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1 23: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学目标】
1.会认“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2个字,正确读写“性子、布料”等15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4.发挥想象,改编故事。
【教学重点】
1.会认“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2个字,正确读写“性子、布料”等15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2.发挥想象,改编故事。
【解决措施】
1.识字写字
识字:“袖、衬、衫”这三个字部首相同,可以放在一起,借助图片,归类识字。“歪”用会意的方式识记——“不正即为歪”。用象形图形记住“承”。
写字:“货、务、负、责、艺”为上下结构,引导观察上下部件的大小。“卷、夸”,可引导观察这两个字里撇、捺的写法。
2.朗读教学
课文只有裁缝和顾客这两个角色,主要以人物对话撑起全文。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对话,读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鲜明个性。总结在第一次对话(即第2自然段)中,顾客的话很长,且性子急,说话的语速也较快。在指导学生朗读后面几次对话时,教师由扶到放,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这个故事的有趣。
3.复述课文
本课可以按照“读好课文—填写表格—复述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故事导入,结合生活经验将慢性子与急性子进行对比,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预测故事的发展;接着,引导学生将急性子顾客的要求与慢性子裁缝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导填表;最后,借助表格来复述故事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复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顺序,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导入新课:如果你铅笔快用完了,你会选择……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3.教师小结过渡:当急性子遇到慢性子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4.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学生书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3.出示词语:箱子 夸奖 歪头 承认 袖子 衬衫 负责 泄气 手艺教师组织读词语:学生自读两遍,开火车读,齐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4.学习多音字“缝”。预设:当它表示“双层的(衣被等)”时,读“jiā”例如:夹袄、夹被;当它表示“从两个相对的方面加压力,使物体受钳而不动。”时,读“jiá”可以组词为:夹菜、文件夹。5.学习多音字“夹”。预设:当它表示“用针线将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儿的东西连上”时,读“fénɡ”例如:裁缝、缝纫;当它表示“接合的地方”时,读“fènɡ”可以组词为:缝隙、裂缝。6.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识字小游戏:走迷宫。7.学生活动:集体交流。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预设: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故事发生在冬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教师小结: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初步认识急性子和慢性子(一)合作探究第一组对话,指导分角色朗读。1.教师出示要求:分角色朗读第1-13自然段,想想:(1)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提出了什么要求?慢性子裁缝是怎样应对的?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急性子顾客的哪些性格特点?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3.教师教师提出问题: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提出了什么要求?慢性子裁缝是怎样应对的?4.学生交流汇报关注语言描写(1)顾客的“急”交流句子:我想做件棉袄。……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 夏天 春天?师生交流:连续追问,体现出顾客的迫不及待。(2)裁缝的“慢”交流句子:明年冬天。(3)教师提出问题:自读第2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和标点,感受顾客性子急。(4)教师提出问题:从哪里看出顾客是个急性子的人?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预设2:我可等不及。预设3:秋天?夏天?春天?......教师指导分角色朗读:(6)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裁缝的回答分为两个自然段。师生交流:短短一句话分两次说,可见裁缝是慢性子。(二)教师出示要求:按照第2-4自然段的学习步骤,小组合作学习第5-13自然段。(1)从对话中知道了什么信息?(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学生合作学习,并思考相关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第一天急性子顾客的哪些动作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关注动作描写2.交流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1)师生交流:“这么慢啊!”可见他的抱怨。“噌的一下子跳起来”是对急性子顾客的动作描写,这里“噌”运用了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急性子顾客跳起来的声音,使人如临其境。可见急性子顾客根本没有耐心等到明年冬天,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顾客性子很急。(2)教师引导朗读:想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顾客的急于求成呢?预设:“噌的一下”重读,抓住“这么慢啊!”重读、快读。读好感叹号。3.交流句子:“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 (1) 师生交流:从“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的动作描写中可以体会到顾客容易激动,做事性子很急。(2)教师指名生做动作读一读,接着在体会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男女生对读。4.教师提出问题:面对急性子的顾客,慢性子裁缝是什么反应呢?(1)交流句子: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美慕您呢。(2)师生交流:由此可见裁缝慢条斯理,他在说服顾客。5.教师追问:读懂了裁缝的话中之意,你觉得裁缝如何?预设1:裁缝很聪明。他了解顾客的特点,所以指出顾客找其他裁缝做衣服的话会被人笑话。预设2:裁缝说话很有技巧。用“人家笑话您”“我决不会笑话您”这两种结果来作比较,目的让顾客知道他是最合适的人选。6.教师出示要求:根据第一天两人的反应,填写下表。预设:8.(出示课件20)教师出示要求:借助表格,复述课文第5-13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3.能够展开想象,进行故事创编。【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进入新课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了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在第一天的表现。这件棉袄做成了吗?我们去看看吧!(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二、关注对话,了解性格1.教师提出要求:分角色朗读14-16自然段,想一想:(1)第二天急性子顾客有什么要求?(2)慢性子裁缝是怎样应对的?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预设:急性子顾客---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实在太长啦。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顾客的要求是改成夹袄,在秋天就能穿上。慢性子裁缝---不要棉花了,行啊。为您服务,没说的!从容应对。3.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17-19自然段,想一想:(1)第三天急性子顾客有什么要求?(2)慢性子裁缝是怎样应对的? 学生交流汇报。预设: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慢性子裁缝的应对:好办得很,没问题。4.教师提出问题:分角色朗读剩下的自然段,想一想:第四天急性子顾客有什么要求?慢性子裁缝是怎样应对的? (1)学生分角色朗读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的对话,思考相关问题。(2)师生交流: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改成春装。慢性子裁缝的应对:先是劝急性子顾客不要加袖子,后来直接和急性子顾客说还没有开始裁料呢。教师小结:这可真是一位慢性子裁缝啊!5.教师提出问题:“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什么?你居然连料子还没有裁!那你还给我说剪袖子接袖子干嘛?预设2:照你这样我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啊?我再也不要在你这做衣服了!6.教师读旁白,不同性子的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人物的体会。三、详细复述,评价性格1.教师出示要求:综合全文,填一填,说一说。(1)师生交流,完成表格。(2)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复述故事。(3)师生共同评价。2.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顾客和裁缝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1:急性子顾客性子急躁,不切实际地讲求速度和效率。预设2:慢性子裁缝性子散漫,做事迟钝缓慢。 3.教师总结: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性格各有优点和缺点。急性子的人直率但较急躁,行动迅速但考虑问题不够周密;慢性子的人沉稳但显得有些拖拉,考虑问题比较周详但效率不高。如果我们能分清轻重缓急,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把事情办好,那就是最好的。四、拓展延伸,创意复述1.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活动: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教师提出问题: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 我们做事不应该像他们那么慢和那么急。学习也是一样的,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制力、控制自己急躁的脾气,多分析、细思考。预设2: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轻重缓急”安排每一项学习内容。 3.教师过渡:这个故事多么有趣呀,你能回家后给家长讲讲吗,只有会复述了,才能讲给家长听。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本文写的是一位急性子(顾客)到一位慢性子(裁缝)店里做衣服而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他俩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急躁),也不能(拖拉)。2.拓展延伸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你大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