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邓稼先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5: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邓稼先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走近风云人物,感悟精神品质”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奥本海默是一个__甲__(顶尖/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在别人作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作学术报告时)常常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__乙__(难看/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yǎnɡ mù)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妇孺皆知(    )  (yǎnɡ mù)________
(2)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小语还发现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下面句子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A.句子中“邓稼先”“中国”“文化”都是名词。
B.句子中“传统文化”“孕育出来”“奉献精神”都是偏正短语。
C.这个句子是陈述句。
D.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儿子。
3.(跨学科综合)音乐课的实践环节,晓阳选择围绕邓稼先心系祖国、鞠躬尽瘁的事迹等创作一首歌曲,并准备引用诗句作为歌词,描绘他的形象特点。下列诗句中,你认为不适合写入歌词的一项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D.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工作到天亮。
②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③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
④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
⑤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
A. ⑤④①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②⑤④③①      D.⑤④②①③
5.(教材变式,见课后题第一题)下列有关《邓稼先》一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半个世纪的友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邓稼先忠厚质朴的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完全是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D.文章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切除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③④段独句成段,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与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关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末段间接引用张爱萍将军对邓稼先的评价,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突出了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质?请阅读选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河北中考改编)
“北斗”建设者之歌
①1999年12月23日,是北京卫星导航中心成立的第五天,也是中心负责人王小同上任的第五天。
②这一天,一份“军令状”摆在王小同面前,要求必须在2000年10月前完成建站任务,确保北斗首星按时发射。
③王小同知道,这字不好签啊。此时的导航中心还是一片空地。基建面积多达十多万平方米,还有七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都要研制,测试,联调,上千台(套)设备要进场安装,任务非常繁重,时间却只有九个月零八天。建设一个现代化卫星导航地面运控系统,至少得两三年。九个月零八天,除非奇迹出现!
④他也知道,航天工程绝不能“卫星等地面”,必须“地面等卫星”,因为卫星造价昂贵,它在天上空转一天耗资巨大。因此,导航中心一天不建好,卫星就一天不能上天。
⑤王小同拿起签字笔,在“军令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眼前的使命,容不得他有半点瞻前顾后。他向全站工作人员发出了“机房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岗位就是战位”的动员令。
⑥一天,下着大雪,王小同在施工现场突然接到报告:信号收发分系统设备生产计划严重滞后!
⑦“走,咱们现在就赶过去!”他带着工作人员,回到办公室抽出桌子底下一直备着的行囊,往背上一甩就来到火车站,连夜赶到生产厂家,提着行囊来到厂领导办公室。厂领导感叹:“你们的工作作风真是令人佩服啊!”厂家立刻调整生产计划,加快生产进度,确保了按时完成设备生产任务。
⑧北京的郊区天寒地冻,白雪茫茫。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的运控大楼施工现场机器昼夜轰鸣,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施工人员日夜奋战,还不忘苦中作乐,在工地的木牌上“发表”诗作:
稻田窝棚青蛙,白天黑夜专家。庄稼地里创业,浩瀚苍穹绣花。
⑨随着运控大楼落成,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设攻坚战开始了。无论是站领导,还是年过花甲的高级工程师,或是刚出校门的博士、硕士,都是战斗员。机器轰鸣声、工人口号声、切割金属声,汇集成旋律激昂的乐曲,在运控大厅昼夜回旋。
⑩一天,供电部门电路升级,临时拉闸一刻钟,机器设备的轰鸣停下不到两分钟,大厅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有人趴在机桌上入睡了,有人倚着墙角睡着了,有人仰靠在椅背上进入了梦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我国所有的北斗发射任务,成功率达到100%。奇迹的背后,站立着一支素质过硬的航天发射队伍。
运载火箭推进剂液氢是一种极高危燃料:当它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一粒大米从一米高的地方掉落下来的能量,就会引起爆炸。因此,大家都说,液氢加注队是“刀尖上的舞者”。
李明伟就是这支“与魔鬼同舞的舞蹈队”的“领舞”。
一天上午,李明伟带领大伙儿执行液氢接收转注任务。
“各操作手注意,开始检查管道情况,确认状态!”
“1号管道正常!”
“2号管道正常!”
“各操作手注意,开始……”李明伟的第二条指挥口令戛然而止。因为,他突然感到今天的各种声音与往日有丁点儿不一样,仔细一听,是槽车操作柜传来的声音有些异样。
李明伟心头一紧:槽车氢气泄漏!
他作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关闭供气阀门,立刻向上级报告。
在得到上级“立刻解决,确保安全”的指令后,李明伟向队员们下命令:“赶紧撤离!我留下!”
话音未落,他就拿起氢浓度探测仪,独自向操作柜走去。从理论上讲,氢气泄漏五六分钟,爆炸随时可能发生。而此时,发现泄漏已有三分钟了。
他沉着冷静地打开操作柜,探测仪果然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
泄漏点如针眼,眼睛看不到;操作柜管路复杂,找到泄漏点非常困难。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危险在不断增加。
千钧一发之际,李明伟放下探测仪,把脸贴向那一个个管路连接处,通过气流变化判断泄漏点。当他把耳朵靠近液面计下的管路时,感到有股气流冲进耳朵。用肥皂水进行喷洒检验,连接焊缝上果然产生大量泡沫。
李明伟当机立断,火速处理,按应急程序给槽车泄压,异响立刻消失。这时,发现氢气泄漏已有五分钟了。
李明伟坐在地上,额头上冒出一层豆大的汗珠……
“北斗”,一个寓意深远的代号。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儿女生命的坐标。今天的中国北斗就像“天外慧眼”,帮助人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又可以去往何方。为了这一天,北斗人夜以继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探索创新,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建设者之歌!
(根据龚盛辉的报告文学《中国北斗》改编)
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李明伟从发现险情到排除险情这一部分,段落较多,有的一两个句子就是一段。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段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4河南中考)小语想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焦裕禄同志的故事,需要给下面文字材料配一幅图。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1962年,焦裕禄同志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他不顾自己的肝病,带领干部和群众种植泡桐,防风固沙;勘测水情,绘制洪水流向图,治理内涝;帮助村民总结出“翻淤压碱”等办法,治理盐碱地。1964年,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年仅42岁。他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法练笔】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对比。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选择典型材料,写一段话表现你身边的人。(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11题。
题型:①文章突出了×××的哪些精神品质?②文章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法:①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如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③通过典型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⑤结合写作背景或文章主题来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是一个……的人。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1)fù rú jiē zhī 仰慕
(2)甲:拔尖 乙:难堪
(3)语序不当,应将“常常”移到“奥本海默”后。
2.B 解析:B项中,“孕育出来”是补充短语。
3.D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内容是“心系祖国、鞠躬尽瘁”。D项,“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的意思是“对不起满腔的谋略本领,没有办法,只能用诗来抒发壮怀”。这两句不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4.B 解析:通读五个句子可知,⑤介绍整个事件的背景,应排到最前面;③介绍当时的艰苦条件和运算方式,①的语意紧承③,应在③后;④交代邓稼先指导年轻人运算,②承接④表现邓稼先对科研的认真。正确排序为⑤③①④②。
5.C 解析:C项有误,文章不完全是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6.简要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以及他对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7.“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急切地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的思想品质。
8.第③④段分别写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时间。独句成段,强调了这两个时刻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
9.第二次手术期间邓稼先仍然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由此可见。
10.借用张爱萍将军的评价,对邓稼先的一生给予了中肯的总结评价,同时从侧面突出了邓稼先对“两弹”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
11.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私心,潜心科研,以身作则,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议论。在结构上总结上文。
课后提升
1.强调了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突出了王小同勇于担当的精神。
2.营造了紧张、急迫的氛围;表现出李明伟奋不顾身,技术精湛,处事果断。
3.点明了中国北斗的意义,赞美了北斗人的贡献,讴歌了北斗人甘于奉献、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精神;起到收束全文、升华主旨、照应标题的作用。
4.示例一:选A图。该图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忍着肝疼坚持工作的情景,其中他曲起右腿抵着桌子边缘、用左手拿着茶缸盖儿顶在肝部的细节,能补充文字材料中“他不顾自己的肝病”的内容,有助于讲述焦裕禄同志的故事。
示例二:选B图。该图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在内涝时带领同志们冒着风雨,站在膝深的水中,实地勘测水情,了解洪水流向的情景。该图直观地呈现文字材料中“勘测水情,绘制洪水流向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讲述焦裕禄同志的故事。
5.示例:老太太把新鲜的芹菜一摆出,就立刻围上两个人: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一个土里土气的老汉,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似一株干枯的松树。胖子费劲地蹲下身,好长时间才挑好了五六棵,脸朝向老太太:“菜根上的土可不能当菜卖了,得便宜我一块钱!”瘦老汉好似自言自语:“地里长的东西,怎么会没土?我们这把年纪,种菜也快种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