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努力激发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应“以讨论,比较等方式……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尝试以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大师作品。本课教学注重欣赏课的视觉功效,创设“图像情境”与“问题情境”,并通过将有效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建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欣赏实效。与五年级上册《画家凡·高》《大师画我也画》共同构成了向西方艺术大师学习的教学单元,通过对之前经典艺术作品的深入学习,初步建立多元的艺术认知,对本课深入了解马蒂斯艺术风格提供帮助,对之后以艺术家为专题欣赏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了解马蒂斯的生平,作品造型、色彩以及晚年巅峰之作—剪纸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感悟他艺术作品的美感特点,了解他的艺术成长经历以及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更为深入的认识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学习他剪纸的表现手法,体会抽象剪纸艺术的色彩美、造型美。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具有造型、设计、创想的能力,对绘画工具及各种材料的运用较能得心应手。由于剪纸课型在教材中较少出现,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即充满了好奇想要尝试,又有着胆怯,缺少自信,因此在前期欣赏教学时,增强学生对马蒂斯大师的崇敬感,感悟大师作品的艺术内驱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创想,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发展、做真正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了解马蒂斯的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感受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美,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创作巅峰。
艺术表现:通过对马蒂斯作品的欣赏,能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创意实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贯穿整个欣赏部分的教学。从教师引领逐渐过渡到学生自主研究和欣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用问题和图像创设欣赏情境,以师生互动推动教学进程,以美术实践活动内化所学知识,激发创新意识。
文化理解:通过了解马蒂斯对艺术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用画家晚年带病创作并达到个人创作巅峰的经历,鼓励学生做一个意志顽强、做事有恒心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绘画和剪纸作品的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范画。
学具:美术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环节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与预设
目标1 出示马蒂斯的水粉纸本剪贴作品《蜗牛》 提问:仔细观察,这幅作品是绘画还是剪纸?教师揭晓答案,简要介绍马蒂斯的绘画与剪纸的关系,并介绍马蒂斯生平,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染色剪贴。
目标2 《蜗牛》与中国剪纸中蜗牛造型、风格的比较。 提问: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两幅剪纸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绘画作品欣赏。 比较书中三幅作品《戴帽的女人》《金鱼》《蓝衣女人》。 简介“野兽派”名称的由来并提出问题,请欣赏这三幅作品,说说它们在造型、色彩和线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这对马蒂斯剪纸的风格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哪幅作品的风格最接近《蜗牛》?为什么? 欣赏《红色的和谐》。提问:这幅作品与其他两幅比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感受作品之美,并分析色彩面积对比、冷暖对比形成的均衡感。3、欣赏小鹦鹉与美人鱼。 (1)简介马蒂斯晚年经历和剪纸创作。(2)组织拼贴游戏活动。 (3)出示原件,并与学生的拼贴做比较。(4)将剪纸、小鹦鹉与美人鱼与绘画蓝衣女人对比说说在色彩种类和视觉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作品特色。 欣赏《王者之悲》。 将《王者之悲》与《小鹦鹉与美人鱼》小作比较,说说两幅作品在色块组合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猜想作品内容对比两种剪纸手法的异同。 学生看书,完成书中填空题,小组讨论马蒂斯剪纸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总结作品特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逐渐形成平面化简约的造型风格,并被用于剪纸作品中。 学生小组活动,先不看原作,用教师准备好的作品中的图案进行摆放粘贴。 师生互动。学生说感受。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剪纸作品的色彩更为清新柔和,增强了梦幻的感觉。 学生看书讨论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发现《小鹦鹉与美人鱼》是有规律的散点式块面组合,《王者之悲》着眼于色彩的冷暖对比和色彩明度的相互衬托。 学生能从绘画中找到剪纸色彩的由来。学生能通过比较,直观感受抽象艺术,体会抽象艺术的美妙。 学生能了解作品的装饰性和色彩构成方法,感受作品中的装饰美。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能够体会马蒂斯有规律的摆放方式形成的动感,关注剪纸作品中间色的使用,能够进一步体会作品美感,学生能发现马蒂斯剪纸作品中色彩的奥秘。
目标3 1.作业内容:用马蒂斯喜欢的图案或自己剪出的抽象图案做剪纸拼贴作品。 2.作业建议:可以用散点式组合,也可以用色块相互衬托的方式进行创作,大胆创新。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创作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想。 学生创作。 学生能够大胆创作。
目标4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师生互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说说哪些是向大师学习的,哪些是自己创新的。 教师简介并展示马蒂斯为汶斯教堂创作的壁画和玻璃窗作品。 学生创作学生在展示板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听音乐观看并感受马蒂斯的最高理想。 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的内容。短短的四十分钟我就组织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快速浏览并记住马蒂斯的生平简历及其他相关内容,再由我提出问题,学生不看书解答。他们在这种挑战中体验到了分工合作的好处。第二次是在分析马蒂斯的绘画作品时,我问学生:“他的作品在造型、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欣赏他的剪纸作品时,我还是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马蒂斯剪纸的内容、造型特点和色彩的运用。从学生汇报情况看,他们表现不好的是没有听明白我提出的问题或者没有记清楚要解决的问题都有什么,以至于在解答问题时出现了笑话。对此我应该告诉学生当问题较多时,最好每个人负责一个问题,不懂就问,先独立解决,然后针对难点共同分析找到答案。学生的合作学习要在这样一次次的考验、总结中掌握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