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20世纪以来,各国在交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中国又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课篇章
第一篇章、陆海交通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第二篇章、航空的发展
——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
第三篇章、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世界各地的时空联系日益紧密
第一篇章
陆海交通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汽车工业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发展起来
世界:1908年,美国福特T型汽车诞生。世界上第一款量产汽车。
影响:此后,汽车设计科学化、人
性化、精细化,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影响: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高速公路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P76史料阅读: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1929-1932年,德国为解决科隆至波恩间的交通堵塞问题,修建了一条连接两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新型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当时的科隆市长阿登纳为:“未来的道路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德国的第555号高速公路就是在这条路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①世界:
③出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④发展:二战后在各国广泛发展。
①起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
②含义: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
(二)高速公路
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②中国
上海沪嘉高速(1988年建成)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三)高速铁路发展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高铁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①世界
②中国
青藏铁路
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孙中山在1919年明确提出了青藏铁路的概念和构想,但在20世纪上半期,这条铁路始终只处在概念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加之修筑铁路耗资巨大,青藏铁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反复勘测、论证,直到2006年才全线开通运营。
中国铁路干线
材料:自青藏铁路通车后的2006年至2015年,青海省GDP由641亿元增长到2417亿元,西藏自治区GDP由342亿元增长到1026.39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4倍。
——《“天路” 架起雪域金桥——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 》
思考:为什么要建设青藏铁路?
改变青藏高原交通不畅的局面;
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
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
维护国家统一。
P76思考点
20世纪陆上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特点:
①都体现“高速”二字
②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③发展迅速、专业化,高速化、网络化
④由一国发明到多国迅速普及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1)世界: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航海雷达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趋势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四)海上交通发展
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水下长度达38千米。
英法海底隧道示意图
中国造船完工量等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四)海上交通发展
(2)中国
①1978年前
中国造船业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后逐渐融入市场
②1982年
中国造船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2020年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 年组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6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中国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3、党和政府的重视,政策鼓励;
1、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实力的增强;
6、科学家和广大科技者们的努力与奉献.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国家、民族独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第二篇章
航空的发展
——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
二、航空的发展
(一)世界
1、飞机发明发展
01
02
03
开始: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一号成功升空
发展:20世纪上半期,布质和木质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变喷气式
20世纪70年代,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
2、空中航线
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
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一)世界
二、航空的发展
(二)新中国航空的发展
1950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
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
学思之窗: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学思之窗材料,思考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特点:1980年前,民航领导体制变动频繁;民航总体上是一个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半军事化的行业,基本实行军事供给制。
原因: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中国航空资源紧张。
本课篇章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世界各地的时空联系日益紧密
交通的发展缩短了通行的时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学习聚焦
三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交通的进步缩短人流和物流时间,各种交通网络将世界变成“地球村”
(1)高铁,飞机
(2)物流业
(3)交通网络
2.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加便捷。
公共马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地铁
共享单车
共享汽车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4、推动大众休闲旅游的潮流出现 ,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自驾游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现代交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材料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1、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2、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
3、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陆海交通的发展
航空的发展
世界航空的发展
中国航空的发展
小结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陆上交通的发展
海上交通的发展
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
汽车工业的发展
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增长、市区面积扩大
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高速公路的发展
高速铁路的发展
世界航运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运技术的发展
(2022·衡水联考)1969 年 10 月中国第一座地铁——北京地铁建成完工,有学者记录其发展历程:“北京地铁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一张现代、安全、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将构建完成,让生活在北京这座伟大都市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地铁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该学者强调北京地铁( )
A.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
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C.带来了大众旅游潮流
D.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
D
(2012·海南·高考真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A
1.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通车启事:“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C.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习题巩固
C
练一练: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车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王持叹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 飞机﹑仿苏E一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A
A解析:材料反映了留学生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说明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