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哲理之思 评估测试卷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哲理之思 评估测试卷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5: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哲理之思 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新散文·心悦读”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我感动于牵牛花强韧的生命力,被扯断在草堆里,还能从容地________阳光,从容地开花。虽然它被拘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但拘得了一时,岂拘得了一世?它那生命的触须必定会再度伸出来,再度抓住泥土,再度呼吸空气。原来,这世界对于强韧的生命力是无可奈何的。一地的牵牛花,它哪里忧惧花朵被(jiàn tà)、藤蔓被截掉?踩得碎花,可踩不碎潜藏于大地腹部那双(rú dònɡ)的巨掌。只要巨掌动,自有花朵迸出来;只要有泥土,花朵便可在天地间自由来去。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iàn tà)________   ②(rú dònɡ)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强韧________    ②藤蔓________
(3)文段中的“拘”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2分)
(4)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词语。(1分)
2.某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题目。(7分)
(1)【寻找最佳招牌】在分组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下图的招牌被评为最佳书店类招牌。请用简洁的文字就此招牌的内涵作出解释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最美对联】同学们分头搜集对联,制作对联知识卡片。其中一组搜集到名胜古迹九江琵琶亭的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请选出最适合的下联(3分)(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跟着杜甫去《望岳》,从“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其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凌云壮志;读杜牧的《泊秦淮》,从“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我们可以体悟到诗人的忧患意识;周敦颐的《爱莲说》“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诫我们要学习莲洁身自好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4~6题。(6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 花 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①常为主, 莫遣纷纷点翠苔。
注:①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4.《己亥杂诗》(其五)中“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及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既抒写诗人辞官时的离愁,也表现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满腔热情。
B.甲诗后两句写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其实是借落花暗指离京的自己。
C.乙诗前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紧迫之感。
D.乙诗中“点翠苔”写出了花落在苔藓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花被风雨吹落的惋惜之情。
6.甲乙两诗都写到了落花,但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君子亭记(节选)
王守仁①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③,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④,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③出:春笋破土而出。④珊然:佩玉相击,音节舒缓。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名之曰“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植以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吾 亭 有 竹 焉 而 因 以 竹 名 名 不 愧 于 吾 亭 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在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两文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2分)
“物”之特点 “物”之象征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9分)
同一首歌
阿 成
①某歌厅最近雇用了一个刘老头当勤杂工,这个刘老头老且不说,腿还有一点跛,嘴也有些碎,而且还贪杯。经理很快就不满意了。
②有一天,经理看见刘老头坐在一个包厢临门的地方醉眼迷离地抹眼泪,不禁又气又乐,便走过去问,您老觉得在这里受委屈了吗?刘老头哭得正欢,不说话。
③经理往包厢里看,一个大腹便便头发油光锃亮的中年人正演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此公唱歌讲究做派,嗓子不错,自我感觉更好,他不老老实实照着音乐走,而是演绎成了一首摇滚歌曲,嘶哑狂放,但也挺有新意。这人唱完了之后,硬是做了一个挎枪行军的动作,舞池边上就有人吹口哨打响指,场面煞是热闹。
④经理收回眼光,你是因为这个呀,这是一首革命歌曲。刘老头瞪着眼睛,革命歌曲有这样的唱法吗?刚才唱歌的中年人此时也凑上来了,被老头满嘴的酒气熏得后退了一大步,他笑着说,应该是什么样的唱法?您当过兵吧?老头点点头。中年人也醒悟过来,敢情您老到过朝鲜?老刘又点点头。另一个小姐接着道,您杀过美国鬼子吗?老刘愣怔了一下,摇摇头。围观的人们都哄笑起来。
⑤中年人说,您在朝鲜战场上是干啥的?老刘呼噜着鼻子说,咱是后勤兵,在朝鲜待了一个秋天,那一个秋天我们差不多都在挖坑。挖坑?您是说挖战壕吗?先前的那个小姐问。老刘说,挖坑就是挖坟。那边的冬天冷,土冻得厉害,就得在秋天上冻以前把坟预先挖好了。
⑥一个小伙子没有听清前面的话,冒冒失失地问,您给谁挖坟呢?冬季大反攻呀,反攻不就得有阵亡吗?给咱们自己人提前备着呀。老刘抹一把眼泪,说,我们一边干活一边打赌,看谁能躺到自己挖的坑里。干活的时候我们扯着嗓子唱歌,不唱别的,就唱这首歌。多少年了,一直到现在,一听见这首歌就想起满山坡的空坟来……
⑦喧闹的包厢马上沉默下来了。
⑧沉默当然只是暂时的。此后的日子里,经理继续经营他的歌舞厅,老刘头继续当他的勤杂工。只是客人们在歌单上再也找不到那首“雄赳赳气昂昂”了。
11.第③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中年人演唱的情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的结尾采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探究文本标题《同一首歌》的双关意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4分)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台上,却长出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人是无法上去的,绝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心里那一片天地》,有删改)
14.随着丝瓜的生长,作者对丝瓜的态度也有所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对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⑨段中说:“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有思想、会行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简要谈谈你从丝瓜的成长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本书阅读
你的班级拟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展“钢铁铸魂,保尔育人”主题读书交流会,请你回答19~20题。(9分)
19.任务一:填写表格,梳理保尔·柯察金的故事。(5分)
成长阶段 保尔故事
第一阶段 苦难的童年 十二岁被迫离开学校,在车站食堂打工,受尽凌辱,目睹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第二阶段 ①________________(2分) 在②________(1分)(人物名)的影响下参加革命,成为红军骑兵。打击侵略者和反革命者,捍卫苏维埃政权,足迹遍布全国
第三阶段 参加国民经济恢复建设 参加肃反工作;参加筑路队,感染伤寒并患肺炎,被遣送回家;抢救木材受伤,被送疗养院
第四阶段 实现生命意义 在病情恶化,以至于③______________(2分)的情况下,不得不离开战斗队伍;战胜病魔,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开始新的生活
20.任务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形象是否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2024兰州中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在树林中,树会奋力地向上探出头,它需要沐浴更多的阳光;也会将根尽量往深处扎,往广处伸,它需要汲取更多的水分和养料。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不少于500字。
【详解答案】
1.(1)①践踏 ②蠕动
(2)①qiánɡ rèn ②ténɡ wàn
(3)扌 5(五)
(4)迎接
2.(1)招牌的整体图形是一本书的轮廓,中间的线条像是中国汉字“书”的繁体字,构图下方是“书店”的英文。
(2)A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应词性相同、结构相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词性分别为:数词、动词、名词、数词、动词、名词。B项,“清凉”是形容词,“上月时”与“一弹月”对仗不工整。C项,“万梅花”和“一弹月”对仗不工整。D项,“春”是名词,“妩媚”是形容词。故可排除B、C、D三项。
3.①会当凌绝顶
②一览众山小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出淤泥而不染
⑥濯清涟而不妖
4.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5.C 解析:“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意为: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将风雨拟人化为“妒花”的形象,来强调风雨对花朵的无情摧残,是拟人的手法,而非夸张手法。
6.甲诗中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记报国之志。乙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风雨无情地摧残连理枝头的花朵,表达了自己惜花之自怜之情以及对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
白话诗歌
落 花
连理枝头艳丽的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希望司春之神青帝能够一直做花的主人,不要让这些花儿纷纷落在青苔上。
7.(1)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2)调弄,弹奏 (3)取名,命名
(4)种植
8.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9.(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不屈不挠,有着君子的仪容。
10.(1)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2)象征着君子志趣高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
参考译文
【乙】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盖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取其名为“君子”。说:“因为竹有君子的四种品质:其内部虚极静笃,互相通透而有间隔,具备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坚韧正直,无论春夏秋冬,均不改变颜色,具备君子的操守;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生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具备君子的睿智;清风时来,则如玉佩珊珊声响,像好听的音乐,风停下来,便寂然无声,挺拔特立,不屈不挠,有着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
11.示例一:对中年人演唱的情形的描写,勾勒出故事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和场景。从情节结构上说,引出下文对刘老头参加抗美援朝时相关事情的叙述,交代刘老头“哭”的原因,与下文刘老头对往事的回忆构成对比;从主题情感上说,突出了刘老头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也含蓄批评了当前社会部分人对革命战争的遗忘。
示例二:塑造中年人的丑态,批判当前部分人对红歌的亵渎,对革命历史的遗忘;引出刘老头哭的原因,反衬刘老头的率真,对战友的缅怀;暗示小说的中心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
12.①从文体上说,体现了微型小说语言言简义丰的特点,让作品意蕴丰厚,也委婉含蓄地深化了主题。②从读者来说,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结尾余味无穷。
13.①《同一首歌》既指那位中年人在歌厅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也指刘老头曾在朝鲜战场和战友们一起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表面看,客人所唱的和刘老头所忆的是同一首歌,事实上“同一首歌”呈现出不同时代承载的不同意蕴。歌厅客人的演绎具有戏谑的效果,而在刘老头心中则寄寓着悲壮的战争记忆和革命情怀。③小说以《同一首歌》为题,让红色历史在普通人的视角下得到不同呈现,含蓄地批评了当前社会部分人对革命战争的遗忘。
14.①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 ②惊喜,有了兴趣,但没有过高期望 ③又担心起来
15.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丝瓜形态的可爱,揭示其有思想、会行动的特点。
16.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17.生动形象;平实质朴;平中见奇;富有哲理;生活化。
18.示例: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各种遭遇,不管遇到困境还是疑惑,都应从容不迫地乐观应对,随遇而安,怡然、泰然、悠然、坦然面对环境。
19.①革命岁月 ②朱赫来 ③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20.示例:符合。保尔出身于贫苦家庭,被母亲送到车站食堂做杂役,受尽资产阶级凌辱,但他没有屈服,投身于苏维埃革命事业,可谓是“贫贱不能移”;保尔命运多舛,但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保持着热情而倔强的性格,双目失明后依然坚持创作,可谓是“威武不能屈”。
21.【写作指导】材料中描述了树为了生长,一方面努力向上探出头获取阳光,另一方面将根往深处和广处伸展以汲取水分和养料。这可以理解为树为了成长和发展,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有利条件,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和获取资源的途径。
由此可以立意为:①成长需要积极进取。以树的努力生长为例,阐述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应像树一样,主动追求,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②成长需要厚积薄发。树将根深深扎入地下,广泛伸展,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养分,由此可联想到人也需要在平时积累知识、经验等,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③成长需要注重内外兼修。树向上追求阳光,向下扎根汲取养分,象征着人既要注重外在的发展,也要注重内在的积累和修炼。
【例文】
奋力向上,深耕广积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挑战和机遇,正如树林中的树,需要奋力向上探出头,也需要将根尽量往深处扎,往广处伸。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一次难忘的语文演讲比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学校宣布将举办一场语文演讲比赛。对于平时就热爱阅读和写作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然而,当我真正开始准备时,才发现演讲并不是那么简单。我需要挑选合适的题材,撰写演讲稿,还要反复练习发音和语调。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我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而苦恼;有时,我会因为演讲稿的逻辑不顺而焦虑;还有时,我会因为练习时的失误而沮丧。但是,我始终记得那句话:“奋力向上,深耕广积。”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于是, 我更加深入地研究演讲稿,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找老师和同学帮我指导,纠正我的发音和语调。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深耕广积”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
终于,比赛的那一天到来了。我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走上了讲台。当我开始演讲时,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演讲内容的热爱和自信。我流畅地讲述着我的观点,用我的语言和情感去打动听众。当我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终,我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奋力向上和深耕广积的力量。我知道,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只要我坚持这样的态度,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