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日)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日)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5 08:2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旸谷(yáng) 浸润(jìn) B.皓月(hào) 姮娥(héng)
C.一撮灰(zuǒ) 露台(lù) D.瞬间(shùn) 夸父(fǔ)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撮灰的“撮”应读cu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作自受。
B、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承担后果。“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一般指两个人或两个对象)因句中指一伙人。“不谋而合”事前没商量,意见或者行动完全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成语的正确使用,在句子中的合适运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这几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B、这个办法没有被他采纳。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不但妈妈高兴了,爸爸而且也高兴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B改为“这个建议没有被他采纳。”C改为“我国有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D改为“不但妈妈高兴了,而且爸爸也高兴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语句的判断,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有歧义,不知是小红不认识有些同学,还是有此同学不认识小红;B句词序不当,“亲切地”应在“对我说”前面;D句“突然”与“渐渐”矛盾,故选C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B、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济南冬天的天空是晴空无云的季节。
D、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A项去掉“有没有”,C项去掉“的天空”,D是“组织学习并落实”。
点评: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6.《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 》,写于1940年至1941年。作者( ),原名( ),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 》、《 》、《 》;爱情三部曲,分别为《 》、《 》、《 》。
答案:《龙 虎 狗》|巴金|李尧棠|家|春|秋|雾|雷|电
解析:
分析:在学习短文时,课下注释上都有作品的相关介绍,只要是记清楚得出此题答案就很容易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作家作品的情况。
7.为加点的字注音。
旸( )谷 姮( )娥 浸( )在油中 瞬( )间
答案:yáng|héng|jìn|shùn
解析:
分析:此题相对简单,在学习的基础上识记的词语的读音,再写对拼音就可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
8.找出读音错误的字,将正确注音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A.(飞蛾)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jìng)在油中,在最后的一瞬(xùn)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 )
B.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gào)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 )
答案:A浸应读jìn瞬应读shùnB皓应读hào
解析:
分析:此题相对简单,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读可以得出音是否正确,若正确,则不需改正,若错误,再写出正确的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单调(diào) 弛骋(chěng) 湘妃竹(fēi) 长吁短叹(yū)
B.旸谷(yáng) 纤细(xiān) 洞庭湖(tíng) 鞺鞺鞳鞳(tà)
C.执拗(niù) 粘联(zhān) 脂粉奁(lián) 土偶木梗(gěng)
D.稽首(qǐ) 睥睨(pì) 一撮灰(zuǒ) 盛气凌人(shèng)
答案:B
解析:
分析:A.弛—驰,吁(xù)C.联—连D.撮(cu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艳之至(极点) 酷肖(相似,像) 脂粉奁(盒子)
B.夜阑人静(深) 彻夜不寐(睡) 下午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C.千山万壑(低谷) 朔方(北) 荷戟(持,拿)
D.旸谷(日落) 污秽(肮脏) 盛气凌人(侵犯;欺侮
答案:A
解析:
分析: B.阑:将尽C.壑:山沟或大水坑D.旸:日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
11.对下面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拟人)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比喻)
C.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拟人,反复)
D.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反问)
答案:A
解析:
分析:A应为比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修辞的运用掌握情况。
12.阅读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在作者看来,姮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使已死的星球复苏而奔月的。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含蓄地表明了作者要投身抗日革命战争,为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的坚定信念。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文中提到了“飞蛾”和“夸父”,它们的共同点是: 。
答案:为着追求光与热而不惜牺牲自己。
解析:
分析:平时我们所说的“飞蛾扑火”和“夸父追日”说的都是的牺牲精神,在这里也一样指牺牲和追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具体意义。
(2)阅读第三段文字,不禁让人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著名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请把这首小诗默写出来
答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解析:
分析:此题需要回忆的是《自由与爱情》中与第三段文字相一致的小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诗歌的背诵掌握情况。
(3)第五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作者要投身于正义事业的决心,为此甚至不惜献出生命。
解析:
分析:一个“甘愿”就能体现出自愿牺牲精神,对于正义战争的献身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具体理解和分析。
(4)飞蛾投火而死,但它“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所以作者赞美它。可是夸父追赶日影,却渴死在路途上,这也值得赞美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追求光明与自由,献身理想的路途是坎坷的,可能成功,可能中途失败,甚至因此而献出生命。但作者认为这是“轰轰隆隆”的死,是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这比“寒冷的、寂寞的”苟且偷生有意义。夸父追赶日影就是这样,虽然渴死在途中,但他的精神让人景仰。
解析:
分析:开放性的解答,谈出自己的想法,意思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 6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