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节选)》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09:00:31

文档简介

8.《茶馆(节选)》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成功的作家总是试图用最简洁的文字,揭示最深刻的社会背景,刻画尽量多的 ① 的人物形象。茶馆里的经典台词,比如“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都不是简单的俏皮话,而是把中国人的心理琢磨到了 ② 的地步。再比如说相面的唐铁嘴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王利发说:“那你可真要发财了。”可他接着说:“我改抽白面儿了。”每次到这儿观众都哄堂大笑。至于接下来唐铁嘴又说“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分还小吗?”其实不知他底细,单凭这句话就知道他是一个无耻之徒了。老舍写出来的话看起来平常,但是和诗句一样,从此以后这个意思别人没法表达的更好了,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引用它。
老舍一向被誉为幽默大师,《茶馆》全剧的基调是喜剧的,虽然有不少悲剧性的画面,但是最悲惨的情节也是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正是因为悲剧中的幽默的运用,使得讽刺意味更加明显。剧中的小人物都是老舍笔下幽默的对象,正是这些小人物形象构成了寓悲于喜,啼笑皆非的茶馆,起到了强力的反讽艺术效果。短短两个小时的三幕剧,三个时代,两代人的苦难生活,老舍先生刻画得 ③ ,入木三分,把悲伤藏在嬉笑中,笑和泪并在一起,唱出了一曲笑中带泪的悲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B.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C.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D.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老舍的幽默“笑中带泪”,请据此对下面划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秦仲义:王掌柜……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第二幕
(前情提示:吴祥子、宋恩子再遇常四爷。)
吴祥子: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是常四爷吗?
常四爷: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宋恩子: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的还好吧?
常四爷: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①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②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您二位怎么样?
吴祥子: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4.吴祥子说“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B.受惊的小鸟儿,别害怕,定定神,把心静下来。(易卜生《玩偶之家》)
C.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鲁迅《阿Q正传》)
D.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特朗斯特罗姆《树和天空》)
5.文段里有①②两处加点的“我是旗人”,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以前给皇上和袁大总统效力”,从语意上看改文与原文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人艺发布话剧《茶馆》的售票信息两个小时后,就有观众在剧院门口排起了队。作为戏迷们最期待的剧目之一,《茶馆》每次上演都一票难求。要化解一票难求的尴尬,一味增加场次并不现实。毕竟,观看者数不胜数,而老戏骨精力有限,经典数目也有限。长远来看,戏台上不能只有《茶馆》和《雷雨》,音乐会不能只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用匠心浇灌更多的重量级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工业品不同,文化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不能毕其功于一朝一夕,作品的经典化、演员的成长,都需要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观众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
学校话剧社将排演《茶馆》,下列演出建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话剧舞台的布置和人物的收容服饰,要符合时代特征。如,茶馆一开始要布置得明亮整洁,到第三幕时要表现得昏暗破败。
B.一些次要人物可选择由同一演员扮演,如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这样可以借坏人子承父业、变本加厉来批判旧时代。
C.演员表演要贴合人物个性。如,王利发扮演者在第一幕中劝阻茶客们“莫谈国事”时,声音要响亮坚定,语气要严厉强硬。
D.话剧的背景音乐要契合《茶馆》的艺术风格。第三幕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撒冥钱祭奠自己的情节,可配深沉悲愤的音乐来渲染氛围。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话剧《茶馆》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
常四爷 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
王利发 哎哟!常四爷!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 [秦仲义进来。他老得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
秦仲义 王掌柜在吗
常四爷 在!您是 ……
秦仲义 我姓秦。
常四爷 秦二爷!
王利发 (端茶来)谁 秦二爷 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坐!
常四爷 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
秦仲义 可是谁嚼得动呢
王利发 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 秦二爷!(都坐下)
秦仲义 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
王利发 不是没收了吗 又物归原主啦 这可是喜事!
秦仲义 拆了!
常四爷 拆了
王利发 拆了
秦仲义 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王利发 当初,我开得好好的公寓,您非盖仓库不可。看,仓库查封,货物全叫他们偷光!当初,我劝您别把财产都出手,您非都卖了开工厂不可!
常四爷 还记得吧 当初,我给那个卖小妞的小媳妇一碗面吃,您还说风凉话呢。
秦仲义 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您一件事吧,(掏出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来)工厂拆平了,这是我由那儿捡来的小东西。这支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王利发 您自己拿着这支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
常四爷 搬到哪儿去
王利发 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 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栓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 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
常四爷 我也不比你强啊!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哈哈!
秦仲义 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知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
王利发 改良,我老没忘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 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 我得罪了谁 谁 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常四爷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我自己呢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秦仲义 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 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常四爷 (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
秦仲义 一百二十吊!
王利发 一百二十吊!
秦仲义 (一手拉住一个)我没得说了,再见吧!(下)
王利发 再见!
常四爷 再喝你一碗!(一饮而尽)再见!(下)
王利发 再见!
(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代表了市民阶层,他们都因为不同的情况而生活不顺,这种剧情安排是为了显示社会出了问题。
B.嚼不动花生米的细节一方面说明三个人老迈的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写四人因对现状极其失望而祭奠自己埋下伏笔。
C.秦仲义坚持实业救国,工厂先是被日本人剥夺,后来又被政府定为逆产,这都说明在当时条件下实业救国没有出路。
D.从常四爷只盼“都讲理”、王利发只盼孩子出息及生活温饱等可以看出,底层民众对社会的要求很低,但是这些在当时也只是奢望。
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逃文开头写常四爷的筐里有些纸钱为后面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写秦仲义的衣服破旧不堪与其之前的辉煌形成反差。
B.全剧使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所选取的人物都是能够代表不同阶层市民的个体,这些人的命运变化也能够投射出国家和时局的变化。
C.剧中秦仲义用义愤填膺的反语诅咒了当时的社会,评价自己时使用第三人称更将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愤恨表现到了极致,
D.三位老人祭奠自己的情节体现出剧中人物对未来彻底失去了信心,在人世间已经没有任何眷恋,想要以死做最后抗争。
10.文本中写到“三个老头子”祭奠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11.有评论说《茶馆》中的人物是“在黑暗中抗争”,请你结合文本中的三位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茶馆(节选) 老舍
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唐铁嘴 (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利发 (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临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二爷、常四爷 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 (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松二爷 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作老娘们事!
王利发 不忙,待会儿再算吧!(走开)
[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①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 您二位真早班儿!(掏出鼻烟壶,倒烟)您试试这个!刚装来的,地道的英国造,又细又纯!
常四爷 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刘麻子 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您坐着,我办点小事!(领康六找了个座儿)
[李三拿过一碗茶来。]
【注】①农民,因生活所迫,通过刘麻子将女儿卖了。
文本二:
药(节选) 鲁迅
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没有。”
“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地垂着;笑嘻嘻地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地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地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
“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地谢他。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了。这康大叔却没有觉察,仍然提高了喉咙只是嚷,嚷得里面睡着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来。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地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①,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
小栓慢慢地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地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地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地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拼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注】①指作品中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者夏瑜。
12.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利发谦和、周到,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和他掌柜的身份很吻合。
B.常四爷和松二爷都是旗人,两人性格也非常相像,都正直善良,富有正义感,尤其对洋人非常痛恨。
C.唐铁嘴和刘麻子,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看相说卦,算命骗人,是典型的地痞流氓的代表。
D.文本二中,华老栓的儿子得了痨病,华老栓用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这一情节反映了老百姓的愚昧。
13.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括号中的舞台说明交代了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信息,是戏剧情节发展的有力补充。
B.文本一人物语言活泼、生动,台词虽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极具个性化,也有浓浓的京味色彩。
C.文本二中的康大叔贪婪、凶残,作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这一刽子手形象。
D.文本二中对革命者夏瑜的刻画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在康大叔和众茶客的谈话中表现了其特点。
14.从文本二《药》中看,革命者夏瑜是怎样的形象?作品从茶馆茶客的视角来表现夏瑜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15.同样作为背景,“茶馆”在两个文本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小阅读
16.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第一幕节选中各色人物之间的冲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请简要分析。
17.对于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有人评价他“精明而心眼不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8.以下对剧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仲义先后和王利发、常四爷、庞太监产生冲突,但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没有一个情节发展的主线。
B.马五爷并没有把常四爷放在眼里,而马五爷不理常四爷,抬身离开茶馆,正是表明了他对常四爷说洋人不好的不满。
C.“老气横秋”意为老练而自负,这个舞台说明体现了秦仲义对常四爷施给难民小恩小惠不屑一顾的态度。
D.“茶客丁”的“铁杆庄稼”指的是他为了自谋生计而种的庄稼,这些庄稼的收成不会因为维新变法而受到影响。
19.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
B.王利发向常四爷低声介绍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C.舞台说明中“搀着”这一细节刻画出庞太监的老态,人物精练的台词又生动再现其封建余孽的形象。
D.文末“茶客甲”的“将!你完啦!”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暗示着晚清政府已走向末路,这个时代即将终结。
20.下列对《茶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话剧《茶馆》围绕裕泰茶馆这个舞台,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B.“大茶馆小社会”是作者的独特构思,茶馆聚会三教九流,每个人物都面目分明,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画图。
C.第一幕以“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戏剧性冲突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同时又将不同人物的戏剧片段巧妙连缀,深刻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
D.茶馆老板王利发明哲保身、八面玲珑、精明干练,但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8.《茶馆(节选)》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参考答案
1.①栩栩如生 ②细致入微 ③淋漓尽致 2.B 3.①秦仲义的话看似荒诞可笑,实则以反语的方式,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激愤、无奈与心酸。
②秦仲义提倡实业救国,力图强国富民,最终却倾家荡产,这句话是对黑暗冷酷的旧时代的血泪控诉。
③作者将可笑与可悲巧妙融合在一起,用喜剧的形式表达出悲剧的效果,突出了作品悲剧性的审美价值,起到了强烈的反讽的艺术效果。
4.B 5.①“我是旗人”强调虽身为旗人,但大清亡国是历史的惩罚,咎由自取。
②“我是旗人”强调爱国没有民族之分,旗人也有爱国心。 6.(1)原句“有……的时候,我们给……效力”,句式整齐,增强节奏感,更能表现吴祥子对做统治阶级鹰犬爪牙的自得心理。
(2)原句“我们”出现两次,更加透露出人物身上的奴性。
7.C
8.B 9.D 10.①在情节上,收束全剧,使全剧在悲剧的气氛中收场;②在人物形象上,他们三个虽然身份、地位等不同,在一生中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③在主旨上,体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们的命运,都和当时的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④对于读者,悲剧结尾震撼人心,留下回味空间。 11.①茶馆老板王利发在黑暗的时代里受尽盘剥欺压,为了求生存、谋出路,他不断对茶馆进行改良;②旗人常四爷在黑暗的时局下艰难生活,但他热爱国家、刚正不阿、自食其力、乐于助人;③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社会混乱不堪、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境况下,仍提倡实业救国,盖仓库、开工厂,可惜最终破产。
12.B 13.C 14.人物形象:①家境贫寒,以致使贪婪的牢头从他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②具有民主思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③革命意志坚定,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思想,甚至劝牢头造反。④斗争英勇无畏,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最后,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表现出革命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视角作用: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革命和群众之间隔膜很深。 15.相同点:都体现“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茶馆是社会各色人物聚集的地方,是社会的缩影,能从整体上呈现出时代生活的画卷。
不同点:《茶馆》是话剧,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冲突明显,各色人物的活动造成的戏剧冲突接连不断,形成散点式的冲突结构。作品借助茶馆展开戏剧冲突。(学生能涉及到“冲突”即可)
《药》是小说,故事情节相对完整,虽没有明显的冲突,但茶馆里的茶客作为小说的陪衬人物,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也反映了反封建革命中普通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作品借助茶馆展示群众的思想状态。
16.①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二德子代表的市痞无赖和常四爷代表的正直百姓之间的矛盾;②刘麻子与康六之间的冲突,突出了中下层市民中的投机者与底层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③王利发与秦仲义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小市民与民族资产阶级观念上的矛盾;④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冲突,表现了新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7.①“精明”体现在:他谨遵父亲的处事原则,讨人人的喜欢。如对秦仲义等有权势者一直抱有恭敬的态度,说话恰当,善于应酬。②“心眼不坏”体现在: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歪头示意有侦缉在场,劝常四爷“留点神”;劝诫茶客们“莫谈国事”,以免惹祸上身。
18.D
19.A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