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阶段检测卷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大单元专题复习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阶段检测卷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大单元专题复习练(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23 16:51:28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阶段检测卷
(满分:6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尝试进入太空。图1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读图,完成1~2题。
图1
1.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
A. 太阳和金星之间 B. 金星和火星之间
C.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土星和火星之间
2.我国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
①实施探月工程 ②访问小行星
③占领地外空间 ④开展火星探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我国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开展探月工程,更好地了解月球;访问小行星是我国太空探索的任务之一;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除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因此我国开展火星探测,①②④正确;空间站是用于科学探测、航天技术的验证,不是为了占领地外空间,③错误。故选C。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着陆巡视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随后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这标志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2示意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及其着陆点。读图,完成3~4题。
图2
3.在火星表面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经纬度的划分方法与地球一致,此次探测器着陆点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是
A. (25.1°N,109.9°E) B. (25.1°N,110.1°W)
C. (25.1°S,110.1°E) D. (25.1°S,109.9°W)
4.着陆当天合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平分 D. 出现极昼
2024年4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首届警营开放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御道广场举行。家住尚德映巷的小明同学到御道广场参加各警种展台设计的活动,出发前,小明用手机导航软件搜索出行路线。图3是小明手机导航图截屏。读图,完成5~6题。
图3
5.图中推荐方案
A. 用时最短 B. 途经太华南路
C. 经过3个红绿灯 D. 大致向西北方向前进
6.小明想要查找从御道广场到游客服务中心的路线,如果进行放大操作,则屏幕界面显示的
A. 图幅变大 B. 实地范围扩大
C. 内容更详细 D. 比例尺变小
图4示意地质时期澳大利亚大陆移动路线,L为澳大利亚现在的位置,图中同心圆代表纬线。读图,完成7~8题。
图4
7.该大陆曾有全年高温湿润的时期,该时期的大陆最可能位于
A. b位置 B. e位置 C. h位置 D. j位置
8.地质时期澳大利亚大陆移动路线示意图说明
A.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面积不变
B. 该大陆所属的板块最活跃
C. 澳大利亚大陆曾经被海水淹没
D.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联合国人口基金将第35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拥抱包容性数据的力量,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人口问题。图5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图5
9.图5中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及其主要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 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 乙地——海拔高,气候寒冷
C. 丙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 丁地——纬度高,冻土广布
10.针对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A. 加强监督管理,抑制人口流动
B. 增进各国合作,平均分布人口
C. 开展文化交流,鼓励移民国外
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1.图中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发达国家分布较多的地区是
A. 欧洲西部 B. 东南亚 C. 东亚 D. 拉丁美洲
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地,随着聚落的发展,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图6为德国地形图及埃森市景观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图6
12.100多年来,埃森市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本原因是
A. 人口数量发生改变 B. 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C. 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 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13.随着时代的变迁,埃森市一些老工厂已成为工业文化遗产。对待这些工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存特色,留住城市文化记忆 ②全部拆除,打造现代居民小区
③适度改造,形成新的文化景观 ④重建厂房,延续传统工业生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潜水的原意是指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行水下作业的活动。后来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图7为全球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7
14.关于甲区域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密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集中 B. 水浅,适合潜水活动
C. 位于人口稀疏区附近 D. 气温条件适宜
15.乙区域潜水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最可能是
A. 意大利 B. 澳大利亚 C. 日本 D. 美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16.(8分)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设在了9月23日和10月8日,这两天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节气,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和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图8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9为浙江省龙井村茶园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西湖龙井茶名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8
图9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以“秋分之境,良渚之印”启幕。
(1)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地球公转至图8中的____处(填序号),杭州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__,亚运会期间,杭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西湖龙井”是本次亚运会的迎宾茶。龙井茶品种多样,其中杭州西湖产区的龙井茶品质被公认最好。
(2) 图9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高处海拔在________米之间。(3分)
(3) 请结合图9,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至少答出一点)(1分)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杭州亚组委提出了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的目标。
(4) 杭州多处路灯都装有太阳能智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为路灯供电。为了更多地获取太阳光热,太阳能电池板应该面朝__(南/北)方放置。(1分)
17.(7分)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于11月24日开展校内研学活动。图10示意其研学的成果——“校园平面图”,图11示意当日气温变化与天气状况图及当日旗杆影子朝向变化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图11
(1) 若气象园到舞台的图上距离为6cm,则实际相距____米。(1分)
(2) 研学当日,最高气温出现在__时,气温日较差约为__。据风向符号分析,当日学校国旗多向____方向飘扬。(3分)
(3) 据旗杆影子朝向变化图可知,12点时学校旗杆的影子偏向____方,该日内不同时间旗杆影子的朝向变化是地球的____运动造成的。(2分)
(4) 以下能正确反映当日实际天气情况的观点是__。(填序号)(1分)
①天冷风大,应注意保暖 ②阴雨天气,不利测量旗杆影子
③8点时,太阳位于偏东南的天空 ④太阳高度越高,旗杆影子越长
18.(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阿尔卑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和长白山脉是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被列入世界级的水资源保护地。长白山是我国东北部地区最高的山脉之一,海拔约为2 691米,地势崎岖;因其海拔和气候条件,山顶大部分时间被积雪覆盖,故名“长白山”。这里出产很多高端矿泉水,并出口海外。图12为中国某品牌矿泉水出口路线图,图13为长白山景观图。
图12 图13
(1) 长白山区生态环境极为优越,鲜有人迹,基本无人为污染,水质纯净。请你从地势角度解释这里“鲜有人迹”的原因。(2分)
(2) 该品牌矿泉水出口国外共有三条输水线路。
线路①:向东越过大洋,穿过A________运河后,到达北美洲。(1分)
线路②:运输线路依次经过C____洋、马六甲海峡、D____洋。请分析B地对矿泉水需求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线路③:当长白山下的小朋友在打雪仗、堆雪人时,E地矿泉水销量剧增,请从季节及气候角度说明原因。(1分)
19.(8分)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泉州某中学地理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图14示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4
【研究性学习】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方法: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小组1:探究气候类型分布
(1) 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__(东/西)岸,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__(东/西)岸。(3分)
小组2:探究气候特点
(2) 下图反映泉州气候类型的是____(填字母),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组3: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
(3) 图中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地,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2分)
小组4: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全球变暖可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导致的全球升温。
(4) 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请例举中学生在生活中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分)
第 页七年级上册阶段检测卷
(满分:6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尝试进入太空。图1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读图,完成1~2题。
图1
1.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
A. 太阳和金星之间 B. 金星和火星之间
C.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土星和火星之间
2.我国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
①实施探月工程 ②访问小行星
③占领地外空间 ④开展火星探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的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CD错误,故选B。
2.我国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开展探月工程,更好地了解月球;访问小行星是我国太空探索的任务之一;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除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因此我国开展火星探测,①②④正确;空间站是用于科学探测、航天技术的验证,不是为了占领地外空间,③错误。故选C。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着陆巡视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随后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这标志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2示意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及其着陆点。读图,完成3~4题。
图2
3.在火星表面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经纬度的划分方法与地球一致,此次探测器着陆点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是
A. (25.1°N,109.9°E) B. (25.1°N,110.1°W)
C. (25.1°S,110.1°E) D. (25.1°S,109.9°W)
4.着陆当天合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平分 D. 出现极昼
【答案】3.A
4.B
【解析】4.据材料可知,着陆当天是5月1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合肥昼长夜短,B正确,AC错误;合肥不位于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B。
2024年4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首届警营开放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御道广场举行。家住尚德映巷的小明同学到御道广场参加各警种展台设计的活动,出发前,小明用手机导航软件搜索出行路线。图3是小明手机导航图截屏。读图,完成5~6题。
图3
5.图中推荐方案
A. 用时最短 B. 途经太华南路
C. 经过3个红绿灯 D. 大致向西北方向前进
6.小明想要查找从御道广场到游客服务中心的路线,如果进行放大操作,则屏幕界面显示的
A. 图幅变大 B. 实地范围扩大
C. 内容更详细 D. 比例尺变小
【答案】5.A
6.C
【解析】5.读图可知,图中推荐方案用时最短,A正确;推荐方案未途经太华南路,B错误;经过1个红绿灯,C错误;大致向东北方向前进,D错误。故选C。
6.结合实际分析,当在手机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图幅没有改变、比例尺变大、实地范围变小、内容更详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图4示意地质时期澳大利亚大陆移动路线,L为澳大利亚现在的位置,图中同心圆代表纬线。读图,完成7~8题。
图4
7.该大陆曾有全年高温湿润的时期,该时期的大陆最可能位于
A. b位置 B. e位置 C. h位置 D. j位置
8.地质时期澳大利亚大陆移动路线示意图说明
A.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面积不变
B. 该大陆所属的板块最活跃
C. 澳大利亚大陆曾经被海水淹没
D.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答案】7.A
8.D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低纬度地区全年高温湿润,结合图示信息,abcd都位于低纬度地区,A正确;ehj纬度位置过高,BCD错误。故选A。
8.澳大利亚大陆在不同地质时期位置不同,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D正确;图中未体现澳大利亚大陆面积的变化,因此无法判断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变化,也无法判断澳大利亚大陆曾经被海水淹没,AC错误;图中没有其他板块信息,无法判断所属板块是否最活跃,B错误。
联合国人口基金将第35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拥抱包容性数据的力量,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人口问题。图5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图5
9.图5中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及其主要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 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 乙地——海拔高,气候寒冷
C. 丙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 丁地——纬度高,冻土广布
10.针对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A. 加强监督管理,抑制人口流动
B. 增进各国合作,平均分布人口
C. 开展文化交流,鼓励移民国外
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1.图中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发达国家分布较多的地区是
A. 欧洲西部 B. 东南亚 C. 东亚 D. 拉丁美洲
【答案】9.B
10.D
11.A
【解析】9.读图可知,甲地处北极圈附近,纬度高、气候寒冷,A错误;乙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B正确;丙地位于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C错误;丁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10.针对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正确。抑制人口流动、平均人口分布、鼓励移民国外都不会减少世界人口的数量,ABC错误。
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地,随着聚落的发展,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图6为德国地形图及埃森市景观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图6
12.100多年来,埃森市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本原因是
A. 人口数量发生改变 B. 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C. 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 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13.随着时代的变迁,埃森市一些老工厂已成为工业文化遗产。对待这些工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存特色,留住城市文化记忆 ②全部拆除,打造现代居民小区
③适度改造,形成新的文化景观 ④重建厂房,延续传统工业生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2.C
13.B
【解析】1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导致埃森市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C正确;人口数量变化、全球变暖及高楼大厦增多不是埃森市的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ABD错误。
13.对待工业文化遗产,应保存特色,留住城市文化记忆;适度改造,形成新的文化景观,①③正确;全部拆除,打造现代居民小区,不利于文化遗产保存;重建厂房,延续传统工业生产不利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②④错误。B正确。
潜水的原意是指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行水下作业的活动。后来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图7为全球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7
14.关于甲区域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密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集中 B. 水浅,适合潜水活动
C. 位于人口稀疏区附近 D. 气温条件适宜
15.乙区域潜水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最可能是
A. 意大利 B. 澳大利亚 C. 日本 D. 美国
【答案】14.D
15.D
【解析】14.读图可知,甲地潜水旅游密集的原因是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海水温度较高,D正确;甲区域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A错误;甲区域水深,适合潜水,B错误;甲区域沿岸人口稠密,C错误。
15.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北美洲墨西哥湾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美国距该区域最近,最可能成为客源地,D正确;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日本距该地较远,旅游成本较高,成为客源地的可能性较低,ABC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16.(8分)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设在了9月23日和10月8日,这两天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节气,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和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图8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9为浙江省龙井村茶园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西湖龙井茶名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8
图9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以“秋分之境,良渚之印”启幕。
(1)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地球公转至图8中的____处(填序号),杭州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__,亚运会期间,杭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西湖龙井”是本次亚运会的迎宾茶。龙井茶品种多样,其中杭州西湖产区的龙井茶品质被公认最好。
(2) 图9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高处海拔在________米之间。(3分)
(3) 请结合图9,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至少答出一点)(1分)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杭州亚组委提出了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的目标。
(4) 杭州多处路灯都装有太阳能智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为路灯供电。为了更多地获取太阳光热,太阳能电池板应该面朝__(南/北)方放置。(1分)
【答案】(1) ③;昼夜等长;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2)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350~400
(3) 四面环山,排水良好;气候温暖湿润,云雾缭绕;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等。
(4) 南
17.(7分)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于11月24日开展校内研学活动。图10示意其研学的成果——“校园平面图”,图11示意当日气温变化与天气状况图及当日旗杆影子朝向变化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图11
(1) 若气象园到舞台的图上距离为6cm,则实际相距____米。(1分)
(2) 研学当日,最高气温出现在__时,气温日较差约为__。据风向符号分析,当日学校国旗多向____方向飘扬。(3分)
(3) 据旗杆影子朝向变化图可知,12点时学校旗杆的影子偏向____方,该日内不同时间旗杆影子的朝向变化是地球的____运动造成的。(2分)
(4) 以下能正确反映当日实际天气情况的观点是__。(填序号)(1分)
①天冷风大,应注意保暖 ②阴雨天气,不利测量旗杆影子
③8点时,太阳位于偏东南的天空 ④太阳高度越高,旗杆影子越长
【答案】(1) 300
(2) 14;10;正南
(3) 正北;自转
(4) ①③
18.(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阿尔卑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和长白山脉是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被列入世界级的水资源保护地。长白山是我国东北部地区最高的山脉之一,海拔约为2 691米,地势崎岖;因其海拔和气候条件,山顶大部分时间被积雪覆盖,故名“长白山”。这里出产很多高端矿泉水,并出口海外。图12为中国某品牌矿泉水出口路线图,图13为长白山景观图。
图12 图13
(1) 长白山区生态环境极为优越,鲜有人迹,基本无人为污染,水质纯净。请你从地势角度解释这里“鲜有人迹”的原因。(2分)
(2) 该品牌矿泉水出口国外共有三条输水线路。
线路①:向东越过大洋,穿过A________运河后,到达北美洲。(1分)
线路②:运输线路依次经过C____洋、马六甲海峡、D____洋。请分析B地对矿泉水需求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线路③:当长白山下的小朋友在打雪仗、堆雪人时,E地矿泉水销量剧增,请从季节及气候角度说明原因。(1分)
【答案】(1) 海拔高,气温低,山顶大部分时间被积雪覆盖;海拔高,且地势崎岖,山地交通不便等。
(2) 巴拿马;太平;印度;B地所处的阿拉伯半岛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沙漠上,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淡水缺乏,对矿泉水的需求量大;长白山处于冬季时,E地所处的南半球正处于夏季,气候炎热,因此矿泉水销量大。
19.(8分)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泉州某中学地理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图14示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4
【研究性学习】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方法: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小组1:探究气候类型分布
(1) 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__(东/西)岸,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__(东/西)岸。(3分)
小组2:探究气候特点
(2) 下图反映泉州气候类型的是____(填字母),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组3: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
(3) 图中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地,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2分)
小组4: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全球变暖可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导致的全球升温。
(4) 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请例举中学生在生活中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分)
【答案】(1) 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东
(2)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 乙;海陆位置
(4) 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节约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第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