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 索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铃铛(dang) 捏紧(niè) 滇西(diān)
B.鬃毛(zēng) 锱铢(zī) 驮子(duò)
C.拽起(zhuài) 盘桓(huán) 嗖的(sōu)
D.扭绞(jiǎo) 黏汗(zhān) 兢兢(jī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声 寻思 俯身 千钓之力
B.顷刻 雄壮 残叫 飘飘悠悠
C.脑髓 迟疑 哑声 娟娟细流
D.斜移 撒泄 眼纹 万丈绝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袁仲一对考古工作始终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
B.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C.游客徜徉其间,不仅头顶着纷纷扬扬散落的樱花,俯首也遍地是争奇斗艳的花卉。
D.赵奶奶刚迈出家门,就一脚踩滑,摔在院里动弹不得。
4.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D)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C.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D.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起笔突兀,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B.第五段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以万丈绝壁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C.怒江的隐隐闷雷,马帮汉子的举止,山鹰的飞翔,衬托出环境的奇险。
D.小说出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好像每位读者都是这个“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8.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①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5)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6)
②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15)
③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25)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 “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 漫画(见下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各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有删减)
10.文中加点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1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12.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
13.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安江听水
①悠扬的浪声,从游艇犁开的那湾浅浅的晨光里传来,除此之外,新安江两岸,依然惺忪地慵懒在一片轻霭之中,像是羞涩的少女披戴着一方朦胧的纱巾。
②行走在浙江建德的新安江边,最爱丝絮般弥散在江心的淡淡雾霭,贴着江面不动声色地移动,悄悄地到了岸边,也不飘散,像是一层一层地往上叠加,轻轻的、软软的,直到把江岸也弥上了一层浅浅的薄纱。江水凉爽而清冽,晨雾奇妙而变幻,遥望新安江,犹如欣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恢宏而逶迤,娟秀而婉约。江面上没有风,沿岸的高楼倒映在镜面般的江水上,影像清晰,棱角分明,看似一幅海市蜃楼。正如导游所说,欣赏新安江,晴天看到的是风景,雨天看到的是意境,夜晚看到的是仙境。果真不虚。
③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又称徽港,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江水四季清澈,几可见底。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峦重迭,山势万态,足可与桂林漓江相媲美。溯江而上,有白沙大桥、朱池、落凤山、双塔凌云等胜迹。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又有“清凉世界”的美誉,倚近苏杭,更是一条闻名中外的“唐诗之江”。
④得益于千岛湖的形成,新安江江水和空气的温差大,一年四季尤其整个夏季,像一只巨大的“冰箱”一般,晶莹冰凉,颇具奇趣,新安江江面上也会形成罕见的“新安江奇雾”,这就是建德最著名的景观“白沙起雾”。据相关资料介绍,“白沙起雾”成因是1965年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电站百米高的坝底流出的江水,常年水温保持在14℃到17℃,调节沿江下游20公里范围内的气候。早晚江面水寒,与空气温差大,凝成了水汽,便形成了从大坝到白沙大桥一带迷人的“白沙起雾”景观。
⑤站在游艇甲板上溯流而上,看两岸景色次第而过,像是在检阅新安江旖旎的山水风光。穿越一江氤氲雾霭,眺望新安江的碧波晨光,游艇的左舷是绵延叠翠的山峦,云遮雾挡,若隐若现,却更显灵动瑰丽;右侧碧蓝的江水倒映着沿岸鳞次栉比的高楼,犹如冰砌玉雕,如梦如幻的美景里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和蓬勃。新安江大桥宛如长虹卧波,巍然而来;一江碧水纯净如蓝,悠然而去。穿过大桥的圆拱主跨,驶过被历史风雨撞击得黧黑斑驳的新安江“城市之根”,我们的游艇在逐渐苏醒的江面上挽出了一湾清亮的水声。偶有船舷溅起的浪花,惊扰了静卧在江面的薄雾,或四散而去,或飘忽而上,让我更加近距离地看清楚了新安江上这些曼妙的精灵。
⑥航程回还。当我们乘兴而归,新安江的水色变得更加温暖起来,太阳的光影淹过了甲板上的每一位游客,使得大家的目光更加晶亮,笑声更加欢畅。爱美的女同胞们找准新安江上的各处景色为背景,挤在一起争相合影;更多人则是沉醉在游艇犁开的那片清亮的水声里,倚栏凭眺,极目而望,可是想把新安江的每一处美景都摄入记忆的光盘?江水如蓝,轻霭飘渺,恍如仙境,穿行其上,也难怪游客会如此如痴如醉。
⑦重新回到游艇码头,前后航程约摸两个小时,而新安江的水之潋滟、江之静美,已伴随浩水长流的精气神韵,深嵌在了我充满诗情画意的行程里。
14. 文章的题目为什么用“新安江听水”,而不用“新安江观水”?
15. 结合全文,说说文中介绍的新安江风景总特点是什么?
16.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新安江两岸,依然惺忪地慵懒在一片轻霭之中,像是羞涩的少女披戴着一方朦胧的纱巾。(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其表达效果)
(2)站在游艇甲板上溯流而上,看两岸景色次第而过,像是在检阅新安江旖旎的山水风光。(揣摩句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7.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18. 阅读以下材料,请你为新安江保护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并针对标语阐述你的观点。
2012年,国内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拉开,安徽、浙江两省约定,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建立补偿标准体系。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带动下,新安江群众保护绿水青山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十年后的今天,新安江已成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新安江黄山段成为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
——新华社新媒体
我的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信誉之花
①小区的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②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③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④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偶然一天,小区里出现了一位腰扎围裙,胳膊上戴着套袖,衣着得体、落落大方的年轻媳妇,在小区里响亮地吆喝着——卖豆腐!
⑤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甲】
⑥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⑦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乙】
⑧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⑨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⑩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丙】
让人更看好更放心的还不止这些。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突突突,开走了。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
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妈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坊变得门庭若市。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丁】
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少。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每天早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C. 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品质。
D. 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20.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____________处。
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21.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标题有什么好处?
22. 赏析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不胫而走”的表达效果。
23. 一开始热心人建议涨价,老板考虑到要拓展客源而拒绝了。后来老板不仅涨价了,而且豆腐依然供不应求,这是什么原因呢?生意火爆后,热心人再次建议扩大规模,可是老板又拒绝了,表现了老板什么品质?你还能写出有关这种品质的名人名言或小故事吗?
答案
1.C 2.D 3.B 4.C 5.B 6.A 7.B
8.① 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② 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烘托出峡谷的险恶; 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③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
9.(1)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2)该漫画中一个人被禁锢在笼子里,旁边放着被禁的原因“失信”二字,笼子上方贴有“限制贷款”“禁止乘坐飞机”“禁止……”字样。该漫画寓意:一个人若失信,将寸步难行。
10、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意近即可)
11. 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牛群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12、⑴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⑵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言之成理即可)
13. ⑴“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⑵“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 ⑶“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14. 用“听水”点明了作者一行游览新安江时,游艇犁出的清亮水声一直伴随左右,给游人带来的愉悦感。用“听水”更能表现新安江轻蔼飘渺,恍如仙境的朦胧美。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观水”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看”,没有这些意蕴。
15. 江水凉爽而清冽,晨雾奇妙而变幻 恢宏而逶迤,娟秀而婉约
16. (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安江两岸晨雾初开的朦胧美。
(2)“检阅”本义是指高级首长在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此处是观赏新安江两岸景色之意,生动写出了“我”乘游艇观赏新安江两岸风光时的自得惬意心理。
17. 说明 准确说明了建德最著名的景观“白沙起雾”的成因。
18. ①. 例:绿水青山,秀美新安 ②. 皖浙诗画里,最美新安江
19. D 20. 丙处
21. “信誉之花”用比喻的方式赞美了卖豆腐的夫妻讲求信誉的优秀品质,生动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信誉之花”开满大地的期待,揭示中心。同时该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中心明确。
22. “不胫而走”本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文中是指豆腐、豆浆的味道如此鲜美的原因传播开去,表现了人们对豆腐品质的认可,侧面表现出豆腐坊老板经营有方。
23. (1)因为老板用的是老井水来制作豆腐,味道鲜美,货真价实,所以涨价也无妨。
(2)老板不愿扩大规模,是要保证豆腐的质量,突出了他们讲诚信、重信誉的品质。
(3)示例:民无信不立 或 商鞅立木、曾子烹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