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专题练(湘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专题练(湘教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20 20:33:47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4山东潍坊]露天矿排土场是露天矿山采矿过程中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其普遍存在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扬尘大等问题。2023年12月25日,全国最大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既能提供电能又能逐步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下图示意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项目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风力 B. 光照 C. 地形 D. 热量
2.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 )
A. 减少扬尘发生的频率 B. 增加地表水分的蒸发
C. 减少矿山开采的面积 D. 改善矿产资源的品质
3.该项目体现的观点是( )
A. 工业排弃物实现循环利用 B. 非可再生资源应当珍惜和节约
C. 新能源可以替代传统能源 D.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
[2024河北廊坊模拟]下图为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总体趋势是( )
A. 增加 B. 平稳下降 C. 下降 D. 保持不变
5.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力围湖造田 B. 填海造陆
C. 控制城市发展 D. 严格保护耕地
6.提高粮食产量需要依靠科技,下列不能说明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的是( )
A. 培育新品种 B. 多施用化肥
C. 修建温室大棚 D. 生物治理病虫害
[2024河南信阳二模]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部分地区出现梯田连续两年以上未种植任何作物的撂荒现象。下图为我国梯田撂荒率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梯田撂荒现象的分布特点是( )
A. 集中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B. 人口密度越大撂荒率越高
C. 南方和北方差异比较明显 D. 黄土高原地区撂荒率最高
8.下列措施能有效减少梯田撂荒现象的是( )
①增加经济林的种植 ②推广大型机械化耕种 ③发展梯田特色农业 ④提高梯田农产品价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4河南南阳模拟]下图为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区域( )
A. 以盆地为主 B. 以山地为主 C. 以丘陵为主 D. 以平原为主
10.与1949年相比,2016年该区域( )
A. 城区面积减少 B. 交通用地减少
C. 草地面积增加 D. 工业用地增加
11.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可以( )
A. 在陡坡开垦梯田 B. 保护滩涂湿地
C. 停止城市建设 D. 发展高能耗产业
[2024福建]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存在差异。读某年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与人口状况表,完成12~13题。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水资源总量(亿m3) 29.8 34.0 13.0 656.1
人口数量(万人) 2 171.9 2 418.9 1 559.5 3 061.7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137.21 140.56 83.36 2 142.92
12.以下景观图反映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利用或空间分布差异,与重庆市相符的是( )
A. 山区梯田(水田) B. 平原旱地
C. 南水北调终点 D. 长江入海口
13.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 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4河北廊坊模拟]一般南方雨季为4—9月、北方为6—9月,开始时间前后相差2~3个月。北方雨季较南方结束早,一般南北方的雨季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前后相差仅20天左右。据此完成14~15题。
1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 )
①季节分配不均 ②空间分配不均 ③年际变化大 ④水资源总量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5.解决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发展滴灌 D. 工业废水再利用
[2024河北唐山二模]浩吉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一条大通道。“丹水北运”项目是利用浩吉铁路返程空车,把丹江口水库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铁路集装箱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让铁路沿线地区1 500万人民喝上来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据此完成16~18题。
16.“丹水北运”的水源地位于( )
A. 湘赣交界处 B. 湘鄂交界处 C. 鄂豫交界处 D. 豫陕交界处
17.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 )
A. 农田灌溉 B. 瓶装销售 C. 工业冷却 D. 生态修复
18.利用浩吉铁路“北煤南运”返程空车运水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丹江口水库的经济效益 B. 解决北方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C. 缓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压力 D. 提高“浩吉铁路”运输效益
[2024河北承德模拟]“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下图为中国近海海域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海洋事业可以大力发展( )
A.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B.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
C. 森林开发 D. 乳畜业
20.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 B. 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 大规模填海造陆 D. 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21.[2024广东肇庆模拟]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下图为我国主要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布局美丽中国画卷。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下图为中国能源消费类型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技术赋能美好生活,“风”点亮万家灯火。我国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主要建设在海面,几乎不占用土地。近年来选址开始从近海走向远海,202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得到批量化使用。
(1) 太阳能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__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 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______,图中所有能源中占比最大的是____。
(3) 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____(沿海/内陆)地区,这里经济____,能源需求量大,清洁能源分布与能源需求分布________(匹配/不匹配)。
(4) 请描述2016—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类型的变化趋势。(任答两点)
(5) 我国在沿海地区发展了风能等清洁能源。结合资料说出沿海地区发展风电的优势。
22.[2024山西临汾模拟]【蓝色国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电力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4.8%、19.2%,在建和新开工海上风电项目规模约1 940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0万千瓦。首台国产18兆瓦海上风电主轴轴承顺利下线,20千瓦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完成研建并开展发电试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我国经济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建成或计划建设海上风电场。
(1)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于海洋的开发越来越深入。使我国经济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2) 由材料可知,目前我国海洋电力的能量来源是____(能源)、________(能源)________(能源)。
[措施建议类](3) 蓝色国土是我国的资源宝库,为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4山东潍坊]露天矿排土场是露天矿山采矿过程中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其普遍存在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扬尘大等问题。2023年12月25日,全国最大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既能提供电能又能逐步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下图示意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项目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风力 B. 光照 C. 地形 D. 热量
2.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 )
A. 减少扬尘发生的频率 B. 增加地表水分的蒸发
C. 减少矿山开采的面积 D. 改善矿产资源的品质
3.该项目体现的观点是( )
A. 工业排弃物实现循环利用 B. 非可再生资源应当珍惜和节约
C. 新能源可以替代传统能源 D.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
【答案】1.B 2.A 3.D
【解析】
2.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减少光能的反射和扬尘发生的频率,A正确;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B错误;排土场是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不能减少矿山开采的面积,也无法改善矿产资源的品质,CD错误。故选A。
[2024河北廊坊模拟]下图为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总体趋势是( )
A. 增加 B. 平稳下降 C. 下降 D. 保持不变
5.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力围湖造田 B. 填海造陆
C. 控制城市发展 D. 严格保护耕地
6.提高粮食产量需要依靠科技,下列不能说明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的是( )
A. 培育新品种 B. 多施用化肥
C. 修建温室大棚 D. 生物治理病虫害
【答案】4.C 5.D 6.B
[2024河南信阳二模]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部分地区出现梯田连续两年以上未种植任何作物的撂荒现象。下图为我国梯田撂荒率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梯田撂荒现象的分布特点是( )
A. 集中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B. 人口密度越大撂荒率越高
C. 南方和北方差异比较明显 D. 黄土高原地区撂荒率最高
8.下列措施能有效减少梯田撂荒现象的是( )
①增加经济林的种植 ②推广大型机械化耕种 ③发展梯田特色农业 ④提高梯田农产品价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7.C 8.B
【解析】
7.读图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梯田撂荒率相对较高,A错误;河南省的人口密度大于西藏自治区,但是河南省的梯田撂荒率低于西藏自治区,B错误;南方地区撂荒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C正确;黄土高原的撂荒率低于江西、湖南等省区,不是最高,D错误。故选C。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靠近村庄且质量较好的梯田,可因地制宜,适当发展林、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提高梯田的经济产出,①正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不同梯田的特征,适当推动小、中型农业机械发展应用,②错误;引进资金对撂荒梯田进行再开发利用,发展梯田特色农业,可以有效降低梯田撂荒率,③正确;实行物价管控,提高梯田农产品价格并不能有效减少梯田撂荒,④错误。故选B。
[2024河南南阳模拟]下图为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区域( )
A. 以盆地为主 B. 以山地为主 C. 以丘陵为主 D. 以平原为主
10.与1949年相比,2016年该区域( )
A. 城区面积减少 B. 交通用地减少
C. 草地面积增加 D. 工业用地增加
11.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可以( )
A. 在陡坡开垦梯田 B. 保护滩涂湿地
C. 停止城市建设 D. 发展高能耗产业
【答案】9.C 10.D 11.B
【解析】
10.读图可知,与1949年相比,2016年该区域城区面积增加,交通用地(公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工业用地(工厂)增加,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4福建]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存在差异。读某年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与人口状况表,完成12~13题。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水资源总量(亿m3) 29.8 34.0 13.0 656.1
人口数量(万人) 2 171.9 2 418.9 1 559.5 3 061.7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137.21 140.56 83.36 2 142.92
12.以下景观图反映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利用或空间分布差异,与重庆市相符的是( )
A. 山区梯田(水田) B. 平原旱地
C. 南水北调终点 D. 长江入海口
13.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 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2.A 13.C
【解析】
12.重庆市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山区梯田,A正确;平原旱地多位于北方地区,B错误;南水北调终点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C错误;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长江入海口位于上海市,D错误。故选A。
13.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②④正确;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属于浪费水资源的做法,①错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节约用水的措施,不是减轻水污染的措施,③错误。故选C。
[2024河北廊坊模拟]一般南方雨季为4—9月、北方为6—9月,开始时间前后相差2~3个月。北方雨季较南方结束早,一般南北方的雨季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前后相差仅20天左右。据此完成14~15题。
1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 )
①季节分配不均 ②空间分配不均 ③年际变化大 ④水资源总量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5.解决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发展滴灌 D. 工业废水再利用
【答案】14.A 15.B
[2024河北唐山二模]浩吉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一条大通道。“丹水北运”项目是利用浩吉铁路返程空车,把丹江口水库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铁路集装箱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让铁路沿线地区1 500万人民喝上来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据此完成16~18题。
16.“丹水北运”的水源地位于( )
A. 湘赣交界处 B. 湘鄂交界处 C. 鄂豫交界处 D. 豫陕交界处
17.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 )
A. 农田灌溉 B. 瓶装销售 C. 工业冷却 D. 生态修复
18.利用浩吉铁路“北煤南运”返程空车运水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丹江口水库的经济效益 B. 解决北方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C. 缓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压力 D. 提高“浩吉铁路”运输效益
【答案】16.C 17.B 18.D
【解析】
16.由材料可知,“丹水北运”的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读图可知,丹江口水库位于鄂(湖北)与豫(河南)交界处。故选C。
17.由材料“让铁路沿线地区1 500万人民喝上来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可知,“丹水北运”对输入地的积极作用是提供优质水源,瓶装销售,而不是用于农田灌溉、工业冷却、生态修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河北承德模拟]“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下图为中国近海海域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海洋事业可以大力发展( )
A.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B.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
C. 森林开发 D. 乳畜业
20.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 B. 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 大规模填海造陆 D. 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答案】19.B 20.D
21.[2024广东肇庆模拟]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下图为我国主要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布局美丽中国画卷。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下图为中国能源消费类型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技术赋能美好生活,“风”点亮万家灯火。我国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主要建设在海面,几乎不占用土地。近年来选址开始从近海走向远海,202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得到批量化使用。
(1) 太阳能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__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 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______,图中所有能源中占比最大的是____。
(3) 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____(沿海/内陆)地区,这里经济____,能源需求量大,清洁能源分布与能源需求分布________(匹配/不匹配)。
(4) 请描述2016—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类型的变化趋势。(任答两点)
(5) 我国在沿海地区发展了风能等清洁能源。结合资料说出沿海地区发展风电的优势。
【答案】(1) 可再生;非可再生 (2) 25.9%;煤炭 (3) 沿海;发达;不匹配 (4)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5) 我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主要建设在海面,占用土地少。
22.[2024山西临汾模拟]【蓝色国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电力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4.8%、19.2%,在建和新开工海上风电项目规模约1 940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0万千瓦。首台国产18兆瓦海上风电主轴轴承顺利下线,20千瓦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完成研建并开展发电试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我国经济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建成或计划建设海上风电场。
(1)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于海洋的开发越来越深入。使我国经济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2) 由材料可知,目前我国海洋电力的能量来源是____(能源)、________(能源)________(能源)。
[措施建议类](3) 蓝色国土是我国的资源宝库,为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1) 海洋资源;海洋空间
(2) 风能;温差能;波浪能
(3)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水污染;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海洋产业科技竞争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