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 初科 九上 7.3 热机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种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乙是吸气冲程,气缸内气体对外做功
C.丙是排气冲程,靠飞轮受到惯性的作用来完成
D.丁是压缩冲程,与水壶盖被蒸汽推动原理相同
2.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四个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B. C. D.
3.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
A.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B.月相变化: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C.内燃机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D.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
4.甲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103焦,乙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1×103焦,那么( )。
A.甲的热值一定大于乙的热值 B.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的质量
C.甲的热值、质量都比乙的大 D.甲的热值可能比乙的小
5.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100%
B.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热机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沸点高
D.火箭发动机属于热机
6.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能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休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
7.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化学反应室内密封着的气态物质N2O4发生反应:N2O4光照O2+2NO,导致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条件下,室内发生“逆向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减小。当窗口有光射入时,活塞移动,该过程相当于下图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 )
A. B.
C. D.
8.如图所示为光发动机的原理,化学反应室(气室)中装有NO2,当光从窗口射入时,发生反应:2NO2=2NO+O2,导致气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照情况下,又发生反应:2NO+ O2=2NO2,导致气室内气压减小。这样便可通过控制窗口处射入的光使气室中的气态物质循环反应,从而推动活塞运动。该光发动机装置中的活塞向右运动时,相当于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 )
A. B.
C. D.
9.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它的内能就越多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10.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800r/min,每个做功冲程可做功1000J。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图表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该汽油机每分钟可完成1800个工作循环
C.该汽油机的功率为1.5×104W
D.除做功冲程外,其余三个冲程飞轮都是由于惯性继续转动
二、填空题
11.“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1)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均为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2)气缸内的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它的内能 ,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这时从能量转化角度讲,相当于内燃机的 冲程。
12.热机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热机有许多种类型, 、 、 、 等都属于热机。尽管不同种类的热机有不同的结构,但热机有个共同的特点:通过 把 能转化为 能。
13.如图,甲装置由圆底烧瓶、温度传感器、橡皮塞、橡皮管、打气筒等组成。向圆底烧瓶内注入适量酒精,使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电脑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
(1)AB段出现烧瓶内气体温度上升的实验现象,这是通过 改变内能。
(2)图乙中BC段对应发生情况与热机中 冲程相似。
(3)橡皮塞弹出后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酒精蒸气 而产生的(填物态变化)。
14.海燕家中电热水壶的铭牌如图所示,其中额定功率已经看不清。将电热水壶装入初温为20℃的水,让其单独工作,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开用时5min,她家标有“600r/kW·h”字样的电能表旋盘转动了120转。若电热水壶把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水吸收的热量是 J,电热水壶中水的质量是 kg(精确到0.01)。电热水壶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是 W。水吸收的这些热量,如果由无烟煤燃烧来提供,则至少需要燃烧 g的无烟煤。[c水=4.2×103J/(kg·℃),q无烟煤=3×107J/kg]
品名:××牌电热水壶
15.如图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的示意图,此图是
冲程,有一种汽油机在原有四冲程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冲程,也就是在原有排气冲程后向气缸内喷水,水在气缸内气化成水蒸气,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这种汽油机一个工作环有六个冲程,对外做功2次,这种汽油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16.如图是小宁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向左行驶,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填序号)。
A. B. C. D.
17.把质量和底面积相同的钛块、铬块和锡块放到沸水中煮足够长的时间,使它们具有相同的 ,然后把它们从左至右放置于同一冰块上,它们放出热量使冰块熔化,最终三个金属块在冰块上陷入的深度依次减小,如图所示,则这三种金属块中比热容最大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8.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 冲程实现。
A. B.
C. D.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 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 (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19.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足通过 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上表,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四、解答题
20.初中毕业生都要参加体育中考,其中男子1000m,女子800m长跑是必考项目。人在运动时包含着很多科学道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考生立即起跑,该反射属于 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2)考生在跑步过程中呼吸和心跳都要加快,这样就能为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 。
(3)同学们看到小伙伴在冲刺,会心里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会受到 调节的影响。
(4)某同学跑步前想喝热水,后勤处的电热水壶体积为800mL,其将初温为20℃,质量为2kg的水煮沸用了5min,求水吸收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水的密度:1g/cm3)
21.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热水器叫做“空气能”热水器,它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来加热水,相比传统的电热水器节能。其原理与普通的空调相似,如图甲所示。为了了解某一热水器的实际性能,工作人员对某一品牌热水器进行测试,以下表格是某一空气能热水器的实际测试参数(在环境温度20℃,进水温度20℃时测定)。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型号 A型
出水温度(℃) 50
输出功率(kW) 10
电源 220V/50Hz
热水产出率(L/h)(△t=30℃) 100
环境温度范围(℃) 20
请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或分析
(1)当工作介质流经水箱中的冷凝器时,工作介质液化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水箱中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2)A型热水器“热水产出率”100L/h,其含义是指此热水器当进水温度为20℃,出水温度为50℃时,每小时可出热水100L,该热水器正常加热过程中,每小时流经冷凝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3)该热水器水箱上贴有如图乙所示的“能效比”标签,“能效比”定义为:当水吸收的热量为Q,电流所做的功为W时,能效比η=Q/W。试通过计算说明该A型热水器标定的能效比是否符合如图丙的国家标准。
22.森林是一所巨大的天然“氧吧”,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放出大量的氧气,小明同学为测量地球表面植物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做了如下实验:用一个脸盆装6kg的水,水面的表面积为0.1m2,经太阳垂直照射15min,温度升高了1℃。请计算:[c水=4.2×103J/(kg·℃)]
(1)实验时6kg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地表植物接收太阳能的能力与水相等,每平方米绿色植物每秒接收的太阳能为多少焦耳?
(3)100m2绿地每秒可以放出多少升的氧气?(设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每吸收103J的太阳能可以放出0.05L的氧气)
23.如图所示,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水,用软木塞塞紧管口,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试管里的水沸腾了, 水蒸气把软木塞向上冲出,瓶口出现白雾。
(1)软木塞向上冲出这一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相似。
(2)请你解释以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
A、甲图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火花塞点燃,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正确;
B、乙图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空气进入汽油机,是吸气冲程,但活塞运动是因为惯性,B错误;
C、丙图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废气排出汽油机,是排气冲程,但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用“受到惯性的作用来描述”,C错误;
D、丁图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与水壶盖被顶起原理不同。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气门的闭合情况、火花塞和活塞运动的方向可判断是汽油机处于哪一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返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只有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有内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2.【答案】A
【解析】【分析】做功冲程:两个气门关闭,同时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上行,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上行。
【解答】A图中两个气门关闭,同时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是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些生命活动或过程的流程图,结合具体知识分析。
【解答】A、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过程,胚后发育即人的生长过程,依次是: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期→成年期→老年期,故说法不正确。
B、月相变化: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故说法正确。
C、汽油在汽油机的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汽缸的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大多数的汽油机都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循环往复来保证机器正常工作。所以内燃机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故说法正确。
D、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热值的公式计算并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燃料的质量相等时,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题目中没有说明燃料的质量大小,则无法判断它们热值的大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机的认识判断。
【解答】A.通过技术改进,只能减小额外功的数量,而不能将其变为零,因此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A错误;
B.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热机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C错误;
D.火箭发动机属于热机,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分析】(1)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根据热量的传递方向判断;
(3)吸热,内能增大;放热,则内能减小;
(4)根据热量、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判断。
【解答】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能变内能的,故A错误;
B.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休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不断吸热,则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分析】当窗口有光射入时,化学反应室内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做功向外移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B.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B不合题意;
C.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C不合题意;
D.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分析】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该光发动机的活塞向右运动时,气室的体积膨胀,此时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
B.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这个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B不合题意;
C.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
D.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和质量等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质量如果小,它的内能就不一定越多,故A错误;
B. 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可以吸收热量,也可以外界对它做功,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如:冰熔化时,故C错误;
D.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活塞的运行方向和气门的关闭判断冲程的名称和能量转化;
(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四次,曲轴转动两圈;
(3)根据公式计算出汽油机的功率;
(4)根据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飞轮转两圈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即每分钟完成的工作循环数:1800÷2=900,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该汽油机的功率:,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除做功冲程外,其余三个冲程飞轮都是由于惯性继续转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1)定滑轮
(2)减小;做功
【解析】【分析】(1)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2)气体膨胀时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解答】(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2)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它的内能减小,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这时从能量转化角度讲,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故答案为:(1)定滑轮;(2)减小;做功。
12.【答案】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做功;内;机械
【解析】【分析】根据热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热机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热机有许多种类型,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 喷气发动机等都属于热机。尽管不同种类的热机有不同的结构,但热机有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答案】(1)做功
(2)做功
(3)液化
【解析】【分析】 内燃机工作循环:内燃机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通过活塞在气缸中的,连续的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过程。每台机器的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1) 使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 AB段出现烧瓶内气体温度上升的实验现象,这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2)BC段中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与做功冲程相似,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白雾是液态的酒精,是酒精蒸汽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1)做功(2)做功(3)液化
14.【答案】7.2×105;2.14;2400;24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公式Q=cm△t计算水水壶内水的质量;
(2)再根据公式计算电水壶的实际功率;
(3)根据公式计算煤的质量。
【解答】(1)水的内能为:;
(2)水的质量为:;
(3)电水壶的实际功率:;
(4)需要燃烧无烟煤的质量:。
15.【答案】压缩;提高能量利用率
【解析】【分析】(1)可根据活塞的运行方向和两个气门的关闭情况判断属于哪个冲程;
(2)做功次数越多,做的有用功越多,从能量利用率的角度解答。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这是压缩冲程。燃烧相同的燃料,六冲程内燃机做功2次,做的有用功比四冲程的多,因此设计目的是:提高能量利用率。
故答案为:压缩;提高能量利用率
16.【答案】(1)热传递
(2)做功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
(2)在热机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向左行驶,这个过程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似,故选A。
17.【答案】初温(或温度);钛
【解析】【分析】(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金属块陷入的深度越大,说明放出的热量越多,再根据Q=cm△t比较比热容的大小即可。
【解答】(1)把质量和底面积相同的钛块、铬块和锡块放到沸水中煮足够长的时间,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初温(温度)。
(2)根据金属块陷入冰块的深度可知,放出的热量Q钛>Q铬>Q锡。它们的初温相等,而冰块熔化时的温度都是0℃,则△t相同。根据Q=cm△t可知,钛块放出热量最多,则比热容最大的是钛。
18.【答案】(1)C
(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
(3)排气
【解析】【分析】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解答】(1)产生巨大爆发力的过程是做功冲程;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故C符合题意;
(2)由材料可知,内燃的效率远大于外燃机的效率,所以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内燃过程中能量散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
(3)厚玻璃筒就相当于内燃机的内部空间,而活塞相当于飞轮,所以把玻璃筒甩几个是为了让玻璃筒中的气体排出,相当于排气冲程;
故答案为:(1)C;(2)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3)排气。
19.【答案】(1)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2)1和3
(3)物质的种类、升高的温度、质量
【解析】【分析】1、2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升温相同,质量少的加热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说明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3、4次实验中煤油质量相同,升高不同的温度,升温多的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说明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多的吸收热量多;
1、3次实验中不同物质,相同质量,升高温度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热量不同,说明质量和升高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不同;
【解答】(1)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足通过加热器的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分析比较 1和3 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质吸热多少与质量、升高温度、物质种类有关。
20.【答案】(1)条件
(2)氧气
(3)激素
(4)电热水壶体积为800mL,其将初温为20℃,质量为2kg的水煮沸用了5min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2.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4.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c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1)听到发令枪响,考生起跑,这个反应不是与生俱来的,属于条件反射;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和有机物,而跑步过程心跳、呼吸加快,是为了给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有机物;
(3)同学们看到小伙伴在冲刺,心跳加速,说明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即生命活动还受到激素(内分泌)调节的影响;
21.【答案】(1)放出;热传递
(2)V=100L=100dm3=0.1m3
m=ρ×V=1×103kg/m3×0.1m3=100kg
Q=cm△t=4.2×103J/(kg·℃)×100kg×(50℃-20℃)=1.26×107J
(3)W=Pt=lkW×1h=3.6×106J
η= =3.5
所以符合
【解析】【分析】(1)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热传递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2)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热水的质量,然后再根据Q=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首先根据W=Pt计算出每小时热水器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 计算出它的能效比,最后与铭牌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22.【答案】(1)解:实验时6kg水吸收的热量为Q=cmΔt=4.2×103J/(kg·℃)×6kg×1℃=2.52×104J。
(2)解:每平方米水每秒吸收的太阳能为 =280J,
由于地表植物接收太阳能的能力与水相等,所以每平方米绿色植物每秒接收的太阳能为280J。
(3)解:100m2绿地每秒可以放出氧气 ×0.05L=1.4L。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每平方米水每秒吸收的太阳能=;
(3)首先根据每平方米绿地每秒吸收的太阳能×面积×时间计算出绿地吸收的太阳能,再根据计算出放出氧气的体积。
23.【答案】(1)做功
(2)用酒精灯加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得水的内能增加,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木塞冲出;此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水滴,即我们看到的白雾。
【解析】【分析】(1)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①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②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③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软木塞向上冲出这一过程,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