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雨之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雨之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5 08: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10课《组歌》《雨之歌》同步练习
1.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旧的海岸合为一体。
B.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道彩虹挂青天,宜告我行程终了。
C.我生性执拗,急燥;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D.我陪伴他长嘘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
答案:B
解析:
分析:A.就C.躁D.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字形的掌握,把自己平时掌握的词语在回顾下,就很容易选择。
2.下列语句中运用修辞格最多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B.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C.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出了笑脸。
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包含拟人、对比、排比三种修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
3.《组歌》选自《____________》等译,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的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组歌》共包括五首 诗。
答案:泪与笑|纪伯伦|黎巴嫩|《泪与笑》|《沙与沫》|《先知》|散文
解析:
分析:关于作家作品的填空主要是平时的积累,在学习课文时课下注释也要注意,因此,积累文学常识至关重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作家作品的掌握。
4.下列各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在《雪》中绘声绘色地再现另外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种欢快愉悦与下文写到雪罗汉的消融而深感失落、悲哀之情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
B.高尔基的《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C.纪伯伦《雨之歌》中的“雨”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与执着追求。
D.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悲壮的抒情独白,通过屈原对风暴雷电的召唤,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至高礼赞。
答案:B
解析:
分析:A.不是“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是暗含作者对江南的雪的怀念之情,为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C.是《浪之歌》中“浪”的形象及其内涵。D.表达的是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文学常识的基本掌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D.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B.搭配不当,“丰富”不能修饰“介绍”,可改为“全面”。C.成分残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缺介宾结构中的介词“以”,应在“实现”之前加“以”。
点评: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地区都有所考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氮元素,如果添加到奶粉中,就可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数值,这是许多不良厂家用以牟取暴利的罪魁祸首。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A.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B.不合逻辑,“这”所指代的内容不可能是“罪魁祸首”。D.句式杂糅,“关键问题”和“起着决定性作用”两种句式混合在一起。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地区都有所考查。
点评: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地区都有所考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市广电局宣布: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B项,“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项,前一分句“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句式杂糅,“已成为”与“迫在眉睫”相矛盾,后一分句“它”应指代诚信,偷换主语;D项,“推动”与“精神”搭配不当。
点评: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地区都有所考查。
二、阅读理解。
8.
(一)
①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②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③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④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⑤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⑥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鸣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⑦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1)解释加粗的词。
炽热:
执拗:
馈赠:
憔悴:
真谛:
答案:炽热:热烈旺盛|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意见|馈赠:赠送(礼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真谛:真实意义或道理。
解析:
分析:找到文中相对应的词语,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点评:此题考查对词语在文中的理解。
(2)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诗中的海浪形象非常感人,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黎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她_____________,潮涨时她_____________________,潮退时她_____________,他们的爱_____________。
答案:在情人耳边发出海誓山盟|把爱恋的祷词歌吟|拥抱着他|扑倒在他的脚下|执著坚定,难舍难分
解析:
分析:按内容填空题是相对简单的,找回原文回答相应内容。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总结。
(3)第⑤段中,加粗的“它”指_____________,这一节主要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海浪( )。
A.对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
B.移情别恋。
C.对爱情真谛的理解。
D.对生命意义的集中诠释。
答案:礁石|拟人|排比|D
解析:
分析:回读第五自然段,找到“它”这个词语,看看在文中是什么含义。在分析具体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掌握能力。
(6)如何理解“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夜阑人静,万物沉睡,惟有海浪守护万物彻夜不寐。她是世间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她的歌唱也是她的叹息。她的情感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
解析:
分析:对于优美的文字,优美的意境回味着“静”的含意,回归文章内容,分析理解。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本中重点句子的分析概括。
9.阅读《人之歌》,回答问题。
人之歌
纪伯伦
①从古到今,我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直至千秋万代。
②我曾遨游在无边无际的苍穹;我曾翱翔在虚幻的世界中;我接近过至高无上的光明的神界;如今我却被囚禁于物质的樊笼。
③我受过孔子的教诲;听过梵天的哲理;也曾坐在菩提树下,伴随过佛祖释迦牟尼;可我现在仍是懵懵懂懂,信不信神明,我还在斗争。
④我曾在西奈山上看到过耶和华面谕摩西;曾在约旦河边见过基督显示的奇迹;还曾在麦地那听到过阿拉伯先知的教义;可我现在却仍感到迷茫、犹疑。
⑤我见到过巴比伦的强盛、埃及的光荣、希腊的威风,但从那些显赫的业绩里,我仍看到了虚弱、渺小和卑微。
⑥我曾与阿因·杜尔的巫师、亚述的祭司和巴勒斯坦的先知们坐在一起,但我至今仍在寻求真理。
⑦我记得降在印度的哲理、格言;能背诵出阿拉伯半岛居民心中的诗篇;也懂得那些体现西方人情感的音乐;但我仍是又瞎又聋,既看不清,也听不见。
⑧我曾受过狼子野心的侵略者的蹂躏;也曾遭到豪强、暴君的奴役、欺凌;然而我仍有力量来同岁月进行斗争。
⑨这一切是我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我会见到和听到青年时代的事业和功勋;还将随着年迈而臻于完美,最后将皈依于上帝。
⑩从亘古到现在,我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直到千秋万代。
(选自伍倍子编《中外哲理散文选》)
(1)这首散文诗也采用第_____________人称,首尾_____________说明人类将永远存在下去,直至千秋万代。译者在翻译时也着意安排了一些韵脚,请用“_____________”将第③节中的韵脚标出来。
答案:.一|呼应(照应)|“理”“尼”“懂”“笼”
解析:
分析:第一二空较简单,第三空应该仔细做题,通过语法读也可得出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首尾作用以及韵律韵脚。
(2)第②段中的“如今我却被囚禁于物质的樊笼”与《雨之歌》的哪一句照应?第⑨段中“还将随着年迈而臻于完美,最终将皈依于上帝”又与其哪一句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解析:
分析: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
(3)纪伯伦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联系全文,看看作者在《人之歌》中表现出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之歌》叙述了人类创造的文明,表达了作者对整个人类的热爱与赞美,并断言人类将永远存在下去,直至千秋万代。
解析:
分析:结合纪伯伦所说的话进行具体分析,“整个地球”、“全部人类”这些都是关于人类的,对人生的赞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分析,对人生的思考。
(4)第⑦段中前面说“我记得降在印度的哲理、格言;能背诵出阿拉伯半岛居民心中的诗篇;也懂得那些体现西方人情感的音乐”;后面又说“但我仍是又瞎又聋,既看不清,也听不见”,这是不是前后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这里作者表现出人类对自己的不满足,人类自身也存在不足,正因为这些,人类才会有探索发展,走向臻于完美。
解析:
分析:关于这类型问题,应该从问题本身入手,再结合要求具体分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