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一部分 教材核心考点特训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核心知识·蓄能特训
典例串线·考点特训
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艾滋病
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如图①②) 皮肤和______ 阻挡________、杀菌
(分泌物)、阻挡和清扫异物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第二道防线 (如图③④)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__________ ________能使病菌溶解,_______
___能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__________(如淋巴细 胞)和__________(如胸腺、 淋巴结和脾脏) 产生______,清除抗原或使病原
体失去致病性
黏膜
病原体
吞噬细胞
溶菌酶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抗体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由遗传因素决定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点 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 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起作用
器官 皮肤、黏膜等 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防线 第________道防线 第____道防线
举例 人患炎症时,白细胞增多 被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
疫苗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会 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一、二
三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______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2)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__________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
殊________。
(3)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①抗体具有______性,只对相应的抗原起作用。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或使病原
体失去致病性。
③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抗体
淋巴细胞
蛋白质
专一
4.免疫
(1)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______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
成分。
(2)功能: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______,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
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防御
抗原
(3)免疫异常
①过敏反应: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的刺激下,
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原相当于______。如有人注射青霉素后发生休克,有人吸
入花粉或尘土后发生哮喘。
②排斥反应:移植的器官相当于______,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
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移植
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若不能抑制排斥反应,器官移植将会失败甚
至导致患者死亡。
抗原
抗原
5.计划免疫
(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
计划地给儿童及青少年______,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2)原理:计划免疫应用了____________。
(3)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__________。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
的抗体,使人获得______性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百白破
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
疫苗
接种
特异性免疫
预防接种
特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各种________(造成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特点:主要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3)常见的传染病及传播途径
病原体 主要传播途径 病例
病毒性传染病 病毒 飞沫和接触等 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狂犬病、
流行性腮腺炎等
细菌性传染病 致病细菌 空气等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百日咳、白
喉、伤寒、淋病等
寄生虫病 寄生虫 蚊虫叮咬、体表 接触和消化道等 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蛲虫
病、丝虫病
2.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者缺一不可)
概念 举例
传染源 能够散播________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受感
染的动物等
传播途径 ________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 物所经过的途径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
播(如苍蝇、蚊子)等
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____而 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病原体
病原体
免疫力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五早一处理”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包括疑似病人和亲密接触者)及对患病动物的处理。
②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消毒、通风、消灭媒介生物、海关检疫、
禁止进口血液、封锁交通、戴口罩(阻断空气传播)、穿隔离服、使用一次性注射
器等。
③保护易感人群:在特异性措施方面,预防接种使人产生或提高特异性免疫力;加
强锻炼、提高营养、抗菌药物预防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要远离传染源。
3.艾滋病(简称 )
(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毒名称:艾滋病病毒 。
(3)存在场所: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等。
(4)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______传播、母婴传播。
(5)有效预防措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阻断__________。
(6)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如共餐、握手等,不会感
染艾滋病。建立一个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良好社会环境,并使他们得到关爱
与治疗,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血液
传播途径
安全用药
1.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非处方药:不需要医师处方,可直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_____”。
2.安全用药
(1)概念: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______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
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安全用药注意事项:用药前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包括药
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
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
(3)家庭用药注意事项:明确用药目的;不能过早停药;考虑身体状况;不能随
意更改剂量;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4)用药的几个误区:“将普通药当补药”“用药量越大、用药越多,疗效越好”“苦
药加糖,用茶送服”“迷信补药和输液”“中药、中成药无毒副作用”“病情稍好即停药”
“药越贵越好”。
剂量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1)资源的种类
①再生性资源: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森林等。
②非再生性资源:自然界的供给量有限,最终会枯竭的资源,如煤、石油等。
(2)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
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
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
(2)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
远影响。
3.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垃圾分类处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发展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减少化石燃料的
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4)植树造林:维持碳—氧平衡,减缓温室效应。
(5)退耕还林还草:减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
(6)加强对外来物种的引入和入侵的监测,避免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体的免疫功能
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构成,
它们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
___________的作用,如图B所示。
皮肤和黏膜
清除异物
(2)体液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
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3)以上四幅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用图中字母A、B、C、D填
写)。
(4)得过水痘的同学不再患病是因为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了__________,
从而使人体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______。这种蛋白质能与__________进行特
异性结合,最终被图C中的 细胞所清除。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
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作____________。基于这个基本原理,开发
出疫苗帮助建立免疫防线,注射疫苗属于防御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
淋巴细胞
抗体
水痘病毒
特异性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
(2024宿迁中考)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
物质等,对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
设置了“三道防线”,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 )
D
A.皮肤和腔道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024烟台中考)研究发现,
疫苗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潜力。如图表
示利用癌细胞制备纳米疫苗引发小鼠免疫
反应的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A.纳米疫苗就是癌细胞
B.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C.该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D.小鼠体内检测到死亡的癌细胞说明纳米
疫苗有效
(2024青岛市北区一模)如图Ⅰ和Ⅱ
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
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
( )
C
A.病毒第二次侵染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能快速反应,产生大量的抗体
B.人体本次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被该病毒侵染后所形成的抗体将终生留在体内发挥作用
D.病毒入侵后,人体会发挥监视、识别和保护等免疫功能
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甲分泌的抗体其成分是蛋白质
B.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C.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免疫功能过强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可能产生较强的排斥反应
(2024潍坊中考)“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功能来抗击癌细
胞的疗法。最初是因癌症患者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导致其免疫功能增强、存
活时间延长而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破裂死亡
B.癌症免疫疗法改变了癌细胞的遗传物质
C.酿脓链球菌主要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
D.癌症免疫疗法体现了人体免疫的防御功能
传染病及其预防
资料分析 (2023济南模拟)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四害”之一的蚊子传播引
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人体染上该病后会出现发热、严重头疼、呕吐、腹泻等症状,
少数重症者甚至会死亡,因此我们要做好登革热的预防。某社区宣传栏上列出了如
下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及要求或建议:一是消灭蚊幼虫,清除蚊虫滋生地。要求
家家户户齐动手,倾倒盛养富贵竹、万年青等的花瓶、花盆中积水,清洗根部,
天换水一次;在水池中放养鱼,吞食蚊幼虫。二是消灭成蚊。要求在室内使用
蚊香、灭蚊器等消灭成蚊,室外用灭蚊喷雾剂喷杀成蚊。三是做好个人防护。建议
睡觉时挂蚊帐或点燃蚊香,在郊外时涂抹驱蚊油等,防止被蚊子叮咬。
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
(1)登革病毒属于______病毒(填“动物”“植物”或“细菌”);其结构简单,无细胞
结构,只能营______生活。
动物
寄生
(2)蚊幼虫生活在____中,其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均与成蚊有显著差异,由此可
知蚊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发育;水池中的鱼吞食蚊幼虫,体现了生物之间的
_______关系。
水
完全变态
捕食
(3)从预防传染病角度来看,杀灭携带登革病毒的成蚊属于______________,可
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4)为预防登革热,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及家居卫生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及社区的卫生大扫除活动;主动参与预防登革热的宣传活动等
(2024绥化中考改编)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下列疾病中不属
于传染病的是( )
C
A.乙肝 B.艾滋病 C.近视眼 D.肺结核
(2024陕西中考)霍乱是由不洁食物和饮水中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
腹泻传染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霍乱弧菌没有细胞结构 B.防止水源污染是预防霍乱的有效措施
C.霍乱通过空气传播 D.不洁食物和饮水是霍乱的传染源
(2024宜宾中考)学校为了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采取了多项措施。下
列措施和作用对应关系最恰当的是( )
选项 措施 作用
A 接种流感疫苗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 对学生进行检查,发现病例后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控制传染源
C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保护易感人群
D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切断传播途径
B
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表示病原体,据图
分析合理的是( )
甲 丙
C
A. 只包括细菌和病毒
B.甲表示切断传播途径
C.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D.保护丙的措施只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安全用药
如图是某同学外出旅游时,所携
带的药品的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根
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说明书有“ ”标志,说明该药为
__________。
非处方药
(2)你认为此药应在_______________(填日期)之前使用。
(3)你在购买此类药品时,应仔细阅读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功能主治、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26年2月15日
生产日期
保质期
用法与用量
(4)如果是外出旅游,下列哪项不是家庭小药箱必备的常用药?___。
B
A.碘伏 B.螺旋藻 C.创可贴 D.感冒冲剂
(2024广西中考)如图是家庭常用药碘酊的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下列
用药方式不安全的是( )
B
A.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 B.既可以外用也可口服
C.不用于口腔黏膜的消毒 D.用棉签蘸取少量药物涂搽
(2024陕西中考)小秦近期消化不良。依据药品说明书部分信息,你
推荐的药物,其说明书是( )
A
A. B.
C. D.
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
度为 ,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
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
脉抽血,测得平均血药浓度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B
A.甲组服药 后,血药浓度最高
B.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
C.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
D.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解析:由图可知,甲组服药 后,血药浓度最高;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
间更早;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A、C、D正确。分析图中信息可
知,乙组服药后,血药浓度扩散低于 。所以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
间隔 ,B错误。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综合考查 (2024潍坊中考)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
(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通过
某些绿色植物(如豆科)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枝
叶部分,以达到修复的目的。茶树害虫茶细蛾等会对茶树造成危害,治理过程中科
研小组放养适量的鸡,构建了“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
(1)茶园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输入其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研究发现,以茶细蛾为食的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远大于其他生物。蜘蛛体内
重金属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在食物链中处于较高的营养级,它们通过捕食茶细蛾等含有重金属的生物,将重金属富集在自己体内
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3)修复过程中,科研小组选择大豆进行茶、豆间作,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
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分析,构建“茶园养鸡”生态农业模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方面即可)。
大豆吸收重金属并固定氮,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4)为解决茶园的用水问题,科研小组研发了污水处理池,示意图如图,生活污
水经处理后,出水口水质达到用水标准。据图分析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污水经过多级处理,去除了有害物质,达到了用水标准
(2024上海中考)下列各种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是( )
A
A.草原进行轮换放牧 B.农业生产大量施用杀虫剂和除草剂
C.长期使用含磷洗衣粉 D.垃圾混合丢弃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
农业的一种生态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B
A.种植豆科类作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B.该模式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生态系统
C.牲畜能促进物质循环
D.这种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实验探究 (2023泰安中考)微
塑料污染是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之一。研究
人员选用大小、生长状况等均相同的幼鲫鱼,
分组饲养在不同浓度微塑料水体中,在相同
条件下养殖60天后,记录体长及体重的增长
量,计算增幅平均值,结果如图。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C
A.不同浓度微塑料水体中应饲养数量相同的多条鲫鱼
B.微塑料浓度为0的一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微塑料浓度高于0.18克/升时,鲫鱼体长不再增长
D.微塑料浓度越高对鲫鱼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2022益阳)为研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了杨树作为研
究对象,以杨树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年轮宽度为观测指标,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每公顷地上部分生物量
各部分 受害材 健康材 降低百分率/%
树干 27.68
树皮 26.28
树枝 39.22
树叶 31.36
总计 30.37
D
A.受害材平均年轮宽度变小 B.酸雨降低受害材地上部分生物量
C.酸雨对杨树树枝的影响最大 D.酸雨对所有植物生长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