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6.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学元素,其符号为Fl,原子序数为114,属于弱金属之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4 B.289 C.175 D.403
2.考古学家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发现了金面具,通过测定其碳-14含量米鉴定该文物年代为夏商时期。碳14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0 B.14 C.8 D.6
3.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氧化铁 C.铁元素 D.铁原子
4.有①氮气,②碘,③金刚石,④水,⑤汞,⑥高锰酸钾,⑦氧气,⑧氩气8种物质。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②③⑧ B.③⑤⑧ C.②⑤⑦ D.①④⑥
5.下列物质中,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晶体 C.氢气 D.银
6.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右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7.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B.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微粒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D.原子中电子质量很小
9.德国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种锡和硫磺的化合物,能够将红外线转变成为可见光线。该化合物中含有S2-等微粒,已知S的原子序数为16,由此可获得的信息是( )
A.S2-是一种原子 B.1个S原子共含有32个质子
C.S原子一定含有16个中子 D.1个S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10.在科学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 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小科同学寻找了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1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 。
1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极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 的质量极小,几乎可忽略。
13.质子和中子由 构成。
1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5.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带正电荷的是 ;
(4)不显电性的是 ;
(5)质量最小的是 ;
(6)带负电的微粒 。
16.近期,考古专家在温州西山发现了唐开元前后的独木舟,为我国独木舟发展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如图是茎的结构示意图,制作独木舟主要取材于茎中结构a,a为 。
(2)确定独木舟建造于唐开元前后,是利用碳-14测定的。碳-14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6个质子,则其核外有 个电子。
(3)若独木舟漂浮在河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1.2米3,则其受到水的浮力为 牛。(河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
三、实验探究题
17.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卢瑟福的观点是____________。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是可分的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18.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四、解答题
1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
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
(2)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上述结论是卢瑟福在用a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如图为该实验示意图。请简要说明图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支持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证据。 。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0.小红同学在归纳总结初中化学知识时,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个概念总结为如图所示的关系。请你说出该图能反映出上述四个概念之间的哪些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原子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解答】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所以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4;
故答案为:A。
2.【答案】D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碳14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根据“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故选D。
3.【答案】C
【解析】【分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它以二价亚铁离子的形式参与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的构成,铁是指元素。
【解答】A.铁单质是黑色或者银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氧化铁是红棕色的固体,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各种补铁的物质中都含有铁元素,符合题意,故C正确;
D.铁原子构成了铁单质,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水、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等由离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分析。
【解答】 ①氮气由分子构成,②碘由分子构成,③金刚石由原子构成,④水由分子构成,⑤汞由原子构成,⑥高锰酸钾由离子构成,⑦氧气由分子构成,⑧氩气由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B。
5.【答案】B
【解析】【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根据各个选项中物质的构成分析。
【解答】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不合题意;
B.氯化钠晶体由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C不合题意;
D.银由银原子构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结构图确定质子的个数;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根据图片比较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大小关系。
【解答】根据结构图可知,该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故A、D错误;
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B正确;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3,故C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卢瑟福实验的原理及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 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正电荷存在;
故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的关系分析。
【解答】A、氢原子内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不符合题意;
B、 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不符合题意;
C、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D、原子中电子质量很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周边数字的意义,以及质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S2- 表示的是硫离子,故错误;
B.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1个S原子共含有16个质子,故错误;
C.S原子一定含有16个质子,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不能确定,故错误;
D. S2- 表示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Fe、Fe2+、Fe3+,三者都属于铁元素,那么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①⑤正确;
Fe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得到Fe2+,Fe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得到Fe3+,因此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故②③错误;
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Fe、Fe2+、Fe3+的质量几乎相等,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④⑤。
故选C。
11.【答案】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性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12.【答案】原子核;核外电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及各部分的质量分析。
【解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极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核外电子质量极小,几乎可忽略。
故答案为:原子核;核外电子。
13.【答案】夸克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分析。
【解答】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故答案为:夸克。
14.【答案】(1)乙
(2)A;B;D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2)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原子中心为原子核,带正电荷,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α粒子也带正电荷,当它们靠近原子核时,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方向,且距离越近,受到的排斥力越大,运动轨迹改变的幅度越大。少数α粒子的运动轨迹几乎会偏转180°,故选乙。
(2)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到达新的高度,但是远没有大的完美的境地,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15.【答案】(1)分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中子、原子、分子
(5)电子
(6)电子
【解析】【分析】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NO3-
微粒的运动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水的蒸发 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 如:水的电解 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NaCl的溶解是物理变化, NaCl与AgNO3反应是化学变化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2H,2H2,3Na+,只表示原子、分子、离了的“个数”,不表示元素和物质
联系
【解答】(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和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质子和原子核带正电;
(4)中子不带电,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二者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也不显电性;
(5)原子中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都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因为氢原子无中子,只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而电子质量忽略不计;
(6)带负电荷的粒子是电子。
故答案为:(1)分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4) 中子、原子、分子 ;(5)电子;(6)电子
16.【答案】(1)木质部
(2)6
(3)1.2×104
【解析】【分析】1.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2. 电子数,就是电子的数量。电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化学中,电子数一般是指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的数目。
3.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公式解答。
【解答】(1)由茎的结构可知,a是茎中的木质部;
(2)原子中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碳有6个质子,说明其核外有6个电子;
(3)
17.【答案】(1)A;C
(2)B;C;E;F
(3)A
(4)质子
【解析】【分析】(1)①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②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判断;
③根据力和质量的关系判断;
(2)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卢瑟福的观点的内容;
(3)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分析判断。
(4)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原子内质子数不同。
【解答】(1)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电磁力,也就是原子核的电磁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因此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它们受到的电磁力很大,即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C正确。
故选AC。
(2)根据卢瑟福的观点可知,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周围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外围是绕原子核空间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因此原子是可分的,故B、C、E、F正确,而A、D错误。
故选BCEF。
(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4)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原子内的质子数不同,因此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
18.【答案】(1)错误
(2)A
(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解析】【分析】(1)现代科学表面,原子并不是实心的,它的中间是原子核,体积很小,周围是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据此分析判断。
(2)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
(3)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在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都按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说明它们并没有受到排斥力,即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而原子核只占了很小的部分空间。
【解答】(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19.【答案】(1)电子
(2)多数α粒子仍保持原来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个别α粒子返回。
(3)A;B;D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负电。
(2)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因此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且受到的排斥力越大,运动轨迹改变的幅度越大,而不受排斥力时,会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因此根据运动轨迹改变的幅度大小和粒子数量,可以判断原子核的大小和位置。
(3)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 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电子。
(2)支持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证据:多数α粒子仍保持原来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个别α粒子返回。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20.【答案】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③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④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粒子构成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等。
故答案为: 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③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④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