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灯光核武器所做的重大贡献。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梳理了邓稼先生平经历,理清了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了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了邓稼先忠厚平和、纯粹无私、舍己为国等崇高品格。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透过细节描写,并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基于此,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拟以“拳拳爱国心 悠悠朋友情”为主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研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深入感受邓稼先的崇高品格,聚焦文章充满深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浓烈情感,感受本文独特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研读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
思维发展:品析语句,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两人的深厚情谊。
创意表达:朗读课文,了解行文特征,学习独特的表达风格。
教学重点
1.研读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
2.朗读课文,了解行文风格,学习独特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行文风格,学习独特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代表分享第一课时作业给邓稼先写的颁奖词,师生评议。
二、聚焦细微处
1.通读课文,思考: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可是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预设——
原因有三: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其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作者从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其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
(引导学生明白,写作时应该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很少详细介绍并不代表没有详细介绍,文章还写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请找出这些细节反复研读,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因第一课时已经重点研读了第三部分,故本问题指向文章的第四五部分。)
预设——
第四部分中,当“我”询问邓稼先寒春是否参加了中国原子弹设计工作,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领导人,对“我”提出的问题完全有能力第一时间给出答复,但邓稼先并不急于否定,而是说要去求证,这既有出于保密的工作需要,也表现出他严谨的专业态度。稼先回复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任何”二字,掷地有声,说明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五部分中,核试验发生意外,人们劝邓稼先回去,他说,“我不能走”,就算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依旧从容应战,让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强烈的爱国情怀。(指导学生采用不同重音的方式反复朗读“我不能走”一句,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三、品悟动情处
1.文章主要是为了展现邓稼先的重大贡献,可是在文章第五部分,作者为何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预设——
渲染环境氛围,《吊古战场文》描绘了古战场荒凉凄惨、阴森恐怖的景象,生动地渲染出邓稼先等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的恶劣与艰苦,突出了工作的不易。
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吊古战场文》所营造的悲壮氛围,烘托出邓稼先等人为了国家利益,不顾艰难险阻,毅然投身于科研事业的伟大形象。
深化文章主题,引用《吊古战场文》将邓稼先的工作与历史上的战争和保卫国家联系起来,表明邓稼先等人从事的核武器研究工作与古代将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一脉相承,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增添文化底蕴,《吊古战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引用它为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戈壁滩的荒凉凄惨和阴森恐怖,感受文章主旨)
2.相隔万里,因为工作的原因,杨振宁和邓稼先少有联络,再加上保密需要,对于邓稼先经历的一切,杨振宁只能猜测,请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感情?
预设——
语句:“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感情:敬佩与赞叹之情、心疼与担忧之情、感激与怀念之情、自豪与骄傲之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语句,切实做到入情入境。)
3.除了这些语句,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感情?
(聚焦文章第六部分。)
预设——
深切怀念,高度评价,无比崇敬……
四、赏析精美处
1.跳读课文,用波浪线标示出你认为美妙的语段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分享。
(开放性问题,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用语之美,言之成理既可。)
2.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预设——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3.邓稼先是奇丈夫,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奇在何处?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此问题很有难度,教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学习支架,采用鼓励性评价用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设——
结构奇、选材奇、手法奇、语言奇、形式奇……
五、传承高尚处
如今的世界,触目皆是美好,我们该如何学习邓稼先的精神?
预设——
祖国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作基础,没有国家的强盛作后盾,那有小家的和平与安宁,那有个人的幸福与温馨。让我们胸怀祖国与人民,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念,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舍小家顾大家,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课堂小结
马革裹尸的战场,蓬断草枯的沙漠
埋葬同事的心情沉痛却不会迷茫,因为燕然未勒归无计
方案签字时从不会颤抖,因为充足的知识积累
检测信号时坚定地留下,因为身为院长的责任担当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巍峨昆仑
他是真正的奇丈夫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2.小练笔:身边的“邓稼先”。
板书设计
奇人 坚定意志 无私奉献 高度责任感 严谨专业态度
邓稼先 奇情 敬佩赞叹 心疼担忧 感激怀念 自豪骄傲
奇文 小标题结构 对比手法 长短句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