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4.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4.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21 14: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4.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叶片染色最深的时间应该是(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
2.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3.农民在玉米播种前要耕田松土,这样做的原因是(  )
A.有利于玉米根的呼吸作用
B.抑制玉米根的呼吸作用
C.有利于玉米根从土壤中获得更多的无机盐
D.减少水土流失
4.高大的千年樟树,促进水分“爬”上树梢的动力来自(  )
A.蒸腾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5.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如图所示,切断黑色方框部位的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四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显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对比b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对比b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6.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CO2 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7.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释放量少
B.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D.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8.如图所示,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物的CO2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是棉花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4种生理活动状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cg段对应着图二中的( 1)
B.图二中(2)对应着图一中的ac段和gh段
C.图二中(4)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一天之后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为g点
9.如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在如图示中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A. B.
C. D.
10.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
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
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
11.下列四种生物中,具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是(  )
A.冠状病毒 B.酵母菌
C.衣藻 D.草履虫
12.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花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正在开花结果的荷花植株,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莲蓬的生长
C.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D.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13.下列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
A. B.
C. D.
14.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片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片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褪色时间过短 B.光照时间过短
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铝箔遮光不严
1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二、填空题
16.生活中很多现象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山芋窖内多水珠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   。“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成分减少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   ,新鲜的蔬菜、潮湿的粮食堆久了会发热,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   。
17.光合作用的意义: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提供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18.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离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1)在一定的范围内,金鱼藻离光源的距离越近,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越   。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
(2)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   作用。但由于该生理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   (“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19.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的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合成淀粉。
(1)图中?处应填   。(填写化学式)
(2)该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有   。(写出一点)
20.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A为二氧化碳,则B为   。
(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三、实验探究题
21.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的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培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图甲。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乙。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
(1)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绿体呈绿色是因为含有    。
(2)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    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    ,要证明番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    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    (选填“不移动”“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
2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CO2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小室内的CO2浓度恒定)。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   (填字母)点。
(2)请解释14时氧气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   。
(3)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小室内压强减小。
23.如图 1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1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目的是 (填字母)。
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1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2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   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四、解答题
24.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
1 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 1 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戊
温度(单位:℃) 16 19 22 25 28
暗处理 1 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3
光照后 1 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
(2)请比较该蔬菜在 19 ℃和 28 ℃的光合作用强度:   ;
(3)有人认为通过该实验可得出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 25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
25.如图所示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农场时绘出的模式图。
(1)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2)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其原因是   。
(3)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关于害虫抗药性的说法正确的 (填字母).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C.害虫能够将抗药性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D.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五、综合说理题
26.某高山缺乏平地、土壤贫瘠,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利用立体气雾栽培技术种植高山蔬菜,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①将蔬菜幼苗插入有孔的泡沫板(该种植孔的向内方向是朝下呈45°),再把泡沫板围成立柱(如图);
②在立柱中间设置多个营养液喷雾装置,保证立面上植物的根都能喷到营养液;
③1.5㎡的面积可以种390棵蔬菜,约为农田种植的三倍,立柱高3m,间距也为3m。
查阅资料如下:
①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会受到泥土的阻力作用,根的生长较慢。
②普通种植蔬菜生长周期为2个月左右,立柱气雾种植仅需25天左右。
③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
④高山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
结合上述信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立体气雾栽培技术能加快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的原因做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淀粉,淀粉可以使碘液变蓝,故产生的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解答】一天中淀粉累积量最多的时间为傍晚,故此时染色最深。
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过程,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条件是有光,因此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有光时,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耕地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氧气增多,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因此,"农民播种之前要耕地松土”,其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玉米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B。
4.【答案】A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动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
【解答】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动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A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叶绿体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解答】A、通过用碘染色法判断有蓝色生成,可以知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选项正确;
B、对比b和a,有两个实验变量,b锡箔纸遮挡没有光。a是植物边缘黄色部分没有叶绿体。所以二者无法构成对比实验。B选项错误;
C、对比d和a,d有变蓝色,A没有变蓝色是因为a没有叶绿体,因此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是叶绿体。C选项错误;
D、比较b和c,b缺少水分,C被遮光没有光照。存在两个实验变量无法对比。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及温室栽植的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温室大棚种植是农业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密闭的环境极易造成大棚内缺少二氧化碳而影响光合作用;据图可知,a点时二氧化碳最低,若不能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有机物的产量。
故答案为:A。
7.【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A、a点时,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最低,说明此时温度最低,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所以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故A正确;
B、bc段二氧化碳释放量在逐渐减少,说明此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了;故B错误;
C、d点处于二氧化碳吸收量较高的两点中间,说明此时温度过高,导致植物的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光合作用减弱,出现午休现象;故C正确;
D、e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相等,且光合作用进行了整个白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是最多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结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A.分析图中曲线ac段可知,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应着图二中的(1),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二中的(2)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细胞呼吸的速率,对应图一中的g和c点,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图二中的(4)表示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但是叶绿体不吸收CO2,也不产生O2,表示绿色植物只有细胞呼吸,没有光合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一可知,g是全天中光合作用时间最长的时刻,因此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菜豆种子在萌发开始的时候,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有机物质量减少;当长出较少绿叶后会进行光合作用,但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含量还是继续较少;当绿叶长到一定程度是光合作用等于并逐渐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此时有机物含量就要逐渐增加,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根据题图,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控制水蒸气的蒸发,影响植物体的蒸腾作用。B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C不符合题意。
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在此过程中,b为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位于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释放氧气。
【解答】A无细胞结构,BD不是植物均没有叶绿体,只有衣藻才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进行,A不符合题意;
B、正在开花结果的荷花植株,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B符合题意;
C、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它的作用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将空气送到根部,C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藕中的丰富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提供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解析】【分析】池塘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6-18时为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时到次日6时为黑夜时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只有B图曲线符合要求。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 根据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原理,本实验中滴上碘液,发现整片叶片呈棕黄色,说明此时产生的淀粉很少,或者还没有产生淀粉,可能的原因应该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太短;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叶绿素等色素能够溶解在酒精溶液中,所以小烧杯B中放酒精,A中放清水,因为水浴加热可以是其受热均匀的同时,避免酒精温度过高而燃烧,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水;有机物;热量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解答】 山芋窖内多水珠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水。“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成分减少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有机物,新鲜的蔬菜、潮湿的粮食堆久了会发热,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故答案为:水;有机物;热量

17.【答案】有机物、氧气、能量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的形成过程,生成物等角度切入解答。
【解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的意义: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提供有机物、氧气、能量。
故答案为:有机物、氧气、能量
18.【答案】(1)多;氧气
(2)呼吸作用;弱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解答】(1)由表格中是数据可知,试管离灯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
(2)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当呼吸作用的强度小于光合作用时,无法检测到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多;氧气;(2)呼吸作用;弱。
19.【答案】(1)H2O
(2)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或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等
【解析】【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再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人工合成淀粉可有效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进行分析。
【解答】(1)由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和水,图中?处应填 H2O 。
(2)该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有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或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等。
20.【答案】(1)氧气
(2)筛管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会有多余的氧气产生,从而会从叶片的气孔中出来,所以 A为二氧化碳,则B是氧气。
(2)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
故答案为:(1)氧气;(2)筛管
21.【答案】(1)叶绿素
(2)二氧化碳
(3)线粒体;黑暗(或无光);向左移动
【解析】【分析】(1)植物在光照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2)植物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解答】(1)叶绿体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含有叶绿素。
(2)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的通道,由于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因此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在细胞的线粒体中。为了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需要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需将植物放在黑暗的环境下,番茄的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消耗了氧气,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所以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被二氧化碳缓冲液吸收,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小,水柱向左游动。
故答案为:(1) 叶绿素 (2)二氧化碳 (3)线粒体;黑暗(或无光);向左移动。
22.【答案】(1)g
(2)气温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分析】图乙中, c、g表示光补偿点, h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下降.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解答】 (1)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18(或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
(2)14时氧气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气温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小室内压强减小。
23.【答案】(1)B
(2)大于
(3)黄白;不能
【解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A.装置中看出,实验中已经利用了密闭的玻璃罩来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而用塑料袋扎紧花盆”只能确保花盆与外界隔绝气体交换,A错误;
B.用塑料袋扎紧花盆能确保花盆与外界隔绝气体交换,因此可以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B正确;
C.放置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中的原有的或产生的二氧化碳,该溶液对植物根系的无影响,C错误;
D.土壤土质不是气体,塑料袋不会起到该作用,D错误.
因此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故选B。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将图1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因此图2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黄白色。
B时刻时,叶片脱色完全,叶片内的叶绿素溶于酒精,因此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后叶片未遮光部分呈蓝色。
24.【答案】(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28 ℃的光合作用强
(3)否,应在 22 ℃~28 ℃每隔 1 ℃设置实验组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宜的温度
【解析】【分析】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由表格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的温度是25℃。
【解答】 (1) 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无光都可以进行,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五组蔬菜分别放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暗处理后植物不产生有机物在消耗原有的有机物,导致植物变轻;
(2)19℃时植物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了2mg,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2mg,而光照1小时质量增加了2mg,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质量是6mg,而28℃时,植物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了3mg,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3mg,而光照1小时质量增加了2mg,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质量是8mg,19℃产生的有机物总量小于28℃时产生的有机物总量,所以28℃时更强;
(3) 题设中每组相隔3℃为一组实验,从表格可以得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最大的是25摄氏度,但是无法得出最适宜温度是25℃,实验过程还不够严谨,还需要针对25℃的温度前后相差1℃的去设置变量,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28 ℃的光合作用强 ; (3) 否,应在 22 ℃~28 ℃每隔 1 ℃设置实验组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宜的温度 。
25.【答案】(1)大豆、玉米→鸡→人
(2)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3)A;B
【解析】【分析】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到最高营养级结束。
【解答】(1)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大豆、玉米→鸡→人 。
(2)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其原因是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3)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关于害虫抗药性的说法正确的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B: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故选AB。
26.【答案】⑴根部悬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根部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
⑵根部悬空也减少了土壤阻力,加快根部的生长
⑶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营养全面
⑷立体种植增大种植面积,合理密植,有利于增产
⑸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积累多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由装置可知,该装置是无土栽培的方式种植的,且根是悬空的,所以根能够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这样根的呼吸作用更强,根的生长也会更快;无土栽培是直接通过营养液来补充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有效的补充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高山地区光照强度大,这样白天的光合作用比其他地区要强,产生的有机物也相对较多,且晚上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损耗,这样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则蔬菜的产量也就高;
故答案为: ⑴根部悬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根部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
⑵根部悬空也减少了土壤阻力,加快根部的生长
⑶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营养全面
⑷立体种植增大种植面积,合理密植,有利于增产
⑸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积累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