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2 生物的进化(2)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关爱生物、关心生命,提升社会责任感 生命观念:举例说出自然选择学说,了解人工选择、保护色,形成进化与适应观
学习重点 1.自然选择学说 2.人工选择
学习难点 1.生物进化的原因 2.人工选择
【预习案】
关于长颈鹿长颈的原因,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观点是:长颈鹿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长颈鹿的脖子在这种反复使用的过程中渐渐 了,而且这种性状遗传给了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观点是:原始长颈鹿的脖子长的和脖子短的变异,并且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在食物匮乏的时期,脖子 的个体无法吃到高处的叶子不容易生存下来,脖子 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叶子,存活了下来,并且 了后代。这种可遗传的长颈性状逐代 ,就形成了今天的长颈鹿。
2.关于生物进化原因,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了“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 ”。
3.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是: 生存, 淘汰。
4.生物 、 与 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5.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物种产生的 ,外因是 的变化。
6.生物对环境的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 和 ,经过不断地 和 ,形成了许多生物新品种。这个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8.猎犬、牧羊犬等各种各样的狗,都是古代 经人们长期驯化、选育形成的。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1.现代长颈鹿的长脖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2.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是什么?
3.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4.什么是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有什么意义?
【训练案】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A.生存斗争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繁殖力强
2.自然选择学说的创始人是( )
A.拉马克 B.达尔文 C.孟德尔 D.巴斯德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生存斗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和变异
4.自然选择是通过( )
A.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的遗传实现的
C.生物的过度繁殖所引起的 D.生物的变异实现的
5.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更好地保护自己。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这种现象是( )
A.环境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6.下图表示鸡的进化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的祖先 B.原鸡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C.原鸡基因的变异不定向 D.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7.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
8.下图是科研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由图中的波动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着抗药性的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9.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少物种会灭绝。其主要原因是( )
A.冰川过多的作用 B.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C.生物数量太多,食物缺乏 D.遗传物质改变太快
1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自然选择是各种自然环境起作用
C.选择的基础都是生物的变异 D.人工选择的结果是生物适应环境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13.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C.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D.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4.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1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深色、浅色)在生物学上称为 。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2)工业污染区 (填“深”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非工业污染区 (填“深”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
(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 (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的结果。
A.烟熏 B.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自然选择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伸长 后代 较短 较长 繁殖 积累
2.用进废退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3.适者 不适者
4.遗传 变异 环境
5.可遗传变异 外界环境
6.适应性
7.需求 爱好 选择 培育
8.狼
【训练案】
1.B 2.B 3.D 4.A 5.C 6.D 7.C 8.C 9.D 10.B 11.D 12.C 13.D
14.(1)性状 变异 (2)深 浅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