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时空观念
中外联系
中国 世界
阶段 特征 (1)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经济: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3)思想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1)政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经济: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
中外 联系 中国的发展与壮大,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考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标要求: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 十八大 时间 2012年召开
内容 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十 九大 时间 2017年召开
内容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续表
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确立 2017年, (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意义 ①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九大
续表
中共二十大 2022年召开。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宏 伟蓝图 提出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内涵 实现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 ①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 。
国家富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续表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发展 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考点2 新时代中国的建设成就★★
课标要求: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建设 成就 经济 建设 表现 ①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②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③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意义 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新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
续表
建设 成就 文化 建设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社会 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获得感显著增强,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新时代 强军之路 强军目标 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政治保证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大战区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续表
建设 成就 新时代 强军之路 五大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 。
新格局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开启 新征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1年7月1日举行,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2021年11月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战略支援部队
续表
开启 新征程 中共二 十大 2022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1)历史意义: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②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③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④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2)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家国情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中国精神”
二、中考小切口:经典歌曲是历史的回响,是时代的号角,是一个个远去时代的印记
时期 经典歌曲 相关史事 时代精神
1924—1927年 《国民革命歌》 北伐战争 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工农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士气,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体现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团结合作精神
1934—1936年 《长征组歌》 红军长征 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英勇无畏、顽强不屈、连续作战的革命英雄气概,弘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积极向上的进取意志和顽强抗争的精神
续表
1931—1945年 《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抗日战争 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抗击外敌的坚定决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激发了全国军民的斗志,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 《歌唱祖国》《翻身农奴把歌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 表明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和对人民民主政权的拥护和赞美
1950-1953年 《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抗美援朝战争 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英勇顽强、舍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续表
改革开放后 《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 反映了改革开放精神;包括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
1999年 《七子之歌·澳门》 澳门回归 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喜悦之情以及新时代的爱国情怀
2012年以来 《美丽中国》《我们的新时代》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蕴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彰显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一、单项选择题
1.时空观念[2023宜宾改编]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的主题是 ( )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
C
【解析】根据“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井冈山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的建设道路。C项正确。
2.提升题☆[2024苏州]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九大
D
3.教材素材命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成果指的是 (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4.跨学科·语文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的是 ( )
A.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
C.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
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D
5.[2024重庆B卷]下面所示内容是小史同学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 )
2014.12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议而设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
2015.7中国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
2017.10中国首趟由外国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发车
2021.11中非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
2021.12中老(老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A.经济体制改革 B.祖国统一大业
C.新时代强军之路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6.[2024湖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 )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C
7.[2024乐山]乐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该图最能反映的历史大趋势是 ( )
A.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D.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
A
8.时事热点题[2024黔东南]“村BA”“村超”通过新媒体传播火遍全网。据统计,在“村BA”的带动下,贵州台江县2023年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3亿元。这些成就主要反映的新发展理念是 ( )
A.协调 B.绿色
C.创新 D.共享
A
【解析】根据题干“台江县2023年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3亿元”和所学知识可知,台江县相比沿海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村BA”“村超”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A项符合题意。
9.[2024铜仁]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表明( )
A.我国已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B.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截至2020年,我国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说明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D项正确。
10.历史解释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对接,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一带一路”的深入实践,中国—中亚峰会的顺利举行,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
B.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A
二、非选择题
11.项目化学习[2024重庆A卷]建筑承载历史价值,某校九年级(1)班以“建筑与时代”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识古代建筑】
(1)对以上图片所示建筑的外部特征,除高度、颜色方面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察
(2)小王同学准备今年暑假外出研学,请你从以上四幅图片中为他推荐一个景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方面:建筑风格、宗教文化、人文价值等方面。
【答案】(2)埃及金字塔。理由: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任务二 探近代建筑】
1865年4月,美国总统林肯遭遇暗杀身亡,他的去世引起美国千百万人的哀痛。图为1922年美国在华盛顿建成的林肯纪念堂
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建筑物之一,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激励中华民族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3)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解放碑曾被命名为‘精神堡垒’和‘抗战胜利纪功碑’”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 )
B.两座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承载着人们对正义、进步事业支持的情感。 ( )
【答案】(3)①不正确 ②正确
(4)请从任务二中任选一幅图片并结合所学,探究修建该建筑的历史原因。
【任务三 析现代建筑】
【答案】(4)(示例)选择人民解放纪念碑:抗日战争中鼓舞军队和民众的士气,以及对人民解放战争历史意义的肯定。
图1 美丽乡村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居住情况明显好转。农村房屋以钢筋水泥、琉璃瓦等代替了以前的土木建材。在一些富裕农村,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小区供水、供电、供气、环保、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还建有球场、图书室、文化广场等设施
续表
图2 上海中心大厦 2017年开始运营的“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幢集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娱乐、观光等功能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632米,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为满足节能的需要,大厦以旋转、不对称的外部立面,减少了大楼结构的风力负荷,同时,其内部结构创新设计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
图3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阁 2022年7月开馆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也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依托。其标志性建筑文瀚阁借鉴了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让建筑如殿堂般典雅庄重,似礼器般谦逊仁和,充分展现大国形象和新时代风采
(5)根据任务三的图文信息,分别概括它们反映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时代条件。
【答案】(5)新成就:图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图2:对外开放,开放浦东;图3:提升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代条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地提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共60张PPT)
时空观念
中外联系
中国 世界
阶段特征 (1)政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经济: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思想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政治: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两极格局走向瓦解,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2)经济:欧洲联盟成立,欧洲一体化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科技: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中外关联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国际地位提高,极大地推动着国际新秩序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1 改革开放 ★★★
课标要求: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背景 (1)1977年,“两个凡是”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真理标准问题
续表
召开 年12月,在北京召开
内容 (1)思想: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1978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重难突破
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建设道路的对比
道路 开创者 起点 内容 相关思想 共同点
革命 道路 毛泽东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毛泽东思想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建设 道路 邓小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2.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概况 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②随后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意义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③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由农村涌向城市
农村生产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内容 (1)改革所有制结构: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改革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
意义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公有制为主体
按劳分配
增强企业活力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
完善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特点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启示 ①计划和市场可以相结合,二者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②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
(4)对外开放
目的 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概况 起步: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建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意义:建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深圳
续表
概 况 扩大:对外 开放格局形成 ①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②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④1992年,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以及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边境、省会或自治区首府城市。随后几年,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⑤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化: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 ①时间: 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01
续表
意义 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1)对中国
①带来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打破了阻碍中国发展的体制坚冰。
②开启了中国发展的动力源。
③促进了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④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把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发展之中。
(2)对世界
①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3.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载 人航天技术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文化事业发展 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成就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考点2 国家统一 ★★★
课标要求: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1.“一国两制”
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含义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变”——主权归属;“不变”——社会制度)
目的 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地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意义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邓小平
续表
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概况: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续表
实践 香港、澳门 回归祖国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史料实证:真实的历史照片,见证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突出体现
百年国耻
续表
“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上获得了成功实践,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②向世界表明各国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部实行不同制度可以做到和平共处。
③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2.海峡两岸的交往
台湾问题 的由来 ①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②1950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
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续表
两岸关系 的发展
注:①“ ”即指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②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③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九二共识
续表
新时代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①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②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③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影响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 ①“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最大现实威胁)。
②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续表
影响台湾 问题的有 利因素 ①根本保证: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政策、法律保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
③历史渊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血缘和文化基础。
④成功范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高度繁荣,证明了“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
⑤现实情况:两岸同胞往来频繁,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统一是大势所趋,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⑥国际认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认识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考点3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
课标要求: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②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过程 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影响 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续表
全方位外交 时间 改革开放以后
外交 政策 继续奉行独立自护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外交 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成果 ①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难突破
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意义和启示
(1)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③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根本原因)。
(2)意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3)启示: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考点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课标要求: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 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发展 1992年,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终 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上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续表
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①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③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作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确立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确立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意义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要点笔记
[拓展提升]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
(1)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都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两次会议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两次会议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微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形式,农民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史料实证]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拥护、赞扬这一制度。
[微点拨]经济特区的“特”的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体制。
[拓展提升]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前期的“开放”比较
(1)从背景来看,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我国基于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下的主动开放;近代前期的“开放”是列强侵华背景下的被迫开放。
(2)从目的来看,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近代前期的“开放”是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
(3)从影响来看,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近代前期的“开放”使我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微点拨]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次成功运用是香港的回归。
2.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区别:香港、澳门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微点拨]
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综合国力。
[拓展提升]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及其认识
(1)区别: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2)认识: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②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③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⑤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史料实证]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 小 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微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目前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移
背景 转移方向 影响 认识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 城市→农村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①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国情决定着工作重(中)心的变化;
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南方→北方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农村→城市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中考小切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流行词汇的变化
分析不同时期流行词汇变化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变化;
②不同时期面临的发展任务的变化;
③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等。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扬州]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信封(局部)。该会议 ( )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C项符合题意。
2.跨学科·数学[2024天津]下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构成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1978年”“1984年”以及“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构成变化”可知,乡村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占地明显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首先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C项正确。
3.[2024江西]下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A
4.史料实证[2024苏州]下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发行的粮票与股票,其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D.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
A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上海粮票”“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和所学知识可知,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计划经济时期商品短缺的见证,而右图所示股票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变化体现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A项正确。
5.[2024武汉]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是 ( )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
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
A
6.[2024山西]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 )
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
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
C
7.[2024凉山]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说道:“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根据材料,你认为香港能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英双方进行了多轮谈判
D.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B
【解析】由材料“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分析得出邓小平强调香港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项正确。
8.[2024长郡三模]2024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
B.九二共识
C.人民民主专政
D.一国两制
B
9.[2024德阳改编]2001年,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事件是 (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C.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10.新情境·书目[2024大连期末]某班开展阅读活动,同学们展示了以下部分书籍目录,由此可知该书最有可能是 ( )
第七讲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八讲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九讲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原著十讲》
C.《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B
【解析】根据题干中书籍部分目录可知,材料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时政热点题[2024遂宁改编]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国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替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一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公开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2)建议: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等。(言之有理即可)
12.跨学科·音乐[2024成都]歌声礼赞着时代,歌曲承载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部分优秀歌曲表
歌曲名称 创作时间 部分歌词
《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曲) 1939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歌唱祖国》 1950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前程万丈光芒……
续表
——选自《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光明日报》2019年06月17日09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0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春天的故事》 1994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七子之歌·澳门》 1998年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天路》 2002年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新的天地》 2017年 你和百姓同心同行,就像树木扎根大地……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
(1)学校计划在今年国庆节前夕举办一场“歌声里的历史记忆”歌咏会。请从材料中任选一首歌曲,从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该歌曲进行推介。(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答案】(1)歌曲推介:《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曲),从时代背景来看,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大地,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保卫黄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心声和斗志。从思想内涵方面来说,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艺术价值上,《保卫黄河》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它采用了多重合唱的形式,旋律雄浑有力,节奏紧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震撼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幅名为“歌声里的历史记忆”的思维导图。(要求:①任意选取表中的部分歌曲,至少提炼出四个主题;②在每个主题后至少列出一首对应的歌曲名称;③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结构清晰,符合逻辑)(共43张PPT)
时空观念
中外联系
中国 世界
阶段特征 (1)政治: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启良好开端。 (2)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成就与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并存,初步形成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国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4)外交: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战略策,取得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打开外交新局面。 (5)科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发现青蒿素等 (1)政治:美苏两国冷战加剧,欧共体成立,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非洲独立运动迎来高潮——“非洲年”。
(2)经济:战后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西欧、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三大中心;苏联模式逐渐僵化并日益成为苏联发展的阻碍
中外关联 美苏争霸深刻影响世界;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敌视、对抗逐渐走向正常化 考点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课标要求: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中共八大
召开 时间:1956年 地点:北京
内容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国民经济的调整
背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失误 原因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概况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 “左”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启示
①经济建设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②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国民经 济调整 为克服经济困难,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1961年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八字方针
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
课标要求: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建设 成就 经济 工业 ①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如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等;交通、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
交通 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续表
建设 成就 外交 中国恢 复在联 合国的 合法席 位 背景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在美国等国的操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续表
建设 成就 国防 陆军 陆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海军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②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③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④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2019年,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空军 ①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②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导弹 部队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主要任务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华东军区海军
辽宁舰
火箭军
续表
建设 成就 科技 “两弹 一星” 含义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研制 历程 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④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东方红一号
续表
建设 成就 科技 牛胰 岛素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 水稻 20世纪70年代, (“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还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义 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隆平
屠呦呦
考点3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
课标要求: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项目 史事 影响
经济 领导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实施“一五”计划 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军事 作出抗美援朝的正确决策 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续表
政治 推动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中共八大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随后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科技 重视发展尖端科学技术,如“两弹一星”等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巩固了国防,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重难突破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点4 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 ★★
课标要求: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人物 事迹 评价 时代精神
王进喜 1960年春,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为大庆油田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被誉为“ ”。以他为代表的石油工人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勇于创新
干一行爱一行,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 “解放军好战士” 铁人
雷锋
续表
钱学森 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两弹元勋”
邓稼先 毕生从事原子弹研究,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 被誉为“两弹元勋”
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带病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考点 5 “文化大革命” ★
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时间 1966—1976年
概况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严重 危害 ①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
②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
续表
主要 教训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认识
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②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贡献
时间 史事 贡献
1921年 参加中共一大 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924年 参加国民党一大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1927年 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推动中国革命逐渐走向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实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阶段
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1年 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始了创建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
1935年 参加遵义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参加瓦窑堡会议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续表
1938年 发表《论持久战》 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45年 参加中共七大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参加重庆谈判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1946—1949年 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 参加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史论结合: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国家发展
项目 标志性事件 人物 指导思想 意义
第一次 辛亥革命(醒过来)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 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站起来)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三大改造后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次 改革开放(富起来)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
【观点论述】
史实:(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领导三大改造,使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邓小平领导了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
结论:综上所述,杰出人物推动国家发展,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担当,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原创]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召开的这次党的代表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指的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2.提升题☆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3.跨学科·数学下表是1957年与1960年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 )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B
项目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增长率
1957年 1960年 农业 43.3% 21.8% -22.8%
轻工业 31.2% 26.1% -4.7%
重工业 25.5% 52.1% 22.3%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与1957年相比,1960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出现了明显下降,农业、轻工业总产值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增长率也较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B项正确。
4.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
5.时事热点题[2024宿迁二模]2024年“两会”期间,解放军空军和海军高级将领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先后表态,中国的轰20、第4艘航母没有技术瓶颈,很快亮相,很快就会公布。据此我们可以解读出的信息是 ( )
A.我国已经实现国防现代化
B.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巨大
C.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B
6.[2023青竹湖湘一模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说明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综合国力 B.国家利益
C.理论认识 D.国际秩序
A
7.每年的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那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它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
8.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也被称为原始史料,包括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
A.小历同学的课堂笔记
B.纪录片《袁隆平》
C.图书《袁隆平》
D.袁隆平留下的研究手稿
D
9.[2023梅州一模改编]2025年5月30日是我国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下面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是 ( )
A.发现青蒿素
B.人造地球卫星
C.“两弹一星”
D.“神舟五号”飞船
A
10.毛泽东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各类科学指引,也为此后我们党的理论创造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这旨在说明毛泽东思想的 ( )
A.内容
B.作用
C.特点
D.性质
B
11.家国情怀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复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祖国大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共同谱写的中国精神是 (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C.崇尚科学、不懈探索
D.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A
12.时空观念口号、标语往往都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烙上时代的印记。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④“分田包干到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口号标语,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时的口号标语,③是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口号标语,④是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口号标语。按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①③④,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探究性学习某学校组织“湖湘名人故居游”研学旅行,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行程一起去探究吧。
【研学目的地之一】双峰县荷叶镇,参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以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哪些作用
【答案】(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研学目的地之二】韶山市,参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在纪念馆内还发现了以下几幅图片:
(2)1921年,28岁的毛泽东在图2所示的建筑物里参加了哪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3)观察图3,与毛泽东会师握手的领导人是谁 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创造性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答案】(2)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答案】(3)朱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在图4所示的会议上,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在湖湘大地上,还有许多名人故居,见证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近代开眼看世界的魏源、再造民国第一人蔡锷、辛亥革命的先驱黄兴、人民公仆刘少奇、横刀立马的彭德怀等,这些湖湘名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5)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国忧民,敢于斗争等。(言之有理即可)(共75张PPT)
时空观念
板块综述
中国现代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1949~1956年底)与社会主义社会时期(1956年底至今)两个历史阶段,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阶段特征
政治领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从建立到遭受挫折再到不断健全完善。
经济领域:从自力更生到全面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
科技领域:国防、航天、农业、医学等方面成就突出,科技创新不断加强。
外交领域: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硕果累累。
2.主要线索
(1)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
(2)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两大任务:独立、统一;富强。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对基本矛盾
①1956-2017年: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2017年至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线索梳理
历史时期 阶段特征 重大史实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次庆典: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两项巩固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军事)、土地改革(经济)
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两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两个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项经济建设计划: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一项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两大外交原则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续表
探索时期(1956—1976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次会议: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两次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三大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三项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氢弹)、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现青蒿素
四位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
续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个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件大事: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对外开放
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一个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项航天成就:神舟一号、神舟五号、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祖国统一三件大事: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一项外交成就:中美建交
一个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三项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续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 一项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条路线:新时代强军之路
五大建设成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时空观念
中外联系
中国 世界
阶段特征 (1)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2)经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3)军事: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新中国的安全。 (4)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1)政治: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2)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中外关联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新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工业化基础,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议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续表
内容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共同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
标志 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 意义 国内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开国大典[史料实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
国际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的力量 考点2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课标要求: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1.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关系上
概况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军事上
背景 ①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②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陆地: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空中: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海上: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部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 彭德怀
经过 ①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②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上甘岭战役。 ③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续表
英雄人物 黄继光 事迹:在 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邱少云
事迹: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意义 (1)对中国:①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②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对世界: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上甘岭战役
3.土地改革——经济上
原因 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史料实证:反映了土地改革顺应了人民意愿,实现了农民千百年来拥有土地的愿望
范围 新解放区 时间 1950—1952年底 法律 依据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
续表
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 ①政治上: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启示 ①农业关系国计民生,要重视“三农”问题;
②制定国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③一定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地主阶级
考点3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
课标要求: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人民代 表大会 制度 确立 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①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②主要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领导机构
续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法律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③意义: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意义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
续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 标志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组织 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区 域自治 制度 背景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确立 ①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被载入宪法。
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续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施 情况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地位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 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续表
共同繁 荣发展 措施 意义
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续表
家国情怀: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1)内涵: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意义: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考点4 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及外交成就 ★★★
课标要求: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1.“一五”计划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 [史料实证]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感慨
时间 1953—1957年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续表
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得到苏联的援助,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 基本 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八下课本P2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重工业
续表
建设 成就 (1)工业方面: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其中代表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2)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重难突破
比较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项目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28—1937年 1953—1957年
重点 都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结果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者联系 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经验,并得到苏联的援助 2.三大改造
时间 1953—1956年底 内容 农业 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
(八下课本P23)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采取企业 的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续表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八下课本P25)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家国情怀: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意义 ①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新中国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也标志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经济;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增长 不足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重难突破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时间 标志性事件 社会性质变化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 新中国的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 政策 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外交政策 具体 表现 同苏联等 国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
续表
具体 表现 “求同存异”方针 提出 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
作用 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要点笔记
[拓展提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认识
①新中国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史料实证]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 德 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解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在近代被西方列强任意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微点拨]
1.结束我国 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结束我国2000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2.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从封建地主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实质上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仍然是私有制。
[拓展提升]近代以来促成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大事件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经济上,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拓展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我们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2)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始终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必须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4)夯实中华民族銦绫窿铲裉瀦 鞫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微点拨]
1.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改变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土地私有→土地公有)。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拓展提升]“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①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②“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原料、劳动力、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
[微点拨]“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和“异”的内涵
(1)“同”:①历史经历相同:都曾经遭受过、并且仍遭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②面临的问题相同:都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国家经济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
(2)“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
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史事 主要内容 影响 土地所有制 认识
国共对峙时期1927—1937 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①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的基地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续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2 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民土地所 有制(私有制)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 农业合作化 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现集体经营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续表
1958年 开始 人民公社化运动 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 ③要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978年 开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二、史论结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正确的道路
【观点论述】
史实:(1)1840 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都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正确的道路。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走“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的城市革命道路,未能成功。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逐渐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使中国富起来、强起来,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真正实现民主富强。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湖南]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2.[2024扬州]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B项正确。
3.[2024福建]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C
4.提升题☆[2024达州]下表是1949—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据此可以看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是 ( )
A.继续革命,解放全中国 B.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C.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时间 标题 部分内容
1949年1月1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1951年1月1日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中国人民必须在一九五一年努力发展土地改革工作
1953年1月1日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1月1日将革命进行到底”“1951年1月1日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1953年1月1日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土地改革以及抗美援朝等,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
5.漫画题漫画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反映,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A
6.[2024兰州]湖南雷锋纪念馆介绍:1955年的春天……雷锋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入社申请书……雷锋坚定地回答:“这些田都是党分给我的,我坚决听党的话,走合作化的道路。”材料反映出雷锋参加了 (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包产到户
C
【解析】根据题干“1955年的春天……雷锋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入社申请书……走合作化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雷锋参加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情形。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
7.[2024武汉]“当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的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得益于 (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8.唯物史观[2024重庆A卷]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C.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随之全面展开,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A项正确。
9.[2024天津]画报和邮票都是历史的载体。图3展示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场面,背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反映了 ( )
A.人民民主的原则
B.民族团结的愿望
C.婚姻自主的权利
D.政治协商的制度
A
图1 《人民画报》(1950年) 图2 《人民画报》(1950年)
图3
纪念邮票(1954年)
封面人物中手握方向盘的是新中国首位女拖拉机手 封面人物是手捧丰收稻谷的老农民 穿着工装的女工正在往票箱中投选票
【解析】根据题干“穿着工装的女工正在往票箱中投选票”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场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A项正确。
10.[2024福建]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治州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中的一级。自治州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依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节假日安排,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涉及边疆开发、节日活动、旅游行业等信息,排除B、C、D三项。
11.时空观念[2023陕西]下列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是 (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A
二、非选择题
12.提升题☆☆☆[2024湖南]湖湘大地是一方红色热土,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徐特立便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事件
1877年(出生) 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五美乡(今长沙县江胥俱)
1898年(21岁) 经常阅读《湘报》(该报广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一度以康(有为)梁(启超)的信徒自居
1911年(34岁) 找革命党人了解革命形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加入同盟会
1919年(42岁) 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续表
——根据《徐特立年谱》整理
1927年(50岁)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
1934年(57岁) 参加长征
1937年(60岁) 筹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动员群众支援抗日战争
1949年(72岁) 出席开国大典
1954年(77岁) 以湖南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8年(91岁) 在北京逝世
(1)根据材料,指出徐特立从“康梁的信徒”转变为“孙中山的追随者”所体现的思想变化。
【答案】(1)徐特立从“康梁的信徒”转变为“孙中山的追随者”,这一变化体现了他的思想从维新变法转变为民主革命。他逐渐认识到,仅依靠改革政治体制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结合材料中徐特立参与的历史事件,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性。
【答案】(2)①他经历了多次战争和长征的考验,这显示了革命过程中的武装斗争的残酷性;②他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跨度长,从戊戌变法到开国大典,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说明了革命的长期性;③他参与革命的任务也非常繁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3)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试分析使徐特立救国主张多次转变的因素。
【答案】(3)①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他不断调整自己的救国主张,以适应时局的变化;②他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不断接触新的思想和理念,从而对自己的救国主张进行反思和调整。③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是促使他不断转变救国主张的重要因素。
13.[2024烟台]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忠实书写者,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读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除了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外,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国际又派人来华开展工作,成立全国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工作遂正式启动。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摘自《一大首聚 开天辟地》,载《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3月8日
(1)概括材料一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条件。
材料二
——整理自《追寻党指挥枪的三个历史节点》,载《解放军报》2021年6月4日
【答案】(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挥枪”发端于南昌起义、定型于古田会议的依据。
【答案】(2)依据:在南昌起义中中国共产党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材料三 在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政府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而且受到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普遍欢迎。中国人民知道自己的胜利具有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已经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协助下,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和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统治,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自由幸福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1950年元旦社论《完成胜利 巩固胜利 迎接一九五零年元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事件“空前”和“伟大”的理由。
【答案】(3)理由: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四 美帝国主义者在九月间纠合其可能纠合的最大兵力在仁川登陆,占领平壤,并向我国东北边境汹涌前进,直至鸭绿江边。美国空军连续侵入我国东北领空轰炸扫射,这种对于中国领土的放肆的霸占和对于中国安全的放肆的威胁,迫使中国人民不能不积极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并且不能不以志愿行动援助朝鲜人民驱逐美国侵略军,以便保障我国的大陆的安全……那么,我们能否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呢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答复道:完全能够!
——摘自《人民日报》1951年元旦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志愿行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答案】(4)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