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春天来了
【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学正值春天来临,本课结合春天的主题,安排了3首有关春天的音乐,学唱《中国梦,暖心怀》,了解祖国的繁荣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享受我们的童年;学唱《春天来了》,感受体验人们对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的愉快心情。在音乐活动中了解春天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重复”与“对比”,为划分乐句打下基础。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春”的各种音乐形象。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和万物复苏的景象,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
【课标分析】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安势和万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地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音型件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
2.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时能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3.能正确识读或拍击简单节奏谱(含多声部节奏),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附点音符,对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已经掌握,合唱也只接触了简单的合唱歌曲,本课的歌曲《春天来了》合唱旋律比较简单,但音准和节奏 不容易掌握,还需加强训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中国梦,暖心怀》,了解祖国的繁荣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春的形象,学唱《春天来了》,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在音乐活动中了解乐曲的“重复”与“对比”,并能举例唱出学过的带重复和对此乐句的歌曲。
4.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的第一乐章,哼唱并熟记音乐主题,感受乐曲所描述的不同形象,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中国梦,暖心怀》和《春天来了》两首歌曲。
教学难点:
了解乐曲的“重复”与“对比”。
【单元评价任务】
1.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梦,暖心怀》《春天来了》。
2.选用一首学过的歌曲,让学生用动作或图示的方法来表现歌曲中乐句的“重复”与“对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中国梦,暖心怀》
【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标摘录
本课为唱歌课,《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本节课的相关要求如下: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地独唱、齐唱或较为简单的合唱。
二、课标分解
1.学什么:
学唱歌曲《中国梦,暖心怀》。
2.学到什么程度:
能用欢快的声音带着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四拍子的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3.怎么学:
通过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在节奏练习、识读乐谱、教师教唱等实践活动中熟练歌曲旋律。
三、教材分析
《中国梦,暖心怀》是王子仑作曲,王晓光作词的一首原创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两段歌词,歌曲以春天为题,表现了孩子们对祖国的赞美,对生活在新世纪中国的自豪之情,表达了我们珍惜现在,愿意为祖国未来奉献、努力,共创美好未来的决心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的拍号和速度记号,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但是在演唱时需要老师引导才能适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所以在学习本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演唱时情感的表达。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中国梦,暖心怀》,了解祖国的繁荣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评估任务】
1.能用饱满的情绪熟练演唱歌曲。(对应目标1)
2.能用准确的节奏和速度演唱歌曲。(对应目标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光盘、电子琴。
学生:课本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我国近几年的变化,如:修建高铁、神舟飞船......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
【评估要点】
能感受或者说出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二、初听歌曲
1.完整聆听歌曲,提问:听一听歌词中唱的是什么?有没有我们刚才在图片中看到的物体?
2.讨论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
3.随音乐划拍并轻声哼唱。
4.并找出歌曲中相同或相似乐句。
【评估要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边听歌曲边拍四四拍。
三、学唱歌曲
1.朗读《中国梦,暖心怀》歌词
2.用“lu”跟随范唱音乐哼唱歌曲。
3.学唱第一段歌词,高音区域的歌词避免学生喊唱,更好的保护嗓子,因此运用轻唱法进行教唱。
4.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歌词。
5.聆听歌曲范唱,学生对口型演唱。
6.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评估要点】
能跟琴或录音演唱歌曲。
三、小结
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令人骄傲的地方?我们能为祖国的未来做点什么?
【评估要点】
能说出祖国令人骄傲的地方以及自己能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板书设计】
中国梦,暖心怀
稍快 活泼地
A + B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春天来了》
【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标摘录
本课为唱歌课,《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歌曲演唱的相关要求如下:
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地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演唱时能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二、课标分解
1.学什么:
(1)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2)了解重复和对比。
2.学到什么程度:
(1)能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对比的乐句。
3.怎么学:
通过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小声跟琴演唱,熟悉歌曲旋律。
二十九、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歌曲由“aba”3个乐句组成,其中乐句b还伴有轻快的二声部合唱。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翠鸟咕咕唱》歌曲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轮唱,虽然8个班演唱水平参差不齐,但对于合唱教学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和基础。
【教学目标】
1.感受春的形象,学唱《春天来了》,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音乐活动中了解乐曲的“重复”与“对比”,并能举例唱出学过的带重复和对比乐句的歌曲。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的第一乐章,哼唱并熟记音乐主题,感受乐曲所描述的不同形象,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评估任务】
1.聆听歌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背唱歌曲。(对应目标1)
2.学唱歌曲,欣赏《春》第一乐章,让学生用动作或图示的方法来表现歌曲中乐句的“重复”与“对比”。(对应目标2和目标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春天来了》,了解乐曲的“重复”与“对比”,感受乐曲《春》所描述的不同形象。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光盘、电子琴。
学生:课本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
2.复习歌曲《嘀哩嘀哩》。
【评估要点】
感受或用语言分享春天美景。
二、新授歌曲《春天来了》
1.聆听范唱,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2.听听,辩辩
(1)学生完整聆听全曲,听辨乐句的异同,用相同的动作表示相同的乐句;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乐句。
(2)学习重复和对比。
结合课后练习,从画中看出哪两座房子完全相同,哪一座房子与它们不同?
总结:相同的房子表示音乐中相同的乐句;不同的房子表示音乐中不同的乐句,引导学生总结出旋律完全相同的部分是重复,不同的部分就是对比。
【评估要点】
能用动作或图片的形式表现乐句的基本手法“重复”与“对比”。
3.拍拍、哼哼
(1)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2)哼唱歌曲为歌曲伴奏,用lu哼唱1、3乐句,用la哼唱第2乐句。
【评估要点】
和大家一起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体验学习的快乐。
4.听听,唱唱
(1)学生完整聆听老师范唱,留意歌词,想想小鸟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唱歌曲第一段,采用歌词填唱的方式学唱第一段,引导学生表现出春天到来,小鸟喜悦的心情。
(3)学生自学第二、三段歌词,适当提示一字多音的地方,自学完后完整演唱全曲。
(4)歌曲处理
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分辨歌曲中哪些地方有力度记号,感受没有力度记号和加入力度记号的演唱区别,唱准歌曲有力度记号的部分。
【评估要点】
能随着琴声或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三、合唱训练
1.完整聆听二声部合唱部分,鼓励他们模仿哼唱二声部的音调。
2.学唱第二声部,用手号打出第二声部的骨干音,如“1、3、2、4、等,使学生熟悉其音程,感知二声部旋律,然后在学唱歌谱并填词演唱。
3.完整演唱二声部,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
【评估要点】
和组内成员一起进行合唱,唱好自己的旋律的同时,聆听另外一个声部的旋律,。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
1.听完说一说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
2.当听到音乐中有小鸟或电闪雷鸣时,做出相应的律动。
【评估要点】
和组内成员一起进行合唱,唱好自己的旋律的同时,聆听另外一个声部的旋律,体验合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