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 课件+ 教学设计 +预习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 课件+ 教学设计 +预习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17:14:36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两茎灯草
任务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自读课文,感悟吝啬
品读人物,体会写法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总结提炼,牛刀小试


作者简介
吴敬梓 (1701—1754) 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代表作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多音字

jiàn
jiān
国子监
监生
监视
监考
词语解释
一声不倒一声:倒,“断”“完结”的意思。
已后:原著中的词,同“以后”。
记念:原著中的词,意思是“惦念,挂念”。
诸亲六眷:原著中的词,意思是“总称所有亲戚”。
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PART 01
01
激趣导入
猜一猜
古人云,观其行,闻其言,必知其人。这学期,同学们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猜猜他们都是谁?
01
激趣导入
猜一猜
TA是谁?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
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水浒传》
01
激趣导入
猜一猜
TA是谁?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会七十二变。
(孙悟空)《西游记》
01
激趣导入
猜一猜
TA是谁?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诸葛亮)《三国演义》
01
激趣导入
猜一猜
TA是谁?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林黛玉)《红楼梦》
>
这些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经典人物,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典人物
01
激趣导入
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01
激趣导入
看看下面的文字,说一说从中你读出来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严监生的确有钱。设想一下,这样有钱的人在临死前一般会做些什么?
01
揭示课题
但是,这个人却在临死前做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两茎灯草》。
自读课文
感悟吝啬
PART 02
02
感悟吝啬
借助文中注释
这是一篇白话文,有些字词的意思难以理解,请自由读课文,找到不理解的词并做记号。
借助文中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方法回顾
02
感悟吝啬
1. 找出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
2. 用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学习提示一:
奄奄一息、无药可救、危在旦夕……
02
感悟吝啬
严监生未了的心事是什么,作者描写了他伸着两个手指头,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呢?面对严监生的两个手指,诸亲纷纷猜测,他们是怎么猜的,严监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完成表格。
学习提示二:
02
感悟吝啬
人物 猜测内容 严监生的表现
大侄子
二侄子
妈妈
赵氏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
把头摇了两三摇。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02
感悟吝啬
除了灯草还是灯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样一个家财万贯的人临死前牵挂的不是亲人,
而是——( );
不是银子,而是——( );
不是舅爷,而是——( )。
两茎灯草
两茎灯草
两茎灯草
守财奴、吝啬鬼、爱财如命
品读人物
体会写法
PART 03
03
体会写法
同学们,作者用短短三百多字就把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面对诸亲六眷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再来找一找,读一读。
[思考]
03
聚焦严监生的表现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同样是摇头,如果全部换成“他把头摇了摇”,你们认为如何?
不行,没有层次上的变化,没有进一步写出严监生生气甚至绝望的心情。
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严监生怎样的情绪变化?
着急
失望
绝望
安心
03
猜人物内心
严监生听了诸亲六眷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又会说什么呢?




A.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他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体会写法
描写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细节,抓住动作、神态等描写,这样刻画的人物就会入木三分,栩栩如生,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总结提炼
牛刀小试
PART 04
04
总结提炼
《儒林外史》非常经典,而严监生又是《儒林外史》中非常经典的人物之一。一提到吝啬,我们就会想到(严监生),一说到严监生,我们就会想到他的经典动作(两根手指)。由此可见,描写人物要选择典型事例,同时将其写具体。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有很多,要选取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选择典型事例+具体描写
04
牛刀小试
描写人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让笔下的人物更真实。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生活中熟悉的人的招牌动作。
1. 有生动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2. 同一动作有细微变化,能层层深入;
3. 能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特点。
评价标准(自评+互评)
04
牛刀小试
1. 阅读《儒林外史》;
2. 阅读《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
临死的片段。
阅读描写“吝啬鬼”的名著
04
拓展阅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两茎灯草
◆ 课时目标
1.认识“嘎、绊”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体会《两茎灯草》中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说出人物特点。
一、链接所学,导入新课
1.链接所学,引导学生回顾人物形象。
导入: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意志如钢的刘伯承、不徇私情的毛主席、舍己为公的方志敏,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人物形象)
预设: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2.揭示课题,解释一组的含义。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认识一组新的人物形象,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人物描写一组》。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
(2)引导学生理解“一组”的含义。“一组”表明不止有一篇课文、一个人物,这里的一组告诉我们本文是由多个选段构成的。提问:谁来说一说是由哪几篇文章或片段组成的,分别刻画了谁?选自哪几本文学作品?
预设:本文由《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这三篇文章构成的。《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主要人物是小嘎子。《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主要人物是祥子。《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主要人物是严监生。
3.组织学生继续交流,思考三个选段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
预设:《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4)根据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归纳三个选段,让学生知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摔跤》和《两茎灯草》,这两个选段都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深入感知,概括形象
1.走进《两茎灯草》,概括内容。
(1)让学生轻声朗读《两茎灯草》,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预设:主要写的是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他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
(2)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监”:在“监考”“监督”中都、读作“jiān”,在“监生”“国子监”中读作“jiàn”。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的语句。
(1)在这一个选段里,作者运用了很多动作描写塑造严监生形象。引导学生找出描绘其动作的语句,并将其中的动词圈画出来。
(2)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人物 猜测内容 严监生的表现
大侄子 两个亲人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 两笔银子 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 两位舅爷 把眼闭着摇头,那只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 两茎灯草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3)组织学生继续交流,归纳严监生的经典动作。
(板书: 伸着两个指头 摇头)
3.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心理变化,概括形象。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引导同学分析严监生的心理变化。
预设:着急——生气——失望——满意
(2)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动作,结合其心理变化,来概括严监生的形象特点。
预设:极度吝啬。
4.小结:本文对严监生的动作细节进行了精准捕捉,将其吝啬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5.引导学生讨论《摔跤》和《两茎灯草》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示:《摔跤》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比如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动作紧凑不间断,展现了小嘎子的机灵特点。《两茎灯草》是围绕着关键动作进行刻画,比如严监生“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反映人物心理,展现了严监生吝啬的本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3 人物描写一组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中介绍了 、 、 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2.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 ,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 的特点。
3.读一读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

4.你觉得这位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答案:
1.用尺测量 用手量 测量腰带的长度
2.笑 平易近人
3.因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解决了问题,而且教学方法富有创造性。
4.我觉得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老师。
普通人(节选)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 ”——他这么保证。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 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 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 ”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梁晓声《普通人》节选
1.标题的“普通人”指的是( )
A.“我” B.李文化 C.父亲 D.导演
2.作者说父亲的端坐“很特别”,父亲是怎样坐的?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父亲的端坐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4.文章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你找出一处加以分析。
答案:
1.C
2.画: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3.做事情认真、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他人着想。
4.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
分析:通过写旁人对父亲的评价,使父亲的性格更加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