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运动和力 总结提升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章 运动和力 总结提升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21 22: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 运动和力 总结提升
一、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     (选填“能”或“不能”)由实验来直接验证。
3.惯性:物体这种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    。
二、力的平衡
1.合力: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    ,那么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    。
3.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其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其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中较    的力的方向相同。
4.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时,就叫作平衡状态。
5.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也可能保持      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并把这几个力称为一组平衡力。
6.二力平衡条件:同时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    相等、    相反,并且        。
三、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    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    的方向相    。
3.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于接触面的    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    有关。
4.除滑动摩擦外,还有另外两种摩擦现象。分别是    和    。
5.摩擦的利和弊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    ;②使接触面    些。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    ;②使接触面变    ;③变滑动摩擦为    摩擦;④使摩擦面    。
四、力与运动
条件 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物体所处状态
合力为零, 受平衡力 没有关系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平衡(    状态)、动平衡(        状态)
合力 不为零 相同 速度    ,做直线运动
相反 速度    ,做直线运动
不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方向    ,做曲线运动
五、桥
1.桥梁上表面受到    ,下表面受到    。
2.    是现代桥梁的基本结构元素。
教科八下图8-1-8 命题点: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把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劲弹卡片,卡片飞了出去,扣子由于具有    落入瓶中。假设卡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卡片将保持      状态。
教科八下图8-2-5(b) 命题点:平衡状态与平衡力 2.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和    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    和    的作用,这是两组平衡力。
教科八下图8-3-7 命题点:静摩擦 3.手握住杯子,杯子掉不下来,是受到了    的作用,其大小与杯子的    相等。
教科八下 图8-3-10 命题点:增大摩擦 4.在鞋底、轮胎上做出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摩擦。
教科八下 图8-5-5(b) 命题点:桥梁的受力 5.桥梁的支撑结构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与桥面及负载的合力    。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上铺上棉布,让小车从斜面某固定点由    自由滑下,记录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前进的    。去掉轨道上的棉布,让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滑下,记录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前进的距离。
2.实验结论:水平面对小车    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
3.交流与反思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滑下,是为了             。
(2)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它将一直做        。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增减两端钩码的数目,观察到只有两边数目相等时小车才保持静止,在数目不相等时不能保持静止。
(2)用手把小车在水平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拉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放手后,观察到小车会转动。
2.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方向    ,并且在    。
3.实验改进:为了弥补教材实验的不足——只有一辆小车,不能探究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情况,建议把教材实验器材中的小车改成硬纸板,同时增加一把小剪刀,便于          ;并且把硬纸板支撑起来,不再与桌面接触,进一步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所受的    、接触面的    、接触面的    、物体的    。
2.实验思路:利用的实验器材:平面(附摩擦材料固定夹)、摩擦块(木块)、摩擦材料(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砝码。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
(2)如何改变压力大小   。
(3)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3.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表格。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及时做好记录。
压力的大小程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
小 较光滑 小
大 较光滑 较小
大 较粗糙 大
4.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于接触面的    大小有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    ,滑动摩擦力就越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有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    。
5.交流与反思
(1)利用该装置还可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2)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不好控制,建议如下操作:将弹簧测力计挂钩处与木块相连,拉环处固定,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如图,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等。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2024牡丹江中考)下列运动场景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
A.举重运动员用力将杠铃举起
B.田径运动员起跑时用力向后蹬
C.标枪运动员投掷前向前助跑
D.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来
平衡状态与平衡力
2.(2024扬州中考)
(1)    ;(2)    ;(3)    。
摩擦力
3.某校举行足球赛,在赛场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足球离开脚以后继续运动是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弧线运动受非平衡力
C.守门员带上手套是为了减小摩擦
D.足球离开脚后继续运动是受到了脚的踢力作用
4.(新情境)(2024南通中考)哈尔滨冰雪节的滑雪项目吸引了很多南方“小土豆”,他们戴的滑雪手套较粗糙,是为了增大手套与滑雪杆之间的    ;滑雪时,滑雪杆向后撑地使人向前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    ;自由滑行时,由于受到阻力,人的滑行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滑到终点时人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人具有    。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5.如图所示,返回舱在落地前的某段时间内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若降落伞和返回舱受到的重力分别为G1和G2,降落伞对返回舱的拉力为F,空气对返回舱的阻力为f,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F=G1+G2 B.f+F=G2
C.F=G1+G2+f D.F=G2+f
力与运动的关系
6.(2024苏州中考)如图所示,大小适中的实心木球,球面有两个小孔在某条直径的两端,两孔在球内相通。用一根比孔细的绳子穿过两孔,在竖直方向上用手拉绳的两端,球会静止在绳上,减小拉力球会向下运动。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静止时,绳两端的拉力是平衡力
B.通过拉力的调节,球可以匀速下滑
C.绳子下端突然松手,球就匀速下滑
D.通过手的运动和拉力调节,球不可能从绳的下端移到上端
滑动摩擦力实验
7.(2024牡丹江中考)冰壶是北方孩子喜爱的冰雪项目之一。如图甲所示,小丹在体育课上进行冰壶训练时,老师发给她两只鞋套,一只是橡胶底面,另一只是塑料底面。为探究其中的奥秘,她找来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1)如图乙所示,将一个物块的塑料表面和橡胶表面分别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物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入表格。在长木板上分别铺上丝绸和棉布,重复上述步骤,如图丙、丁所示。
实验次数 水平面材料 物块不同表面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木板 塑料表面 0.2
2 木板 橡胶表面 2.0
3 丝绸 塑料表面 0.3
4 丝绸 橡胶表面 2.5
5 棉布 塑料表面 0.5
6 棉布 橡胶表面 3.0
(2)通过比较    两次数据,可以发现:在水平面材料相同时,物块    表面与之接触时的滑动摩擦力大。
(3)通过比较    三次数据,可以发现:物块同一表面,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滑动时,摩擦力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同”)。
(4)小丹进行冰壶训练,需要滑行时,穿    底面鞋套的脚着地,另一只脚不与地面接触。需要停下时,穿    底面鞋套的脚接触地面进行控制。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一、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2.不能
3.匀速直线运动 无关
二、1.相同
2.和 差
3.相同 大
4.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5.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
6.一个 大小 方向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1.相对运动
2.相对运动 反
3.压力 粗糙程度
4.静摩擦 滚动摩擦
5.(1)①压力 ②粗糙 (2)①压力 ②光滑 ③滚动 ④分离
四、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增大 减小 改变
五、1.压力 拉力 2.三角形
教材图片专练
1.惯性 匀速直线运动
2.牵引力 阻力 重力 支持力
3.静摩擦力 重力
4.增大
5.平衡
教材实验突破
实验1
1.静止 距离
2.阻力 缓慢
3.(1)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2
2.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上
3.把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 摩擦力
实验3
1.压力 粗糙程度 大小 运动速度
2.(1)控制变量法
(2)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数量,来改变木块对平面的压力
(3)通过在木板上铺毛巾、棉布等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压力 大 大 粗糙程度 粗糙 大
5.(2)B
高频考点过关
1.C 解析:举重运动员用力将杠铃举起,这是通过运动员对杠铃施加力的作用,使杠铃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较低位置变为较高位置,这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表现,与惯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田径运动员起跑时用力向后蹬地,运动员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也会对运动员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运动员向前运动,与惯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标枪运动员投掷前向前助跑,是为了使标枪在出手时具有较大的速度,由于惯性,标枪会保持这个速度继续向前飞行,从而飞得更远,这是利用惯性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故C符合题意;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但这种情况不是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不变 (2)改变 (3)直线运动
解析:(1)分析结构图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也不改变。(2)物体受力不平衡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3)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它们都属于直线运动。
3.C 解析:足球离开脚以后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足球离开脚后也不再受脚的踢作作用,故AD错误;足球在空中弧线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故B正确;守门员带上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4.摩擦力 相互的 运动状态 惯性
解析:滑雪时人的手里拿着的滑雪杆不能掉,他们戴的滑雪手套较粗糙,是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手套与滑雪杆之间的摩擦力。滑雪时人用滑雪杆向后撑地,滑雪杆对地面施加向后的力,同时地面对滑雪杆施加了向前的力使人可以向前滑行,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于受到阻力,人的滑行速度逐渐变小,在力的作用下人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滑到终点时人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人具有惯性,会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5. B 解析:研究对象是返回舱,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返回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降落伞对返回舱的拉力为F,空气对返回舱的阻力为f,返回舱受到的重力G2,返回舱在落地前的某段时间内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受力平衡,则f+F=G2。故选B。
6.B 解析:对绳子进行受力分析,绳子受到向上的拉力F1、球对绳的向下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与向下的拉力F2,所以F1=f球对绳+G绳+F2,F1≠F2,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球静止在绳上,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球受到的绳子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等于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当通过拉力的调节,使其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等于竖直向下的重力时,球可以匀速下滑,故B正确;绳子下端突然松手,球会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滑,故C错误;通过手的运动和拉力调节,利用小球的惯性,球可以从绳的下端移到上端,故D错误。
7.(1)匀速 (2)1、2(或3、4或5、6) 橡胶 (3)1、3、5(或2、4、6) 不同 (4)塑料 橡胶
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2)分析比较1、2(或3、4或5、6)实验数据,水平面材料都是木板,当物块的橡胶表面与木板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大。(3)分析比较1、3、5(或2、4、6)实验数据,物块的同一表面与不同的材料接触时,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同。(4) 由(2)可知,相同的压力,橡胶面与水平面接触时的摩擦力较大,塑料面与水平面接触时的摩擦力较小,所以小丹进行冰壶训练,需要滑行时,穿塑料底面鞋套的脚着地,另一只脚不与地面接触;需要停下时,穿橡胶底面鞋套的脚接触地面进行控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