榄树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为进一步了解油橄榄,小明来到欧洲西部旅游,并记录下旅途见闻,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①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牛羊肉 ②在希腊观看了著名的斗牛比赛
③在意大利参观了古罗马斗兽场 ④在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沙滩上游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24安徽阜阳三模]杜罗河位于欧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山地,注入大西洋,流域内多峡谷急流。下图为杜罗河流域水系及矿产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杜罗河流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地势东高西低
C. 汛期集中在夏季 D. 水能资源丰富
4.适宜在杜罗河流域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 有色冶金工业 B. 钢铁工业
C. 服装工业 D. 石油工业
5.[2024陕西][区域认知]下图为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位置示意及两国简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区域认知】
(1) 比较两国地理位置特点和自然环境特征。
国家 匈牙利 塞尔维亚
位置 地处__纬度地区、内陆国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 平原为主 北部平原,南部山地
河流 有____河(填河流名称)穿过
【区域分析】
匈牙利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是第一个与我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其首都布达佩斯位于欧洲中心,建有我国首家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
(2) 简要分析我国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建在布达佩斯的有利条件。
【区域评价】
“多瑙走廊”是指塞尔维亚首都东部的快速公路,是欧洲国家路网的重要支线,属中塞两国“一带一路”共建项目,沿线有许多文化历史遗迹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建成后将打通塞尔维亚东部地区交通瓶颈。目前,项目沿线的停车场、加油站正在加紧建设。
(3) 说明“多瑙走廊”的建设对塞尔维亚及周边地区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2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2024广东茂名模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科考站主要用于开展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生态环境等科学研究工作。下图为南极地区图示意和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秦岭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的作用是( )
A. 防寒防风保暖 B. 防积雪掩埋
C. 防紫外线辐射 D. 防动物侵扰
7.我国在南极建设秦岭站的意义是( )
①积极参与极地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南极自然环境独特,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③利于人类开辟新的家园,拓展生存空间 ④利于保障相关的国际合作,和平利用南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24河南鹤壁模拟]人类燃烧常规燃料及其他活动释放出的烟和烟灰等微小颗粒,被称作“黑碳”,黑碳沉降到冰雪表面,可产生增温效果。科学家发现科考设施所在地以及游客抵达点周围雪样中黑碳浓度较高。下图为南极地区科考设施及游客抵达点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以下各点雪样中,黑碳浓度最高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南极地区黑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 加速冰雪融化 B. 增加煤炭资源
C. 旅游业快速发展 D. 削弱极地风速
[2024河南南阳模拟][冰山移动轨迹]科学家发现全世界最大的A23a冰山开始移动。这座冰山自1986年脱离南极海岸线后开始缓慢移动,并在2022年起漂流速度加快。下图示意A23a冰山移动轨迹。据此完成10~12题。
10.A23a冰山近年从陆缘冰上崩解并缓慢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污染加剧 B. 臭氧层破坏严重
C. 全球变暖影响 D. 资源过度开采
11.2023年A23a冰山主要移动的海域是( )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12.2023年11月,A23a冰山移到了南极半岛的尽头,进入常年盛行西风的区域,预估未来这座冰山最有可能移向( )
A. 西方 B. 东方 C. 南方 D. 南方
[2024重庆]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海拔高度和陆地面积差异较大,导致两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北冰洋沿岸1878年就开通了北极航道。为了进一步研究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2004年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下图为黄河站和北极航道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黄河站与南极洲纬度数值相同的陆地地区相比( )
A. 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B. 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C. 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D. 气温较低,降水较多
14.图中西北航道经过的主要大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北美洲
15.[2024广西玉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2023年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后返回上海。图1为本次考察船航行路线图,图2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资料二:据卫星监测,2023年9月北极地区现存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图3为北冰洋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变化图。
图1 图2 图3
(1)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船经过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其也是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而且国际日期变更线还从中部穿过,①大洲从白令海峡到②大洲时,日期____(增加/减少)了一天。
(2)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前往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试分析这个时间段是其科考最佳时间的原因。
(3) 从图3可知,北极地区夏季结冰面积呈逐年____________趋势,这种现象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并说出理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