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课件+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 课件+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1 11:37:20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草船借箭
语文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写读后感。
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单元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红楼春趣




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有四本书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想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同学们,你们这四本书分别是什么吗?








《西游记》
《红楼梦》




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故事——《草船借箭》,读三国故事,品人物特点。


任务一
勾连阅读经验,整体感知内容
任务二
品读人物对话,感悟周瑜的“妒忌”
任务三
读懂借箭妙计,体会诸葛亮的“智谋”
任务四
延伸阅读经典,丰盈人物形象
0
1
任务一
勾连阅读经验
整体感知内容




罗贯中(约1300-约1400),山西太原人,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zhài
léi

周瑜













màn



chénɡ



líng




















cáo

注意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




zhē
“庶”不要写得太大,尤其是四点底不要写得太宽,既要被广字旁盖住,也要被走之托住。




chā
最长的竖笔不要最后才写。




《草船借箭》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诸葛亮要草船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起因




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实施草船借箭的?
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凌晨时,趁着大雾漫天,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满了箭。
经过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
二十条船上的箭总共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结果




请你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0
2
任务二
品读人物对话
感悟周瑜的“妒忌”




品读第 1—2 自然段,关注人物对话,想一想,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让诸葛亮接受“三天造出十万支箭”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运用军令重罚。简言之,因为妒忌而设计陷害诸葛亮。




周瑜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请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再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想一想周瑜语言背后的心思——他是如何一步步陷害诸葛亮的?
小组合作,找出周瑜的话,并讨论周瑜背后的目的。




交流分享,读懂周瑜的语言及目的。
周瑜的话 周瑜的目的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明知故问,目的是引 诱 诸 葛 亮 说 出“ 弓箭”,隐藏自己的用心。
 用“公事”为借口,
使诸葛亮不能推辞。
 规定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期限。
 引诱诸葛亮许下承诺,立下军令状。




周瑜很聪明,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诸葛亮放在了刀锋之下,浪尖之上。
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声音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0
3
任务三
读懂借箭妙计
体会诸葛亮的“智谋”




聚焦情节,探究借箭成功的原因。
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结合生活经验,雾大看不清虚实,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改用箭攻。
借箭成功的关键
情节一




聚焦情节,探究借箭成功的原因。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借助课文插图,有助于理解诸葛亮安排意图,体会计谋的精妙。
隐蔽,便于受箭。
情节二




聚焦情节,探究借箭成功的原因。
“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调转船头”
情节三




聚焦情节,探究借箭成功的原因。
借助框架图,理清江上借箭步骤。
连船
靠近曹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受箭
调转船头
再受箭
谢箭回营




聚焦情节,探究借箭成功的原因。
鲁肃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鲁肃
守信
鲁肃的守信是借箭成功的关键。
情节四




质疑计谋,品析传奇人物的形象。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
知天文
诸葛亮为何要等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取箭?
质疑一




质疑计谋,品析传奇人物的形象。
诸葛亮谢箭回营,曹操已发现中计,为什么说要追也来不及了?
晓地利
诸葛亮对草船受箭、回营路线等信息了如指掌。
质疑二




质疑计谋,品析传奇人物的形象。
诸葛亮让鲁肃帮忙布置草船,并对周瑜保密——鲁肃是东吴的将领,诸葛亮怎知鲁肃会帮他?
识人心
鲁肃为人忠厚守信,对利于孙刘联盟的事,定会全力帮忙。
质疑三




质疑计谋,品析传奇人物的形象。
诸葛亮为何那么确定曹操不会在雾天进攻?
识人心
诸葛亮知己知彼,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定不会出兵。
质疑四




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聚焦关键词句、借助资料插图等方法,不仅剖析了诸葛亮“知天文、晓地利、识人心、巧安排”的神机妙算,而且进一步认识了诸葛亮心思缜密、从容自信的形象。
0
4
任务四
延伸阅读经典
丰盈人物形象




默读“阅读链接”,找出相关词语,说说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提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猜读,不要逐词逐句地翻译,或与课文语句一一对应。




通过这些词语可知,这段内容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对应课文中的第8、9自然段。
用奇谋孔明借箭




大家熟知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识人心,知人善用,那他有失算的时候吗?
尝试阅读《马谡失街亭》,相信你对诸葛亮会有全新的认识。




人物 读课文前对他的了解 读课文后,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课后,我又了解了其他有关他的故事 从课后故事中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诸葛亮 足智多谋 顾全大局、心思缜密、从容自信 《马谡失街亭》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文人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类文阅读-5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①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抵挡不住曹操,刘备决定先撤退。
  ②在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慢慢腾腾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不”!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③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的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④忽然,有人来报告他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⑤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得力的战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⑥“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⑦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只见赵云抱着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去投降曹操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⑧所以,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根据上下文,试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
2.给文章划分段落(用“△”标出),再把下面的段落大意补充完整。
(1)由于刘备坚持带百姓一起撤退,在长坂坡_____________
(2)曹军大败刘军,赵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能人投奔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5~7自然段,从中摘录描写刘备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  )→(  )→(  )→(  )
4.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活动描写
(1)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
(2)“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 )
5.读了故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指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
2.(1)第②段后面画△ 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
(2)第⑦段后面画△ 赵云勇敢地救出刘备的儿子。
(3)第⑧段后面画△ 助他成就了大业。
3.大吃一惊 生气 高兴 感动
4.(1)① (2)③
5.关心百姓、信任部下。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shù),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yù)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选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画出来。
2.“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诳徐庶——刘备      ——       ——
3.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 )的心理。
A.残暴 B.不舍 C.悲伤 D.生气
4.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庶、刘备两人的特点。
徐庶:
刘备:
5.根据短文结尾,你推测下面的情节会是( )。
A.煮酒论英雄 B.桃园结义 C.空城计 D.三顾茅庐
答案:
1.画:泪如泉涌 相对而泣 泪如雨下
2.设宴送徐庶 刘备徐庶洒泪挥别 徐庶荐诸葛
3.B
4.孝顺 仁义
5.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写“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写“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谈三国,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指名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圈出人物,根据故事,完成下面的人物关系图谱。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请再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提示学生在说每一部分时,注意说清楚主要人物和事情。
(2)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三、检查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词语,检查词语读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
教师重点点拨:
(1)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2)“瑜”“督”可以结合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来识记、理解。
3.出示本课要求写的13个字,交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4.学生自主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范写)
5.认读本课重点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形象。(重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经过上节课的初步阅读,你们对文中人物有了怎样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细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默读课文,请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的对话。
(1)提问: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预设: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提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周瑜深信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
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中,鲁肃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预设:借鲁肃的口说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侧面描写为下文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起烘托作用。
4.分角色朗读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说说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诸葛亮:有计谋,有胆识
5.学习6-9自然段,明确借箭过程。
6.故事结果。
7.思考:回顾全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诸葛亮算好了受箭的方法;诸葛亮知晓天文,算准了天气;诸葛亮算准了人,面对鲁肃,委以重任;利用曹操多疑性格。
8.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