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初科 九上 2.1 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初科 九上 2.1 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6-24 08: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 初科 九上 2.1 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人体内一些液体的pH如下:血浆pH7.35~7.45,胰液pH7.5~8.0,胃液pH0.9~1.5,胆汁pH7.1~7.3。其中显酸性的是(  )。
A.血浆 B.胰液 C.胃液 D.胆汁
2.下图为常见几种水果的近似 pH 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西瓜 pH=6.6 B.葡萄 pH=5.1
C.柠檬 pH=2.3 D.桔子 pH=3.6
3.下表为人体内的部分体液正常pH的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种类 唾液 胃液 胰液 肠液
pH 6.6-7.1 0.9-1.8 7.8-8.0 8.0-9.0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肠液
4.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碱的是(  )
A.MgO B.CaCO3 C.NaHCO3 D.Al(OH)3
5.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  )
A.调节土壤的 pH,改良酸性土壤 B.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调节土壤的 pH,改良碱性土壤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6.2019年以来,猪肉价格飙升,一些不法商贩妄图以变质肉代替新鲜肉,从科学角度上来说,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下表,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6
A. 不变 B.变强 C.变弱 D.无法确定
7.下列烧杯中盛装的溶液属于酸溶液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8.在探究水的组成实验时,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下列关于电解水过程所作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CaO C.Cu(NO3)2 D.HCl
10.化学变化往往会导致一些量发生改变。现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断滴入C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容器中相关量随滴加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用序号填写)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物质 醋酸 高锰酸钾 熟石灰 纯碱
化学式 CH3COOH KMnO4 Ca(OH)2 Na2CO3
(1)上表中的物质属于碱的是   。
(2)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   。
①无色酚酞试液②紫色石蕊试液③pH试纸
12.盐酸、硫酸都是常见的酸,它们都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能与某些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能与一些碱反应,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就是酸的通性。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
13.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图2实验中,   (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序号)。
A.试管内液体上升
B.试管内液体变红
C.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4.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之后,林林在实验室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少量稀盐酸 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1向A1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A1显   性:
(2)另取少量稀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 波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2,向A2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A2呈   性;
(3)酸碱指示剂可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pH可以表示溶液的   。综合(1)和2可知,A1的pH   A2的pH(填“>”、“<"或“=”)。
15.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白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又向其他不同试剂中滴加紫甘蓝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纯碱溶液
滴加2滴紫甘蓝汁后的颜色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在石灰水中滴加紫甘蓝汁,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   。
16.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
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 Al(OH)3)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17.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呈   (填“酸”、“中性”或“碱”)性。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请说明理由:   。
18.如图是一个电池的示意图,该装置可产生气体和电流。老师告诉同学只要用两种不同的导体做电极,用水果代替实验中的稀硫酸也可以组成一个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是一样的。同学们很感兴趣,在课外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水果电池的制作,记录了以下的实验数据:不同电极时单个西红柿水果电池的电流和电压
注:除电极材料不一样外,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请回答以下问题:
电极 碳棒一铜片 碳棒一铁片 碳棒一锌片
电流强度(mA) 1.43 4.26 4.63
电压(v) 0.6 1.2 1.3
(1)上述装置中能量的转变是   。该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pH的变化是    (增大、减小、不变)。
(2)假如仅改用镁片和碳棒做电极,其它实验条件不变,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你猜想产生的电压应比表中三种电池产生的电压    (选填“都大”、“都小”、“处在它们之间”或“无法判断”)
(3)将三个用碳棒和锌片做电极的单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将铭牌为“2.5V 0.3A”的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入该电路,开关闭合后,小灯泡并不正常发光,原因是   。
四、解答题
19.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
(2)Na2CO3溶液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pH如何变化?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某校兴趣小组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查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   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
子是   。
(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克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①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质量为   克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
②计算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
【解答】A、血浆pH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胰液pH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胃液pH小于7,呈酸性,符合题意;
D、胆汁pH大于7,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7时呈酸性,且酸性越强pH越小分析。
【解答】溶液pH<7时呈酸性,且酸性越强pH越小,所给水果中柠檬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C。
3.【答案】B
【解析】【分析】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越低酸性越强,pH越高碱性越强,pH等于7的物质呈中性。
【解答】从表中看,胃液的pH最低,酸性最强。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碱是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 MgO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CaCO3 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 NaHCO3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 Al(OH)3 属于碱,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度与pH值之间的关系判断。
【解答】碳酸水呈酸性,能够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时,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调节土壤的pH,改良碱性土壤。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分析】酸溶液的pH<7,且pH越大,酸性越弱;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新鲜肉的pH在5.8~6.2之间,变质肉的pH>6.6,因此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不断增大,即酸性不断变弱,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反应时硫酸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因水的不断减少,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酸性变强,pH增加,至接近于7,但不会超过7,不符合题意;
C、是否加硫酸不影响产生氢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D、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与酸、二氧化碳、盐等反应溶液pH会减小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pH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仍得到的是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溶液pH不会改变,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钙,溶液由碱性变成中性,pH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盐酸,二者发生中和反应,溶液pH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减小,而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保持不变,溶剂质量、沉淀质量都会增加,解答时需注意图像的起点。
【解答】A、 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断滴入Ca(OH)2溶液至过量,因没有改变氢氧根离子,所以 溶液pH总是大于7,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质量会在原碳酸钠溶液中溶剂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会随氢氧化钙的增加通过反应从0增加,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钠元素质量始终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1)③
(2)③
【解析】【分析】(1)根据碱的定义分析,碱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2)根据pH试纸可测定酸碱的强弱程度分析。
【解答】(1)表中所给物质中熟石灰属于碱;
(2)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强弱,而酚、石蕊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故答案为:(1) ③ ;(2) ③ 。
12.【答案】它们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解析】【分析】根据酸电离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分析。
【解答】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 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
13.【答案】(1)瓶内氧气被耗尽
(2)H2CO3
(3)A;C
【解析】【分析】(1)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随着氧气的含量越来越小,于是蜡烛逐渐熄灭了。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花变成红色;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气压的变化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解答】(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被耗尽;
(2)图2实验中,H2CO3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
(3)取下橡皮塞后,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从而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体上生,故A正确;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正确;
分析发现,试管内的液体不会变红,故B错误。
故选AC。
14.【答案】(1)酸
(2)碱
(3)酸碱度;<
【解析】【分析】(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既然有气泡产生,那么就说明溶液中有酸存在;
(2)无色酚酞试液与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3)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解答】(1)取少量稀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1,向A1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A1显酸性:
(2)另取少量稀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A2,向A2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A2呈碱性;
(3)酸碱指示剂可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pH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综合(1)和(2)可知,A1的pH15.【答案】(1)绿色
(2)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解析】【分析】(1)根据紫甘蓝汁遇碱性溶液呈绿色分析;
(2)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1) 石灰水呈碱性,由图示中紫甘蓝汁遇碱性溶液呈绿色可知,在石灰水中滴加紫甘蓝汁,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绿色;
(2) 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故答案为:(1)绿色;(2)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16.【答案】(1)可以
(2)Al(OH)3+3HCl=AlCl3+3H2O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该花汁遇到酸和碱时是否能够呈现不同的颜色即可;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该花汁遇到酸性溶液呈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呈绿色,则该花汁能够作酸碱指示剂。
(2)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17.【答案】(1)碱
(2)2NaOH+H2SO4=Na2SO4+2H2O
(3)不能 因为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中和反应的原理、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符合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分析解答。
【解答】(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碱溶液(如NaOH溶液),无色的“水”是酸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而成。
(2)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
(3)最终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理由:因为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18.【答案】(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增大
(2)都大
(3)水果电池电流太小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西红柿呈酸性,经过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酸与金属发生反应,导致酸的浓度减小,即溶液的pH增大。
(2)根据表格分析水果电池的电压与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据此推断使用镁片后电压的变化。
(3)将水果电池的电流与灯泡的额定电流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水果电池发电的过程,其实就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变大。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从铜到锌,金属活动性不断增大,根据表格可知,它们的电压不断增大。因为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锌大,所以它的电压应该比锌还要大,即比现有三种电池产生的电压还大。
(3)根据表格可知,用碳棒和锌片做电极的水果电池电流为0.00463A,远远低于灯泡的额定电流0.3A,因此小灯泡不发光。
19.【答案】(1)HCl
(2)变大
(3)解:由图示可知,氯化钙全部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5克,与氯化钙恰好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20克,设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20g×x 5g
解得x=26.5%
答: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会先看到有气泡产生再看到有沉淀生成分析;
(2)根据溶液是初为酸性,反应后先变中性,再变碱性分析;
(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即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 还含有 HCl ;
(2) Na2CO3溶液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先由酸性变中性,再由中性变碱性,pH变大;
故答案为:(1) HCl ;(2)变大;(3)26.5%。
20.【答案】(1)红
(2)SO42-
(3)100;4.9%
【解析】【分析】(1)根据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分析;
(2)根据硫酸根离子与硝酸钡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分析;
(3)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硝酸钡质量和硫酸钡质量,结合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分析。
【解答】(1) 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红色时,说明废水显酸性;
(2)硫酸根离子与硝酸钡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废水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3)由图示可知,当加入硝钢丝床钡质量为100克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此时生成硫酸钡质量为23.3克,设该废水中酸的质量分数为x
Ba(NO3)2 +H2SO4=BaSO4+2HNO3
98 233
200gx 23.3g
98:233=200gx:23.3g
x=4.9%
故答案为:(1)红;(2) SO42- ;(3)100;4.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