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幻探险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幻探险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5: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幻探险 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学校举行“文学之光照耀人生”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景物往往(jìn tòu)着作者的情感,折射出作者的志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仰观瀑布迸溅的水花,我们能够听见自己回荡的心声;__甲__(矗立/伫立)在(fán mì)的花海中,我们能够感知生命的灿烂;凝望风雨中摇曳的小树,我们能够感受面对磨难的顽强;在生机勃勃的草木前 乙 (涉足/驻足),使我们也有了新生的希望。优秀的作者,能够借自然风物抒发己怀,从大千世界中体悟人生。
(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迸溅(    ) ②凝望(    )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ìn tòu)________ ②(fán mì)________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荡”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2分)
2.在“未来”论坛中,一位同学摘录了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一段获奖感言。阅读这段感言,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我相信,无垠的太空仍然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和归宿。我一直在描写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写星际探险,描写遥远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与人们常有的误解不同,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____________,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鹅卵石,摆在那里供人们欣赏和把玩。这无数个可能的未来,哪一个会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不是它的任务,也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从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在这无数可能的未来中,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
(1)结合语境,在文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它不能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都排列出来
B.未来的各种可能性都被作者排列出来
C.它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
(2)活动结束后,有位同学写了一句感言来总结自己的收获,给①②两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铭记历史,我们坚定信念,为国奉献①____面向未来,我们勇于探索②____扬帆远航。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读经典,赏古仁人之意趣。“斯是陋室,①____________”(《陋室铭》),是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态度;“浩荡离愁白日斜,②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于离别的愁绪中释放的豪放洒脱;“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是陆游流露的对乡村生活真挚的喜爱与向往;“⑤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寄寓了杨万里认真对待困难、不断克服困难的决心;“⑥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是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4~6题。(6分)
【甲】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乙】少年行 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4.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泊秦淮》中的“不知”和《少年行》中的“孰知”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首诗都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愫,但表达的主题有所差异,请分别分析每首诗的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2分)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钱氏据①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⑥其精练。
(选自《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有删改)
注:①据:统治。②喻皓:著名工匠。③束:紧密相夹。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⑤胠箧:打开的箱子。⑥伏:佩服。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1)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止印三二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以瓦布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未 布 瓦 上 轻 故 如 此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板,喻皓巧妙地解决了“塔动”的问题。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毕昇和喻皓身上有怎样的工匠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9分)
材料一: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通往更远深空的中转站。古人望月,想象出嫦娥奔月的故事,描摹出清寂幽美的广寒宫。今人探月,则是要在月球修建真实的“月宫”,把它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未来,航天器从这里起航,就能飞向更遥远的星空。
材料二: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带回1 731克月球样品,其完成的任务是当时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该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勘探过的周边方圆77米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这一名称让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和“玉兔”在“广寒宫”相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
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
材料四:探月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探月工程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愿意同世界各国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空间资源应用、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国道路,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2010年,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影像数据,获得位于月球的“毕昇”环形坑的命名。结合材料三,联系毕昇的重要成就,写出命名依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语段放在哪则材料中比较合适?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3分)
202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启动了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邀请所有感兴趣的国际伙伴,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4分)
陆元九:________
陈海波
又一次成功发射!
①2023年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1次飞行任务。
②471,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一次又一次的“飞天”中,中国航天成了“靠谱”的代名词。此刻,我们想起了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上天的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③“名言”来自一位老航天人——两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陆元九。两年前的“七一”前夕,这位出生于1920年的老人,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
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④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火箭姿态发生异常。20余秒后,坠毁爆炸。
⑤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甚至经常睡不着觉,要靠安眠药才行。经过抽丝剥茧般的层层分析,陆元九终于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⑥翌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第二次起飞,并把一颗国外卫星顺利送入远离地球数万千米的轨道。于是,就有了上文陆元九的那句“名言”。
⑦此后的日子里,陆元九经常向同事,特别是向年轻人提起那次发射失败后的西昌之行。以此警醒自己,也劝诫他人:“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一定要学新东西
⑧“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这或许正是陆元九走上“科学救国”道路的原因。
⑨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的他,选择了仪器学专业,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技术。
⑩惯性导航相当于飞行器的“眼睛”,确保它能飞得更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惯性技术在航空和导弹上开始应用,但作为导航,尚处于萌芽阶段。在留学的前两年,陆元九一直是这门学科唯一的博士生。
1949年,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的陆元九,先后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更让他兴奋的是,大洋彼岸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国后的陆元九,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此后,陆元九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
“只要一听说他要参加评审、论文答辩等,大家就格外紧张。”这是陆元九的同事和学生对陆元九的评价——他是个性极其倔强的人,这种倔强,“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严”。
2021年,有媒体向陆元九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这位百岁老人言辞恳切:“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地干活,不能说任何假话。”
这个回答,也是陆元九等许多航天人的写照。他们将梦想投向星空,但双脚将大地抓得更紧,“差一分”就不行。正如航天员王亚平致信陆元九时所说:“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今天我们在太空自信、自由翱翔的底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采用“纵式结构法”巧设小标题,打破时空界限,多角度地展示陆元九的优秀品质。
B.选文在叙述陆元九事迹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⑩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惯性导航对飞行器的重要作用。
D.结尾段引用航天员王亚平致信陆元九的话,不但收束了前文,而且在篇末点题、升华主旨。
15.阅读文章,梳理陆元九的相关事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时间 相关事迹
20世纪40年代 陆元九远渡重洋留学,学成归国后为我国惯性导航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1996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1次飞行任务成功后,人们想起了他的名言
16.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
(1)经过抽丝剥茧般的层层分析,陆元九终于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从加点词语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国后的陆元九,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章中选择一句话,将本文的标题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陆元九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前辈,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你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理解,回答19~20题。(9分)
19.根据以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补全表格中相关内容。(6分)
语段节选 问题
  第二天,他母亲到学校里,恳求瓦西里神父让她儿子回校念书。从那时起,保尔就恨透了神父。既恨他,又怕他。 (1)神父为何不让保尔回学校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为了让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了呢?”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 (2)语段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下面《通往成功的路》这幅图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用岩石“绣”出来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展开,闪耀着鲜艳的“中国红”。这是中华民族创新智慧的又一见证,举国欢庆!
如果有一天,你能登上月球,将会作出哪些创举?是科学研究、改造环境、搭桥筑路,还是建校办学……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5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详解答案】
1.(1)①bènɡ jiàn ②nínɡ wànɡ
(2)①浸透 ②繁密
(3)甲:伫立 乙:驻足
(4)删去“使”。
(5)艹 6(六)
2.(1)C
(2)①; ②,
3.①惟吾德馨
②吟鞭东指即天涯
③从今若许闲乘月
④拄杖无时夜叩门
⑤政入万山围子里
⑥会当凌绝顶
4.示例一: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示例二:如烟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5.“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抒发了诗人振聋发聩的警示。“孰知”以自我质问的口气加强情绪,表现了少年从容不迫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
6.甲诗借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乙诗从少年勇武、报国心切的角度表现爱国主题。
白话诗歌
【乙】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7.(1)烘烤 (2)如果 (3)于是,就
8.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9.(1)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的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
10.示例:毕昇改进印刷术解决了雕版印刷“效率低、不易修改”等缺陷,文中写“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等,体现胶泥字模的优越性,告诉我们遇到难题要善于思考,努力钻研;乙文中,匠师凭实践经验都无法解决塔身晃动的问题,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肤箧”,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参考译文
【乙】钱氏占据两渐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担心它晃动。匠师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匠师没有办法,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的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的精熟。
11.命名依据是为了纪念毕昇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传播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将他的名字命名在月球上,体现了中国元素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历史贡献。
12.放在材料四中比较合适。材料四围绕“合作共赢”和国际合作展开,强调中国在探月工程上的合作立场和愿景。而语段中提到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正好体现了国际合作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的理念,与材料四的主题一致,能够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13.①我国探月工程不仅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高成就,还为未来探月与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础;②多个具有中国元素的地理实体的命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③强化了国家间的协作与影响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4.A 解析:A项,本文采用了“横式结构法”,巧设四个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打破了时空界限,从不同侧面和多角度展现了陆元九的人物形象,所以“本文采用‘纵式结构法’”的说法不恰当。
15.(1)火箭发射失败,高龄的他日夜钻研,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2)获“七一勋章”的陆元九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辞恳切
16.(1)“千丝万缕”一词写出了线索之多,陆元九发现问题之艰难,从反面衬托了陆元九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
(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这片土地”人格化,赋予其“跳动的脉搏”这一人类的特征,展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蓬勃的发展生机和陆元九满腔的爱国热情。
17.示例:100分才及格。理由:这句话是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最能体现陆元九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并且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能起到点题的作用。
18.①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陆元九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②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陆元九在国外求学后归国投入我国的航天事业中。③踏实、严谨的科学精神。陆元九专注忘我地找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异常的原因,在工作中始终对自己和他人提出“100分才及格”的严格要求。
19.(1)保尔偷偷地将一撮烟末儿撒在复活节蒸糕用的面团上
(2)保尔想要自杀,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20.示例:保尔在骑兵营被弹片炸伤脑袋,在筑路队修筑铁路时受到伤寒侵袭,多年的伤病导致他最终瘫痪,在他双目失明后,其好不容易创作的小说初稿前三章却被邮局丢失了。但是保尔都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坚持下来,最终成功发表了自己的作品。由此可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历经曲折、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21.【写作指导】结合材料“如果有一天,你能登上月球,将会作出哪些创举”,可知,这是想象作文,设想有一天,自己登上月球,将会作出哪些创举。结合材料可知,文章可叙写自己在月球进行科学研究的经历,也可想象自己在月球上改造月球环境,让月球变成人类的第二个家的经历,还可以写自己在月球上建校办学,传播人类文明的经历。应通过想象自己在月球上的活动经历,表现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及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例文】
月球生命生态实验室
我作为一名科学家,有机会参与一次人类登月计划。登上月球后,我和团队一起选择了一处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开始搭建我们的实验室,经过多个日夜的紧张工作,“月球生命生态实验室”终于建成。
这是一个封闭的透明穹顶,能够模拟地球环境,有着适宜的温度和氧气。现在的月球就像地球上的沙漠一般荒芜,我们必须要将它改造为一个宜居的家园。我们从地球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微生物,开始在实验室内种植和培养。当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月球的温差极大,缺乏水源,辐射强烈,这些环境无一不在显示:这里不太适宜这些植物的生长,但我们依旧耐心培育。一次次的失败似乎在劝我们团队放弃培育。但我们相信每一次失败都会让我们更加接近成功,有时在长时间的实验后,我们看到实验有一点微小的进展,这些进展便能让我们欢呼雀跃。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亲眼在实验室里见证了第一株植物在月球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缓慢地生长着。那株黄绿色的嫩芽在告诉我:谢谢你,因为有你们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我的身影出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株植物的生命的开始,更是人类在宇宙中迈出的又一大步。
为了提升实验的多样性,我们还计划引入一些小型动物,观察它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生存。动物的实验和植物的差不多,不少小动物因为无法适应月球恶劣的环境而丧失生命,幸亏,我们最后找到了新的方案,这些小动物们才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如今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月球渐渐有了生机,它不再是我们一开始来到的那个荒芜的世界了,这里有淡淡的绿色,有动听的鸟声,有可爱的小山羊的身影……
看到月球喜人的变化,我的心里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期待有一天人类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定居点,把这里变成人类在宇宙中第二个温暖的家。月球生命生态实验室,你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前沿突破,更是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