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谷县星光学校2016届九年级中考化学备考研讨会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谷县星光学校2016届九年级中考化学备考研讨会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4-23 08: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2016中考备考研讨会星光学校 李仲英中考改革2016中考备考研讨会 1.教育部教基二[2014]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要求: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意见 》
要求:?①.统筹完善课程教学标准,发挥学科育人综合功能。
②.全面落实实践课程,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谈2016高考改革方向——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得新结论考察创新能力命题依据1.中考改革方向
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中考改革思路——落实六个维度
以考改促课改,以课改推考改中考改革3.2016中考变化
①卷面形式 题型设计 评分标准 显著变化
推断题、微观解释题不变
②”两增”“两减”
两增: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
两减:减少知识性和技巧性试题
不再追求知识的全覆盖——主干知识重点考
学习一年的化学知识应有收获,可能从第三题就有变化,为高中教育奠定一定的知识技能。中考改革碳酸钡沉淀要求学生会,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的区分要讲,要练北京2015年中考改革——填空题变化〖生活现象解释〗
下面连环画记录
了雯雯参观中国
地质博物馆的一
天.
中考改革21.(2分)她吃早餐.
(1)早餐食物中有花卷、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2)陶瓷餐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2.(2分)她出发了.
(1)她携带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壶 B.帽子 C.背包
(2)如图③所示,乘坐地铁禁止携带的物品中,属于易燃易爆品的是____________.
23.(1分)她来到博物馆门口.
同学们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大理石雕像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中考改革24.(3分)她和同学们进入博物馆.
她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她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她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不变.
(3)她依据化学式计算出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计算式为___________.中考改革中考改革【科普阅读理解】
29.(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 )]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 )和氯化物(如 )。亚硝酸不稳定产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
下图为室温下,食盐
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
芹菜泡制过程中
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中考改革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 转化成生的。
⑵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⑶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 C.泡制12天后
⑷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⑸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 。中考改革【生产实际分析】
30.(3分)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 )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绿矾,主要流程如下:
⑴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 。
⑵若试剂b为Fe粉,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氢氧化铁与试剂a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中考改革【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5分)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 。
(2)乙是一种氧化物,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乙的名称是 。
(3)丙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中考改革【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8.(4分)乙炔( )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用电石(主要成分为 )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 ,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
(1)乙炔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
(3)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 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中考改革一、体现表达交流与共享二、体现探究性、开放性三、体现PISA理念,解决实际问题四、体现活动与探究建议五、体现阅读素养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六个维度解读一、体现表达交流与共享
1.全省全面推进教学模式建设
以问题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全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班级授课。
2.培养学生后续学习、生活、工作的必备能力。
3.试题举例:六个维度解读(2009山西)17、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 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H)2,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西认为步骤2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愉快的小组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该干燥剂的万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六个维度解读一、体现表达交流与共享(2014山西) 27.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 。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 ,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由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 ,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 。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
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六个维度解读一、体现表达交流与共享六个维度解读二、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创新型人才探究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
解决方法
反思评价开放例如: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方法有多种,检测氢氧化钠中碳酸钠含量有多少多角度入手
多途径解决
多结果呈现
探究开放性
探究生活
情景学习活动物质成分
的探究实验设计合
理性探究制取气体
对比实验
初中化学定量分析
氧气含量的测定鉴别区分
反应后成分探究
变质成分探究
标签成分探究六个维度解读2015广州
2015河北
2015重庆
2015潍坊
2015青岛二、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六个维度解读

放物质性质制取与环境的关系用途六个维度解读二、体现探究性、开放性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微观解释物质溶解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分析两个反应的微观实质,并与氢气的燃烧比较,得出结论: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实验现象;点燃前一定要验纯;微观解释加热水变为水蒸气的微观解释包括工业、农业、生活,工业上方面研究酸性、碱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二、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六个维度解读三、体现PISA理念,解决实际问题六个维度解读考查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三、体现PISA理念,解决实际问题(15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
(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
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
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_ 。六个维度解读三、体现PISA理念,解决实际问题(15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
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NaCl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六个维度解读【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Na2CO3Na2CO3+BaCl2=BaCO3↓+2NaCl;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六个维度解读四、体现活动与探究建议——67条活动内容——可调整为学习内容活动形式——要求为学习形式一级
主题二级
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素材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使课堂氛围更生动
使学习方式更多样
使学习内容更广泛
使作业形式更灵活
使学科态度更积极六个维度解读五、体现阅读素养——公民的必备素养先学后教阅读
文本效果
呈现实践
感悟提升
认识例题:2014山东德州10题五、体现阅读素养六个维度解读教材选择化学史料化学科普化学事件化学前沿例题:银针试毒 化学真的可恨吗?六个维度解读五、体现阅读素养(2014山西22)
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制碱厂。制碱厂应用的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其原理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1890-1974)创造的:
X+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H2O+CO2↑
我知道了制碱厂的原料之一“X”是 ,产品“碱”是Na2CO3。
晚上,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科考人员野外考察时要经过一小段沼泽地,为顺利通过,有人提议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人们能顺利通过,同时铺撒和通过时应小心“烫伤”。这是真的吗?我要继续看下去。
我知道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伤”的原因是 。
学习了化学,我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五、体现阅读素养六个维度解读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通过日常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品格方面都有提升1.形成一些观点,如微粒观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1)物理变化:糖溶于水 ,水形成水蒸气 ,一滴水中有无数个水分子 。
(2)化学变化的实质
A电解水 。
B铁和稀硫酸反应 。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
D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 。
E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
F石墨变为金刚石 。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1.形成一些观点,如微粒观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1.形成一些观点,如微粒观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2.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基本实验操作
八个活动与探究
实验操作技能考试3.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网络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3.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网络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2013山西25).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为红色固体,C、D中含元素种类相同,B→A反应过程较为复杂。“→”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C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B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六个维度解读六、体现学科素养3.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网络(2014山西2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C的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D的化学式 。
(2)C→E是化学方程式 ,说明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 。
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方程式 ,
其微观实质是 。3.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网络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2015?山西)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灭火等 ;
(2)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
(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
(4)A与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2H++Fe=Fe2++H2↑(合理即可) . 3.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网络六、体现学科素养六个维度解读结束语推动帆船前进的
不是帆,是看不
见的风。
让你的课堂成为学生成功的基地! 谢谢!2016中考备考研讨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