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2.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2.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21 14: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2.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西藏因其独特的高原魅力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某自驾者于4月初从台州市出发,当时家乡的桃花基本已谢,半个月后到达纬度相近的西藏林芝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用高压锅也容易将饭菜煮熟
B.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纬度
C.来到林芝县又见到盛开的桃花
D.家乡带的真空包装食品袋鼓起
2.如图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①容器A里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②容器A里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③喷泉停止时,容器A中的气压等于大气压
④喷泉最后如能将水灌满A球,说明喷泉前A球内为真空
上述四点说明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用A、B、C、D四根玻璃管测大气压的实验时,有一根不慎漏进少量空气.四根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如图所示.则漏气的玻璃管是(  )
A.A管 B.B管 C.C管 D.D管
4.如图所示的是“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活塞与针筒存在摩擦,会导致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大
B.测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时,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C.测量注射器刻度部分对应的长度,是为了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D.使用此装置测量大气压时,手对针筒拉力越大,测力计示数也越大
5.氦气球升到高空就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高空大气压强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强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强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强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6.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应留有少量空气
B.是大气压强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玻璃管略有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7.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以下操作中会影响测量值的是(  )
A.使用的玻璃管稍粗些
B.测量时玻璃管稍倾斜
C.把玻璃管稍向上提一些,但不离开水银面
D.往玻璃管中灌水银时没灌满
8.小柯参加夏令营到海拔近4000m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引起的原因相同,只有一个引起的原因不同,这个现象是 (  )
A.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胀得很硬
B.在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
C.乘汽车上山时,不断放出“肠中之气”
D.天亮时间比家乡晚了约一个小时
9.近年来,大量人员涌向西藏旅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的。为了研究人们对高原生活的适应情况,科学家请一些人员进入密闭的实验舱后让他们慢慢地“飞向西藏”,然后进行各项测试。“飞向西藏”的实际内容是 (  )
A.将实验舱用飞机运往西藏 B.将实验舱升入高空
C.逐渐减小实验舱内的气压 D.逐渐增大实验舱内的气压
10.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气压与海拔的关系,小科将该装置从一楼拿到五楼,忽略温度的变化,玻璃管内液柱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   或   进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随高度的增加而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   帕(或   汞柱),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   。
12.十一假期小茗同学游览一座高山时,利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做了一次实验。在山顶将完好的空矿泉水瓶装满空气,并拧紧瓶盖,测出瓶身A处(如右图)的宽度。下山游览不同景点时,再分别测量了矿泉水瓶A处的宽度,测量结果如下:
景点 海拔(米) A处宽度(厘米)
山顶 1730 8.5
罗汉瀑布 1420 7.9
仙姑瀑布 1090 7.3
五棵樟大草坪 800 6.8
山门入口 530 6.5
根据表中的数据,说出下山过程中矿泉水瓶A处宽度的变化情况     ,其原因是   
13.小科自己设计了一个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对在一起,用力挤出中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挂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物重,测出最多能挂的物G,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已知皮碗的质量忽略不计,则可计算出大气压p为   ;若皮碗内有空气残留,则测出的大气压强数值偏   ,若皮碗的质量较大,用该方法测出的大气压强比标准值偏   。
14.将一密封袋装食品从山脚拿到山顶,会看到如下图所示(膨胀)的变化。该食品袋内气体的质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气体的密度   。
15.为了估测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小明的小组用两个圆形塑料挂钩的吸盘及大量程的测力计,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你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
②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计算出面积;
③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p=   。
若吸盘内的空气没能完全排出,则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比实际值要   。(选填“大”或“小”)
三、实验探究题
16.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橡皮帽等器材来测量大气压。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可能会使测量值偏大的是 。
A.注射器内空气未排尽
B.活塞与注射器简壁间有摩擦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2)采用图乙方式实验,会使测量结果偏大,其原因是   。
17.如图甲所示,科学兴趣小组依据课本的实验方案测量本地的大气压值。实验中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所用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30mL;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9cm。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为   Pa;
(2)实验计算出的大气压强小于本地的天气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A.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 B.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
(3)兴趣小组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提出了猜想    
(4)为了验证此猜想,小组用一个30mL的注射器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后连接到胎压计(右上图)上,通过推拉活塞,测得数据记录如表:
体积V/毫升 8 12 16 20 24
气压P/千帕 120 80 60 48 4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封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P=   。
18.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测量前,小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
(2)分析图象时,小明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N,量程为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测得大气压约为   Pa。这个数据比当地的实际气压偏小一些,你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   。(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 “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Pa。
(4)根据这一规律,小明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 4.2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   km。
四、解答题
19.小林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 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请通过计算说明应该选用哪一个注射器。
(2).小林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3)小林了解到班内同学们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大气压值存在差异,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数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 ( 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20.阅读下列实验内容,并思考回答题后的问题:
(1)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去估测大气压的大小,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①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 。
②若实验所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计算说明能否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大气压。
(2)改进装置后,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个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可能是(写出一条)。
(3)另一种探究大气压大小的方法是: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2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图2甲没有盖上橡皮帽,图2乙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和F2。求测量出的大气压强的表达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解答】A、西藏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不用高压锅很难将饭菜煮熟,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台州与西藏林芝县纬度相近,故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不是纬度,而是海拔,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西藏海拔高,温度低,四月初的台州桃花已谢,半个月后的西藏林芝县又能见到盛开的桃花,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虽然西藏海拔高,压强小,但是真空包装食品内部没有空气,气压几乎为0,并不会鼓起来,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分析】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解答】由图可知,形成了喷泉,说明容器A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把溶液压入容器内;即 ①错误; ②正确;
喷泉停止时,说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故 ③ 错误;
喷泉最后如能将水灌满A球,则说明开始时瓶内没有空气,即真空状态;故 ④ 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B
【解析】【分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的上方是真空的,这样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才正好相当于大气压强。当有少量空气混入玻璃管中时,管的上方不再是真空,少量空气也会有一定的压强,势必使水银柱的高度下降,所以,我们找出哪一根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比其它几根低就可以了【解答】通过观察可知,A管与D管液面高度相当,C管虽短且倾斜,但其垂直高度亦与前两管相当,只有B管的垂直高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管。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大气压强测量方法的认识判断。
【解答】A.如果活塞与针筒存在摩擦,那么根据F拉=f+F大气可知,会导致测力计的示数偏大,即导致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刚被拉动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V=SL可知,测量注射器刻度部分对应的长度,是为了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使用此装置测量大气压时,手对针筒拉力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应该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封闭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氦气球升到高空时,大气压强减小。由于氮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气球体积会变大,从而减小里面压强,直到内外气压相等。当气球膨胀程度超过限度时,它就会破裂,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和结论分析即可。
【解答】A.在实验进行前,玻璃管内要灌满水银。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后,里面的水银面下降,但是上方肯定没有空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当玻璃管内水银面不再下降时,玻璃管外水银面上作用的是大气压强,而玻璃管内作用的是水银柱的压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故B、C正确不合题意;
玻璃管略有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会变大,但是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h保持不变,根据公式p=ρ液体gh可知,大气压强的值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现象和原理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强等于玻璃管内液柱产生的的压强。根据p=ρ液gh可知,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高度有关,与玻璃管的粗细,是否倾斜,是否上提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如果玻璃管内没有灌满水银,那么上方会存在空气,空气会对水银产生向下的压强,从而使水银柱的高度减小,计算出的大气压强变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分析】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解答】A.九寨沟地区比杭州的海拔高,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可知,九寨沟的气压值比杭州的气压值低;到九寨沟后,大气压变小了,袋内气压大于袋外气压,所以包装袋鼓起。
B.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是因为山下的大气压较大,与大气压强的变化有关。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与大气压强的变化有关(即山上的气压较低)。
D.天亮时间比家乡晚了约一个小时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气压的大小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气压越小。【解答】科学家请一些人员进入密闭的实验舱后让他们“慢慢地飞向西藏”,由于西藏的海拔较高,气压较小,所以其实际内容是减小实验舱内的气压,来模拟西藏的气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气压的变化,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确定液柱压强的变化,最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液柱高度的变化。
【解答】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则从一楼到五楼时大气压强减小,根据p大气=p内+p液可知,此时水柱压强减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玻璃管内液柱会降低。
故选B。
11.【答案】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降低;1.01×105;760毫米;标准大气压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大小等知识解答。
【解答】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帕(或760mm汞柱),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12.【答案】变小;随着海拔的下降,大气压增大了,瓶内外气压差变大了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矿泉水瓶A处宽度的变化规律;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矿泉水瓶受到的大气压强越大,它变瘪的程度越大,即宽度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表中的数据,说出下山过程中矿泉水瓶A处宽度的变化情况变小,其原因是:随着海拔的下降,大气压增大了,瓶内外气压差变大了。
13.【答案】4G/πd2;小;小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橡皮碗受到的大气压力,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橡皮碗的受力面积,最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即可;
(2)如果橡皮碗内有残留的空气,那么会对橡皮碗产升向下的压力,据此分析;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对大气压力测量值的影响即可。
【解答】(1)当橡皮碗刚好被拉下来时,橡皮碗受到的大气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平衡,
即F=G;
橡皮碗的受力面积S=πr2==;
那么大气压强的值为:;
(2)若皮碗内有空气残留,则对皮碗产生向下的压力。根据F大气=F内+G可知,此时下挂物体的重力会偏小,导致测量值偏小;
(3)如果皮碗的质量较大,则自身重力较大,根据F大气=G皮碗+G可知,此时下挂物体的重力会偏小,导致测量值偏小。
14.【答案】不变;变小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2.密度公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从山下拿到山顶质量不变;
[2]袋内气体膨胀后体积变大,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袋内气体密度变小。
15.【答案】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作用力F;;小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知,测量大气压强关键是测量吸盘的受力面积和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吸盘测出,而吸盘的受力面积可通过刻度尺测量直径后,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2)如果吸盘内有空气,那么大气压力F0=F内+F拉,这时用测力计测出的大气压力肯定偏小,根据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强肯定偏小。
【解答】实验步骤为:
① 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作用力F;
②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计算出面积;
③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若吸盘内的空气没能完全排出,则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比实际值要小。
16.【答案】(1)B
(2)注射器本身有重力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对测力计的示数的影响,从而判断对大气压强测量值的影响即可;
(2)根据图乙可知,当注射器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注射器的重力之和,即会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大,导致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A.注射器内空气未排尽,则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F内=F大气,从而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小,故A不合题意;
B.活塞与注射器简壁间有向内的摩擦,那么测力计的示数F=F内+F大气,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偏大,故B符合题意;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则外面的空气会进入注射器,此时效果与A相同,即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偏小,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2)采用图乙方式实验,会使测量结果偏大,其原因是注射器本身有重力。
17.【答案】(1)90000
(2)A
(3)质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4)p=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强即可;
(2)对两个选项中的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针筒内存在一定的气体,它们会产生向外的压强。当活塞刚好推动时,它受到内部向外的压力,向里的大气压力和推力,即F内=F大气+F。在推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而越费力,则说明里面气体的压强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4)分析表格数据,找到它们之间内在的数量关系即可。
【解答】(1)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则大气压强为:。
(2)A.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则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强,此时F大气=F拉+F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力偏小,即大气压强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且方向向里,此时F大气+f=F拉,会使测出的大气压力偏大,即大气压强偏大,故B不合题意。
故选A。
(3)兴趣小组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提出了猜想:质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每组数据中空气的体积与气压的乘积都等于960,则气压与体积成反比,二者的关系式为: 。
18.【答案】(1)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9×104;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1000
(4)1.6
【解析】【分析】(1)如果注射器针筒内存在空气,那么会产生向外的压强,从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小,即计算出的大气压强偏小;
(2)根据公式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S,再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大气压强的值。分析两种情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即可;
(3)由图象可知在2km高度内得出大气压的变化量,然后与100m相除即可解答;
(4)根据求出大气压强的值,然后用标准气压减去计算出的大气压值的减小的大气压值,接下来根据(3)中的关系计算出海拔高度即可。
【解答】(1)测量前,小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注射器的体积为V=2mL=2cm3。
活塞的横截面积,
大气压强的数值,
若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则拉力增大,导致测出的大气压强的数值偏大,因此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由图象可知,在2km高度内得出大气压的变化量为△p=1×105Pa-0.8×105Pa=2×104Pa,
则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4)当F′=4.2N,
大气压强的数值;
则大气压共降低1×105Pa-8.4×104Pa=1.6×104Pa,
根据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1000Pa可知:
此时高度为:。
19.【答案】(1)因甲、乙、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2cm2,
①当大气压约为105Pa,当面积为0.5cm2,即0.00005m2时,由P=F/S,可得F1=pS1=105Pa×0.00005m2=5N;
②当大气压约为105Pa,当面积为2cm2,即0.0002m2时,由P= F/S,可得F2=pS2=105Pa×0.0002m2=20N,
因为已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乙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
所以实验时应选用甲注射器;
(2)
(3)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会造成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
【解析】【分析】(1)根据现有的器材,求出每个注射器在拉动时的最大拉力,再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压强公式P=F/S计算即可,而F由弹簧测力计得出,面积通过V=Sh计算可知;
(3)P=F/S误差肯定是在F这儿,因为S是固定的;
【解答】(1) 因甲、乙、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2cm2,
①当大气压约为105Pa,当面积为0.5cm2,即0.00005m2时,由P=F/S,可得F1=pS1=105Pa×0.00005m2=5N;
②当大气压约为105Pa,当面积为2cm2,即0.0002m2时,由P= F/S,可得F2=pS2=105Pa×0.0002m2=20N,
因为已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乙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
所以实验时应选用甲注射器;
(2)注射器的面积是;所以压强为:;
(3)测量结果偏大,说明F偏大,则有可能是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导致的;
故答案为:(1)选用甲注射器;(2);(3) 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会造成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
20.【答案】(1)BCA;
根据公式F=pS=1.0×105Pa×10×10-4m2=100N 5N,所以用量程0~5N的弹簧测力计是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的
(2)吸盘漏气或吸盘与接触面之间有杂质或吸盘内空气没有排干净等(合理即可)
(3)解:设注射器的刻度部分长为L,其容积为V,则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
由二力平衡,图甲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相等,即f=F1,
由图乙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大气对活塞产生的压力实际为F=F2-F1
代入压强公式
【解析】【分析】(1)①根据测量大气压强实验过程分析;
②根据F=pS计算出作用在吸盘上的大气压力,然后与测力计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2)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吸盘漏气,那么会对吸盘产生向上的压力,从而使测力计的示数偏小,即测出大气压强偏小。
(3)当注射器针筒上没有橡皮帽时,活塞内外的大气压力相互抵消,此时活塞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据此计算出活塞受到的摩擦阻力。
当注射器针筒上盖上橡皮帽时,此时活塞受到大气压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大气压力,再根据V=SL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最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强的数值即可。
【解答】(1)①前三项的正确步骤为: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即正确顺序为BCA。
(2)改进装置后,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个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可能是:吸盘漏气或吸盘与接触面之间有杂质或吸盘内空气没有排干净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