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刑具(xíng) 脚镣(liào) 伫立(zhù)
B.咆哮(páo) 波澜(lán) 限制(xiàn)
C.污秽(huì) 犀利(xī) 景仰(jǐng)
D.暂时(zhàn) 眩目(xuàn) 稽首(qǐ)
答案:D
解析:
分析:暂时的“暂”应读zàn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
B.你坐在那马上私毫也不能驰聘。
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
答案:B
解析:
分析:私毫应该是“丝毫”故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字形的掌握,把自己平时掌握的词语在回顾下,就很容易选择。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___________
②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___________
③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___________
④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___________
答案:拟人、呼告、排比|比喻、呼告|反复、呼告 |反复、反问、呼告
解析:
分析: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特殊修辞手法的掌握。
4、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B、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这次考试,班上同学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差别不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见仁见智”是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相濡以沫”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蓬荜生辉” 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参差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成语的运用。
5..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修改:删去\'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修改:删去\'通过\'。
C.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修改:在\'是\'字后面加上\'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A、“不断”与“继续”重复,C、比赛后应加上“项目”D、把“能否”去掉。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6.《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早|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解析:
分析:对于内容的一些文学常识,需要识记的,更需要平时积累的,此题是关于屈原的,做题时回忆关于屈原的知识就可以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文学名著的相关内容。
7.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睥睨(pì nì) 迸射(bèng) 忏悔(chàn)
B.污秽(huì) 犀(xī)利 虐待(lüè)
C.雷霆(tǐng) 鞭挞(dá) 踌躇(chóu chú)
D.稽首(jī) 罪孽(niè) 祈祷(dǎo)
答案:A
解析:
分析:虐待的“虐”应读nüè,鞭挞的“挞”应读tà,稽首的“稽”应读qǐ,因此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8.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___________
②(武器、言语、目光等)锋利、锐利。 _____________
③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______________
④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_____________
⑤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 ______________
答案:睥睨|犀利|忏悔|浩浩荡荡|污秽
解析:
分析:根据词语的解释得出结论,根据课文的重点词语,结合给出的词义得出词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词义解释的判断。
9.修辞和表达效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了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
B.“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有力地抒发了主人公的爱憎的感情。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方法,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D.“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运用象征、反问的修辞手法,有力抨击了那些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反问的运用,加强了抨击的语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土偶木梗”代替某种现象或某类人.此外,还用了“象征”、“借代”(具有“借古讽今”的作用)等手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特殊修辞手法的运用,进一步了解更多的有关修辞的手法。
10.指出朗读重音标的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
B.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
C.我是看得很清楚的呀!
D.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于平时使用的标点符号,多是常用的顿号、逗号、分号等等,而着重号的使用不常见,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在语法中必须具备的,因此在此题的选择上更需要的是语法的朗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11.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A)的本身就是火,你(B),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c)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D)呀!我(E)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F)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对于引文第二自然段,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手法的是( )
A.作者运用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没有眼泪,只有愤怒。
B.作者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要凭借雷、电、风的力量,把宇宙毁灭。
C.作者运用借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只有“雷霆”“闪电”“风暴”才是“我”和“宇宙”的意志。
D.作者运用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永不妥协、战斗到底的意志。
答案:D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主要是先读选项的内容,其次排除判断,最后结合前后文的内容定出选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作品中相关内容的表现手法。
12 .选择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 景仰__________
a.情况 b.景致 c.尊敬 d.情形
②挺身而出__________
a.挺拔 b.撑直 c.举起 d.超群突出
③指天画地__________
a.谋划 b.划分 c.图画 d.比划
答案:C|B|D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是通过对于平时熟悉字的理解,进一步的解释该词中字的含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词语中字义的理解。
13.判断正误
①屈原把风、雷、电说成是“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表现了他对风、雷、电的赞美。____________
2 “哼,还有你这河伯”和“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中的河伯都指《九歌》中的神灵。____________
3 ③《雷电领》的抒情对象主要有三组,第一组是风、雷、电这些自然力,第二组是从东皇太一到湘夫人这些“土偶木梗”,第三组是对黑暗的诅咒和对光明的追求。_____________
答案:对|错|错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主要是读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文章的内容判断正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作品基本内容的基础判断。。
14. 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这次变革要求学生_______,_______,学会办事,学会健体,_______,_______,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
A.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B.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C.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D.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答案:B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主要是先读选项的内容,其次排除判断,最后结合前后文的内容定出选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15.课内精段阅读
语段一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文中“电”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是通过对于平时熟悉字的理解,进一步的解释该词中字的含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词语中字义的理解。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第一段中甲、乙、丙三处空格处应分别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东海 b.长江 c.洞庭湖
答案:c|b|a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是主要结合前后文分析,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得出题目的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作品的掌握。
(2)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
答案:表现诗人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解析:
分析:通过通读句子,结合前后文具体理解词语以致理解句子,进而对句子内容的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句子的理解。
(2)第二段中共有九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请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 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是通过对于“你”在文中的分析,②③④在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其他的都是指“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词语中字义的理解。
(3)第二段中“无形的长剑”指什么?
答案: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解析:
分析:既然是无形的长剑,那么就是所谓的象征的手法,通过对于句子的分析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学作品相关词语的理解。
(4)第二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__________。本段中与它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暗的世界|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
解析:
分析:分析呼应的句子要抓住“坚固”来考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词语中字义的理解。
(7)这两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排比、反复
解析:
分析:对于修辞的恰当选择,知道各个修辞方法的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修辞方法。
(8)这两段文字选自《屈原》的第五幕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第二场|郭沫若
解析:
分析:此题是考查文字的基本信息,对于作品的基本运用能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品的基本内容。
18.
玉兰花的记忆 (卢 玮)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呻,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竞有如此大的魁力 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美丽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
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哪些美好感情 请分条概括。
答案:①乡情②友情(师生情,同学情)③爱情④亲情
解析:
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文中很好体现,做此题时抓住作者写的几件事情,或者写文中的原话,或着自己适当的总结感情都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章题目中“记忆”的相关理解。
(2)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答案:①与父亲和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
解析:
分析:做此题时是主要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小家子气”,在找到的基础上再看看它的作用是什么,小时候的孩子难免会“小气”这样写符合他的年龄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写这样的语言的作用。
(3)选文第⑥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我”的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
解析:
分析:找到文章的第六段中的“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这句话,既然含有美丽的场景那么自然有事情的发生,因此观察前后句子既可得出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句子语言的理解。
-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