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导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①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
④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
⑥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
集中识字
敛
搀
奄
liǎn chān yǎn yē zhān
噎
瞻
研读品悟
动作描写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
老班长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战士们受一点累,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写出了在草地里寻找食物是极其困难的,表现出了他对战士的关心、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课堂集中营
研读品悟
外貌描写
第三次: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说明班长对战友的满腔关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オ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老班长说出了不吃鱼的原因。这是对党、对战友的高度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
课堂集中营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1935年秋天,老班长接受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走出草地;三个病号走不快,加上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一天,老班长洗衣时发现水塘里有鱼,就开始给病号们钓鱼补给,增加营养;有一天,小梁发现老班长自己不吃鱼的秘密——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甚至拿他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头充饥;第二天,小梁坚持给老班长让鱼汤,可老班长却严厉地要小梁服从党的安排;就这样,他们坚持走到了草地的边缘,可就在这天上午老班长却倒下了,不幸牺牲。
借助小标题,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的鱼钩?
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
鱼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1935年秋天
接受任务
一天
钓鱼补给
有一次
发现秘密
第二天
坚持让汤
这天上午
悲壮牺牲
借助时间词将课文分为几部分,并列出小标题。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从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中,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
(2)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
(3)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探究方法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默写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
解决。
3.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
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探究活动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聚焦对话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虽然可以钓鱼吃,但情况并不乐观,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稳定大家的情绪,令人感动。
老班长的行为引起了小梁的怀疑。
huò 和稀泥 huó 和面
和
hé 和气 hè 附和
nòng 摆弄 féng 缝补
弄 缝
lòng 弄堂 fèng 门缝
多音字
探究活动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都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聚焦对话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老班长的话真诚、感人——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
小梁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探究活动
……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聚焦对话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老班长时刻牢记党交给他的任务,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颧骨 鬓角 青稞 搪瓷 保姆 熬粥 鱼饵 收敛 疙瘩 搀扶
奄奄一息 抽噎 瞻仰 生锈
颧骨 鬓角 青稞 搪瓷 保姆 熬粥 鱼饵 收敛 疙瘩 搀扶
奄奄一息 抽噎 瞻仰 生锈
bìn
kē
tánɡ
quán
mǔ
áo
liǎn
ɡē
chān
yǎn
yē
ěr
dɑ
zhān
xiù
我会读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我理解
研读品悟
语言描写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ěr),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qiū)蚓(yǐn)……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体现了老班长的尽职尽责、日夜操劳。为了能让三个伤员吃得好一点,日夜操劳,竟然把眼睛都给瞅坏了。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课堂集中营
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故意端起了“上级”的架子。“严厉”写出了老班长当时的神情很郑重,这“严厉”来源于他对党的忠诚,这“严厉”是对小战士们深沉无私的爱。
你怎样理解老班长“严厉”的态度?
研读品悟
神态描写
第一处:老班长看到这种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第二处: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两处神态描写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士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课堂集中营
我知道这鱼汤来之不易,我的内心是极其沉重的,实在不忍心喝下去。后面老班长的表情,看到“ 我们” 不喝鱼汤时,又着急又心疼。老班长心里装着战士,唯独没有他自己。
研读品悟
语言描写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份光和热。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课堂集中营
老班长的这句话是对“我”的批评。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我”不要太感情用事,要顾全大局,提起意志给两个小战士做榜样。二是在提醒“我”不要暴露老班长吃鱼骨的秘密。
交流探究
交流探究: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在笑容背后,蕴含着老班长怎样的内心想法?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课堂集中营
“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生命垂危的他不肯喝鱼汤,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你是怎样理解老班长的话的?
研读品悟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语言、神情描写
这个笑,是老班长故意装出来的。他想用这个笑脸来营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课堂集中营
揭示了课文的主题。鱼钩是老班长留下的遗物,“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不仅赞美了老班长忠于党,为了战友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而且昭示了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
为什么说老班长的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课堂集中营
接受任务:过草地途中,照顾“我们”
照顾病号: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拒喝鱼汤,叮嘱鼓励
金色的鱼钩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老班长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全文梳理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课堂集中营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