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9章 压强 评估测试卷 同步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345.3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教科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5-01-21 22:02:46 |
C.p甲=p乙,p甲'
p乙'
9.看到有人掉入湖里的冰窟,匍匐前进去救人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轻自己的重力 B.减小自己对冰面的压力
C.减小自己对冰面的压强 D.减小自己受到的摩擦力
10.如图为一种“天气预报瓶”,内装适量有色液体。A为密闭球体,B为上端开口的玻璃管,底部与A连通。关于此“天气预报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通常阴天气压比晴天低,则阴天时B管内液面比晴天时高
C.通常阴天气压比晴天低,则阴天时B管内液面比晴天时低
D.瓶内有色液体的密度越大,则该瓶反映气压越灵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1.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按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甲的质量为8 kg,底面积为0.05 m2,乙的质量为6 kg,g取10 N/kg。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甲为400 Pa,则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乙为 Pa。
12.如图所示,用隔板将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个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在容器左、右两部分注入不同深度的水时(水面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橡皮膜发生了形变,形变情况是向
侧凸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3.如图所示为利用实验测量大气压值,若当地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则图中h0= mm。实验过程中,若玻璃管的顶部突然开了一个小孔,则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在山顶上做该实验,则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青藏高原做饭,需要用高压锅是由于水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 。
14.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船闸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 m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a。(g取10 N/kg,ρ水=1×103 kg/m3)
15.“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体积约为50 m3,当其下潜至5 000 m深水处时,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Pa,
1 m2的外壳所受的海水压力为 N。(海水密度近似取1.1×103 kg/m3,g取10 N/kg)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10分,共30分)
16.如图所示,用一个瓶口扎有橡皮膜的空塑料药瓶和装有水的柱形透明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将药瓶竖直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保证两次药瓶在水中的位置相同,观察到瓶口朝下的药瓶的橡皮膜凹陷的程度更 (选填“小”或“大”),说明液体压强 。
(3)若拿着瓶口朝下时的装置从山下到山上(保证药瓶在水中的位置不变),观察到橡皮膜凹陷程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利用小桌、海绵、钩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1至图3所示。
(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发生 (选填“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来体现的,我们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1和图2,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图 (填序号)和图3,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18.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
(填字母),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
(4)比较 两图,可以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5)已知图丁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0 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
Pa。(ρ水=1.0×103 kg/m3,ρ盐水=1.1×103 kg/m3,g取10 N/kg)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 6分,第20小题10分,共16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19.如图所示是某四轮电动叉车抬升石材的情景,电动叉车的项目参数如表所示。g取10 N/kg,求:
项目 参数
最大载重/t 4
最大起升高度/m 3
空载行驶速度/(km·h-1) 9
空载质量/t 0.8
轮胎接地总面积/cm2 400
(1)空载的电动叉车所受的重力为多少
(2)空载的电动叉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若空载的电动叉车所受地面的阻力是其重力的,则空载的电动叉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的牵引力大小为多少
20.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 cm2,质量为0.5 kg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4.5 kg,深40 cm的水。(g取10 N/kg)求:
(1)距容器底10 cm的A处水的压强是多少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多大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详解答案】
1.D 解析:滑雪板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A不符合题意;骆驼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B不符合题意;铁轨下铺设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C不符合题意;破窗锤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2.B 解析:A.覆杯实验是由于大气压强托住纸片不下落,利用了大气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用注射器注射药剂靠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B符合题意;C.挂钩上的吸盘挤压在墙壁上时,排出吸盘和墙壁之间的空气,吸盘和墙壁之间的压强减小,吸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墙壁上,故C不符合题意;D.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瓶变瘪了,是因为盒内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AB.当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甲对海绵的压力F甲=G1+G2,即大于甲受到的重力G1,乙对甲的压力F乙=G2,即乙对甲的压力等于乙受到的重力,但不能说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故AB错误;CD.甲对海绵的压强p甲==,乙对甲的压强p乙==,故C正确、D错误。
4.C 解析:A.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连通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B.锅炉水位计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应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C.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C符合题意;D.下水道存水管是一个连通器,利用连通器原理形成水封,可以防止难闻气味进入室内,故D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已知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两液面相平,即ρ甲S甲h=ρ乙S乙h,即ρ甲S甲=ρ乙S乙,图中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根据ρ=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此时,液面仍相平,
h甲=h乙,则ρ甲S甲h甲=ρ乙S乙h乙,即此时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甲液体的重力等于乙液体的重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的重力,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由图可知,当ma=4 g时,Va=2 cm3,当mb=8 g时,Vb=1 cm3,则a、b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
2 g/cm3,ρb===8 g/cm3,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Lg,a的棱长是b的棱长的2倍,则a、b两物体的棱长之比为2∶1,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B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玻璃管放置于水中后,玻璃管两端的橡皮膜都要受水的压强而向内凹陷,并且下方的橡皮膜凹陷的程度更大一些。故B正确,ACD错误。
8.B 解析: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由ρ=可知,ρ甲<ρ乙;又因为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
S乙,由p=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
9.C 解析:匍匐前进,能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减小自己对冰面的压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0.B 解析:A.连通器的上端都应开口,题中球体A上端未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故A错误;BC.通常阴天气压比晴天低,外界气压越低,瓶内外的压强差越大,液面高度上升越高,所以B管内液面阴天比晴天高,故B正确,C错误;D.瓶内外气体的压强差,等于A与B两容器内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液体压强公式p=ρgh,压强差一定,液体密度越小,高度变化越明显,反应越灵敏,故D错误。故选B。
11.1 600 300
解析:根据水平面上的物体的压力等于重力,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甲=G甲=m甲g=8 kg×10 N/kg=80 N,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甲===1 600 Pa。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的体积相等,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时高度的变化量Δh相等,甲、乙的密度之比为====,因长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ρgh,所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之比为===,所以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乙为Δp乙=Δp甲=×400 Pa=300 Pa。
12.左 根据p=ρgh,因为水的密度相等,右侧水深度大,所以右侧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大,根据F=pS,受力面积相等,右侧水对橡皮膜的压力大,使得橡皮膜向左侧凸起
解析:由图可知,右侧水到橡皮膜位置的深度比左侧水到橡皮膜位置的深度大,橡皮膜向左凸起。
13.760 下降 下降 降低
解析:当地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0 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此时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h0=760 mm。若玻璃管的顶部突然开了一个小孔,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此时,管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管内外水银液面将相平,故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下降。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越小,故在山顶上做该实验,管内水银柱的液面将下降。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减小而降低。在青藏高原,由于气压偏低,水达不到100 ℃便会沸腾。因此在高原做饭,需要用高压锅。
14.连通器 3.6×105
解析: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所以船闸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 m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p=ρ水gh=1×103 kg/m3×10 N/kg×
36 m=3.6×105 Pa。
15.5.5×107 5.5×107
解析:当载人潜水器下潜至5 000 m深水处时,所受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1×103 kg/m3×10 N/kg×5 000 m=
5.5×107 Pa,由p=可得,1 m2的外壳所受的海水压力F=pS=5.5×107 Pa×1 m2=5.5×107 N。
16.(1)橡皮膜都向内凹 (2)大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变小
解析:(1)将药瓶竖直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都向内凹,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橡皮膜朝下时,浸入液体的深度大,橡皮膜凹陷程度更大,说明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从山下到山上,加在水面上的大气压减小,橡皮膜外部受到的压强等于水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强加上外界大气压强,则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所以橡皮膜凹陷程度变小。
17.(1)形变 可以 (2)越大 2 小 (3)控制变量法
解析:(1)实验中,海绵的形变越大,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形变大小来反映的;我们一般选择海绵、泡沫塑料、沙子等较易形变的材料,如果用沙子代替海绵做此实验,则仍然可以完成本次实验。(2)由图1和图2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形变大小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可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图2和图3可知,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形变大小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1、2两图比较,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2、3两图比较,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8.(1)不属于 (2)B (3)液体的深度 (4)丙、丁 (5)1 000
解析:(1)这是测量液体压强的压强计,它的左端是密闭的,所以不是连通器。(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3)比较乙图、丙图,探头在相同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处,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相等,液体的压强不同,故可以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4)在丁图中,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相等,液面不相等,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故比较丙、丁两图。(5)图丁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0 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 m=1 000 Pa。
19.解:(1)空载的电动叉车所受的重力为
G=mg=0.8×103 kg×10 N/kg=8×103 N。
(2)空载的电动叉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F=G=8×103 N,
空载的电动叉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2×105 Pa。
(3)若空载的电动叉车所受地面的阻力是其重力的,则空载时受到的阻力为
f=G=×8×103 N=2.4×103 N,
空载的电动叉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与阻力为一对平衡力,则牵引力为
F=f=2.4×103 N。
20.解:(1)距容器底10 cm的A处水的压强
pA=ρghA=1×103 kg/m3×10 N/kg×(0.4 m-0.1 m)=3 000 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103 kg/m3×10 N/kg×0.4 m=4 000 Pa,
由p=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4 000 Pa×100×10-4 m2=40 N。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容器+G水=m容器g+m水g=4.5 kg×10 N/kg+0.5 kg×10 N/kg=50 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5 000 Pa。
答:(1)距容器底10 cm的A处水的压强是3 000 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40 N;
(3)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为5 00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