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旸谷(yáng) 浸润(jìn) B.皓月(hào) 姮娥(héng)
C.一撮灰(zuǒ) 露台(lù) D.瞬间(shùn) 夸父(fǔ)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撮灰的“撮”应读cu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作自受。
B、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承担后果。“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一般指两个人或两个对象)因句中指一伙人。“不谋而合”事前没商量,意见或者行动完全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成语的正确使用,在句子中的合适运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这几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B、这个办法没有被他采纳。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不但妈妈高兴了,爸爸而且也高兴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B改为“这个建议没有被他采纳。”C改为“我国有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D改为“不但妈妈高兴了,而且爸爸也高兴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语句的判断,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有歧义,不知是小红不认识有些同学,还是有此同学不认识小红;B句词序不当,“亲切地”应在“对我说”前面;D句“突然”与“渐渐”矛盾,故选C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B、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济南冬天的天空是晴空无云的季节。
D、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A项去掉“有没有”,C项去掉“的天空”,D是“组织学习并落实”。
点评: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单调(diào) 弛骋(chěng) 湘妃竹(fēi) 长吁短叹(yū)
B.旸谷(yáng) 纤细(xiān) 洞庭湖(tíng) 鞺鞺鞳鞳(tà)
C.执拗(niù) 粘联(zhān) 脂粉奁(lián) 土偶木梗(gěng)
D.稽首(qǐ) 睥睨(pì) 一撮灰(zuǒ) 盛气凌人(shèng)
答案:B
解析:
分析:A.弛—驰,吁(xù)C.联—连D.撮(cu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艳之至(极点) 酷肖(相似,像) 脂粉奁(盒子)
B.夜阑人静(深) 彻夜不寐(睡) 下午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C.千山万壑(低谷) 朔方(北) 荷戟(持,拿)
D.旸谷(日落) 污秽(肮脏) 盛气凌人(侵犯;欺侮
答案:A
解析:
分析: B.阑:将尽C.壑:山沟或大水坑D.旸:日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
8.对下面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拟人)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比喻)
C.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拟人,反复)
D.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反问)
答案:A
解析:
分析:A应为比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修辞的运用掌握情况。
9.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在《雪》中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种欢快喜悦与下文写到因雪罗汉的消融而深感失落、悲哀之情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
B.高尔基的《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C.纪伯伦《雨之歌》中的“雨”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与执着追求。
D.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悲壮的抒情独白,通过屈原对风暴雷电的召唤,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至高礼赞。
答案:B
解析:
分析:A.不是“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是暗含作者对江南的雪的怀念之情,为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C.是《浪之歌》中“浪”的形象及其内涵。D.表达的是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作品内容的掌握,回忆平时所积累的内容。
10.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博识 真谛 宛蜒游动 目光灼灼
B.璀璨 弥漫 盛气淩人 千山万壑
C.伫立 急燥 海誓山盟 挺身而出
D.驰骋 虐待 夜阑人静 轰轰烈烈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中“宛蜒游动”应为“蜿蜒游动”;B项中“盛气淩人”应为“盛气凌人”;C项中“急燥”应为“急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1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了刚下岗时的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者的自信。
B.这部电视剧,没有写惊心动魄的侦探故事,也没有写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却吸引着广大观众收看。
C.妈妈做事一向干脆,绝不拖泥带水。
D.她整天长吁短叹的,似乎有诉不尽的烦恼。
答案:A
解析:
分析:“期期艾艾”形容口吃。不能形容神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成语运用能力。
12.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趋炎附势的小人,历来被人们所不齿。
B.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以民族大义为重,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C.成绩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义愤填膺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该做的,该想该做的是礼尚往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撮灰的“撮”应读cu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
B.我不但支持他,而且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支持他了。
C.这种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
D.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A既是“平均成绩”,不可能都超过80分;B关联词位置错误,“不但”放“我”之前;D搭配不当,“应用之迅速”应改为“应用之广泛”,“见效之广泛”改为“见效之迅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把平时常混淆的找到看是否正确,逐个排除,答案就很简单。
二、填空题
14.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
今年,最为热门的科技领域当属智能可穿戴设备,众多此类产品纷纷亮相: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普通配饰变身为科技神器,引来众多媒体、报纸和杂志的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科技领域”后加“产品”②把“媒体”后的顿号改为“包括”。
解析:
分析:首先通读片段内容,再找不恰当的一项,在进行修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病句的合理搭配。
15.《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_________》,写于1940年至1941年。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龙 虎 狗》|巴金|李尧棠|家|春|秋|雾|雷|电
解析:
分析:在学习短文时,课下注释上都有作品的相关介绍,只要是记清楚得出此题答案就很容易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作家作品的情况。
16.为加点的字注音。
旸( )谷 姮( )娥 浸( )在油中 瞬( )间
答案:yáng|héng|jìn|shùn
解析:
分析:此题相对简单,在学习的基础上识记的词语的读音,再写对拼音就可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
17.找出读音错误的字,将正确注音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a.(飞蛾)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jìng)在油中,在最后的一瞬(xùn)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______________
b.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gào)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浸应读jìn瞬应读shùn|皓应读hào
解析:
分析:此题相对简单,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读可以得出音是否正确,若正确,则不需改正,若错误,再写出正确的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字音的掌握。
18.飞蛾投火而死,但它“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所以作者赞美它。可是夸父追赶日影,却渴死在路途上,这也值得赞美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追求光明与自由,献身理想的路途是坎坷的,可能成功,可能中途失败,甚至因此而献出生命。但作者认为这是“轰轰隆隆”的死,是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这比“寒冷的、寂寞的”苟且偷生有意义。夸父追赶日影就是这样,虽然渴死在途中,但他的精神让人景仰。
解析:
分析:开放性的解答,谈出自己的想法,意思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阅读题
19.阅读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在作者看来,姮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使已死的星球复苏而奔月的。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含蓄地表明了作者要投身抗日革命战争,为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的坚定信念。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文中提到了“飞蛾”和“夸父”,它们的共同点是: 。
答案:为着追求光与热而不惜牺牲自己。
解析:
分析:平时我们所说的“飞蛾扑火”和“夸父追日”说的都是的牺牲精神,在这里也一样指牺牲和追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具体意义。
(2)阅读第三段文字,不禁让人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著名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请把这首小诗默写出来
答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解析:
分析:此题需要回忆的是《自由与爱情》中与第三段文字相一致的小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诗歌的背诵掌握情况。
(3)第五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作者要投身于正义事业的决心,为此甚至不惜献出生命。
解析:
分析:一个“甘愿”就能体现出自愿牺牲精神,对于正义战争的献身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具体理解和分析。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
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 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茶,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 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有形的毒品,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一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之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难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园而投生此世。
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概括。
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
木瓜树命运的变化?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
答案: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依靠烂泥和污水生活;在花园里,木瓜树拥有向阳的角落和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与茶花和杜鹃花为伴。
木瓜树命运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长得翠绿而挺拔;在花园里,木瓜树却完全地枯萎了。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惊奇→同情→怅然→疑惑。
解析:
分析:写木瓜树时,对比手法的运用很典型,应结合前9段来提炼。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
(2)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吸毒者的生存状态的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答案:“弓曲”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形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颓废的生活状态。“迷离”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眼神,刻画出了他们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和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精神状态。
解析:
分析:“弓曲”是写吸毒者的身体形态,“迷离”则是写眼睛无神,刻画了他们的颓废和没有理想目标的精神生活状态。
点评:此题考查对加点词语作用的分析。
(3)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答案:恐惧提升的人心中没有目标,摆脱不了各种物质的诱惑和恶习的困扰,精神甘于堕落,放弃了心灵之路,不期待光明的未来。
解析:
分析:“恐惧堕落”和“恐惧提升”带来了不同的选择,那么和第14段中“恐惧堕落”截然不同的结果即是本题的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案:(1)要有美好的理想,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理想。(2)万一理想实现不了,至少要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不能自暴自弃。
解析:
分析:倒数第二段告诉我们,应有远大理想,只要自己努力,相信终会实现理想。最后一段则告诉我们,万一理想实现不了,也要积极进取。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