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诗
经
1 . 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
2.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塑造人 物形象的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
《静女》的感情基调,体会男女主 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学习目标
从不同地区采集 的土风歌谣
周王朝的朝廷 乐曲
《诗经》的内容划分
《周颂》《鲁颂》《商颂》
复习检查
《大雅》《小雅》
宗庙祭祀之乐
十五《国风》
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托物起兴,借客观事物触发情感,引起诗人的吟唱。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言其事,直抒其情,铺陈排比(平铺直叙地表达情感或事件)
《诗经》的表现手法
复习检查
文 本 解 析
第一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姝】美丽。 【俟】等待
【城隅】城角/城上的角楼。 【爱】通"菱(ài)", 隐藏。
【见】出现。 【踟蹰】 徘徊不进。
娴静的女子很美丽,在城上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出现,我挠头徘徊不进。
文本解析
第二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炜】色红而光亮
【说怿】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通"汝",你。
娴静的女子很美好,送我彤管。
彤管色红而光亮,喜爱你的美丽。
文 本 解 析
第三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城邑的远郊。
【归荑】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 【洵】诚然、实在。
【匪】通"非",表示否定判断。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并非你这荑草美,是因为美人送给我的。
约会过程
相关诗句
相候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相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相赠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相悦
说怿女美 美人之贻
以 第一人称"我"(即男子) _ 的 口 吻 ,
叙述了_ 一对青年男女约会 场景。
思考:诗歌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 本 解 读
文 本 解 读 第一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交代了什么信息 主要描写什么
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描写。
“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 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
“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 格。
这一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顶真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 语势贯通,音律优美。
“说怿女美”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 达了“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手法:双关,既指女子所赠之物,又指赠物
彤管如火,象征爱情真挚热烈 的 人 。
情感:“我”表面上是赞叹 管箫之美,实际 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静女其娈,贻我彤 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文 本 解 读
第二章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借助"彤管""荑"抒发情感。表面是对 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 姑娘的赞美喜爱之情。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荑草如雪,象征爱情质朴纯洁
文 本 解 读
第三章
《静女》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直接叙述了“我”与静 女的极富生活情趣的约会。表现了他们健康纯真的感情。反映了古代广大人民对自 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叙 事 结 构
青年 赴约会
文本解读
爱之诚、爱之深
再 忆
美赞
不见 急切
回忆 喜爱
赠荑草
赠彤管
静女
憨厚,诚信之心
静女
娴静美丽
痴情,爱慕之心
人物形象小结
天真活泼
聪明机灵
大胆开放
男子
拓展探究
《静女》告诉我们好的爱情有三个要素
>二则"非物质"(静女所赠并非名贵的金银美玉,而是彤管、荑草)
>三则"唯有你"(爱屋及乌)
>一则"思无邪"(静女是美丽可爱的,更是天真无邪的。而男子
同样也是憨厚真诚的、天真无邪的。纯净不带一点杂质)
细节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巧用双关,借物咏人(象征)。(“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借 物咏人,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我"对姑娘的 喜爱之情。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语意 逐层递进,加深情感,强化主题。
细节描写(“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重章叠句(“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艺术手法
《 子 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 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 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 已有三月长啊!
联读《子衿》与《静女》,试从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 比较二者的异同。
对比阅读
同
内容:描绘了恋爱时主人公的沉醉挂念,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不安。
情感:表达了对恋人真挚的迷恋思恋,表现出对爱情的率真追求。
手法:都在重章叠唱中抒发了主人公的深情。
异
内 容 :主人公性别不同,《静女》是男子视角,《子衿》是女子
视 角 。
情感:《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子衿》缠绵悱恻,哀婉 动 人。
手法:《静女》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子衿》通过内心独白刻画 人 物。
对点训练 桃夭《诗经 · 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黄(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 子。
1.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 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 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 鲜明,意趣盎然。
我们能否承担起一份真挚纯洁的感情
爱情之花是否能够在这个年纪摇曳多姿
《 不 , 不 要 说》 汪国真
不 ,
不要说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我多么珍惜
这天真的羞涩
你也应保持那青春的活泼
我们的肩膀
都还稚嫩
扛不起太多的责任
等一等吧
等你的肩膀更厚实些
我也懂得了
什么是成熟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