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第一部分 教材核心考点特训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核心知识·蓄能特训
典例串线·考点特训
重点实验特训
黏膜 肺泡 膈肌 肋骨 浑浊 气体扩散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的结构
2.呼吸系统的功能
(1)呼吸道
①对空气的处理
温暖: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湿润:黏膜分泌黏液,可湿润空气。
______:鼻毛能阻挡灰尘、黏液可黏附灰尘等。
②呼吸道以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2)肺:是______ 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单位是______。
清洁
呼吸
肺泡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两多:肺泡的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既增加了气体交
换的面积又保证呼气时肺泡回缩到原来的状态。
②两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间
进行气体交换。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实验
3.呼吸运动示意图
4.呼吸运动的过程
5.常见的呼吸过程曲线图解读
Ⅰ.
① 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入肺,表示吸
气过程;
② 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表示呼
气过程;
③曲线中与外界气压线重合的点(、、 点)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如
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 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Ⅱ.
① 段表示肺的容积逐渐增大,肺内气压下降,气体入肺,即吸气过程;
② 段表示肺的容积逐渐下降,肺内气压升高,气体出肺,即呼气过程。
Ⅲ.
①吸气时三处气压大小比较: ;
②呼气时三处气压大小比较: 。
Ⅳ.
①甲 乙:膈顶部下降,表示吸气,甲表示吸气开始的瞬间;
②乙 甲:膈顶部上升,表示呼气,甲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过程: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
___________完成的。
2.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
扩散作用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当吸入的空气进入肺泡后,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
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2)表示方式
肺泡 血液
(3)变化: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______血 ______血)。
静脉
动脉
4.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由于组织细胞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多,故含
氧量多的血液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通过不断______进入到组
织细胞中,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2)变化: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______血 ______血)。
人体肺泡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路径:出肺泡(1层肺泡壁细胞)
进入血管(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 进、出红细胞(1层红细胞) 出血管
(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 进入组织细胞(1层组织细胞膜)。
扩散
动脉
静脉
5.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对比
(1)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______,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无论是吸入的气体还是呼出的气体,含量最高的都是______,且氧气的含量
都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减少
氮气
四、呼吸运动、呼吸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1.呼吸: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
2.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联系:呼吸运动完成了呼吸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肺的通气;呼吸为呼吸作用
提供氧气,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1.能量的摄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17.15、 (单位:千
焦/克)。
2.能量的释放:有机物氧化分解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细胞内的呼
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3.意义: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4.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活动强度等。
呼吸保健与急救
1.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影响的主要因素: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
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等。
(2)改善的根本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2.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损害呼吸系统;严重损害人体的多种器官、系统,如神经系
统;损害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3.人工呼吸
(1)概念: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______有节律地扩大和缩
小,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
(2)常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
①使被救者仰卧,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将被救者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保持其________通畅。
②将被救者颈下垫高,头后仰。救护者跪在被救者的一侧,左手掌压住被救者的额
头,拇指和食指捏闭被救者的鼻孔,防止吹气时漏气,同时,右手食指和中指抬起
被救者下颌。
胸廓
口对口吹气法
呼吸道
③用纱布或手帕盖在被救者的口鼻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被救者的______用力吹入。
④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口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3)成功的关键: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________次。
(4)成功的标志:被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__________,并且气体能够从
口部排出。在实施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寻求及时有效的救治。
口部
略有隆起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综合考查 如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共同构成了________,该结构有骨或______做支
架,从而能够保证气流通畅。
呼吸道
软骨
(2)图中的[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____的场所。
(3)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___]____,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
以免食物进入[___]______,引起猛烈咳嗽。
D
肺
气体交换
咽
气管
(4)鼻腔中前部生有鼻毛内表面的黏膜分泌黏液,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_________,
这些结构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所以说用鼻呼吸比用口
呼吸好。
毛细血管
(5)平常所说的痰主要是在气管和[___]________中形成的,因为痰中含有能传
播传染病的微生物,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C
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下列关于呼吸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A.痰的形成部位是气管、支气管
B.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C.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传统文化 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
A
A.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B.鼻 咽 喉 支气管 气管 肺
C.鼻 支气管 咽 喉 气管 肺
D.鼻 气管 支气管 咽 喉 肺
流感高发季节,人们经常会出现咳嗽、卡痰的现象,下列关于痰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A.痰最初在肺部产生
B.黏液由气管中的腺细胞分泌
C.痰由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组成
D.气管表面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便于将痰排出体外
识图综合 图一是模拟膈肌的运动
示意图,图二是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
变化曲线。结合所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A中,结构②模拟________,结构④模拟______。此模型的弊端是只能演
示结构④的______径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的状态变化。
支气管
胸廓
上下
(2)图一B中,膈由向 运动时,膈肌______(填“收缩”或“舒张”),导致肺内气
压______。此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可用图二的_____(填“”“”或“ ”)
曲线表示。
收缩
减小
情境设问 如图是某人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
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处于呼气状态的是( )
D
A. B. C. D.
解析:图中 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吸气时
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扩大;肋间外肌收缩,胸骨肋骨上移、胸廓的
前后径、左右径变大,胸廓容积变大。 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肋
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
(2024滨州中考)图甲、乙表示人体呼吸时的不同状态,图丙是肺容
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甲状态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
B.由甲到乙,对应曲线、 段
C. 点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 表示完成了两次完整的呼吸运动
情境设问 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下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
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当救助者在图中所示的用力点用
力时,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D
A.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C.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D.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图像辨析 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
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D
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段表示呼气过程;
段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
气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点的数值是该同学剧烈活动时的肺容量,不一定是最大值,不正确。
段肺容量逐渐增大,表示吸气,不正确。 段肺容量逐渐减小,表示呼气,膈肌处
于舒张状态,正确。 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正确。
识图辨析 如下表格是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表,如图是人体的气体交
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A
B
(1)表中___代表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两种气体出现变
化的原因是人体发生了图中的两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体交换。
B
②
肺泡与血液之间
④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2)图中 表示__________气体,经②过程后的血液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有氧运动能够保障人体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外界氧气至少透过___层细胞膜
才能被脑细胞利用。
9
如图表示人体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需要经过一层细胞
B.①代表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的过程,②代表氧气扩散到血液的过程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都增加
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其中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过程
有( )
D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1是发生在人体肺部或组
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其中甲
是肺泡或组织细胞的一部分,乙是毛细血
管,①和②是不同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
出方向。图2中四位同学关于图1的分析,
正确的是( )
D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 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A.①代表的气体在A过程中至少穿过两层
细胞膜
B.②代表的气体浓度最高的场所是组织细胞
C.C过程是借助于呼吸运动实现的
D.过程A和B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肺纤维化是由于药物副作用、严重
的外伤等引起的肺部炎症。如图分别为正常肺泡
和肺纤维化的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
图,箭头代表、 血管内的血流方向。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D
A.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
B.血管 内流动的血液为静脉血
C.肺纤维化会导致肺泡的壁变薄
D.肺纤维化的肺泡会影响气体扩散
解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
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A错误。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血
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所以从血管 内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B错误。肺泡
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纤维化会导致肺泡的壁变厚,
从而影响气体的扩散,C错误,D正确。
(2024平凉中考)下表为人体吸入、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变化,呼出气
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这些二氧化碳根本来自( )
气体的来源 不同气体的含量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包括水汽)
吸入的气体 78 21 0.03 0.97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2
D
A.肺泡 B.血浆 C.呼吸道 D.组织细胞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综合考查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的呼吸的问题: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要先清除其口、鼻内污物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时共同经过的器官是____。吃饭
时大声说笑会呛着,这是吞咽时__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所致。
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气体进出肺
咽
会厌软骨
(2)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被组织细胞用来分解________,从而获得生
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进行这一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________内。
(3)在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一百米赛跑后,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的变化是_____
___。
有机物
线粒体
都加强
正如汽车运动耗能,动物运动也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直接来自
( )
C
A.小肠的消化和吸收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D.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马拉松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一个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
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
( )
B
A.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 B.呼吸作用加快,能量释放多
C.血液流动加快,产生能量多 D.运动员体温本身比普通人高
实验探究 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人类提供能量。某社团探究同
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哪种所含能量多。他们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食物名称 花生仁 核桃仁
食物质量(克) ① 20
水量(毫升) 30 30
温度上升 2.2 3
(1)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表为社团小组第一次测得的数据,①处应填____。
(3)本实验应设置重复组,其目的是__________。
同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相比,花生仁含能量较少(多)
20
减小误差
(4)同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内储存着不同的能量。花生仁和核桃仁中主要的营
养物质是脂肪,人食用后,______分泌的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有利于脂肪的
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通过______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肝脏
呼吸
(2024济南市中区模拟)甲、乙两
同学分别利用如图所示A、B两套装置进行“测定
常见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各量取 水分别
放入A、B两装置中,整个实验过程严格按实验要
求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若用相同质量的花生仁进行实验,甲同学测得水温升高得多
B.将温度计底部与试管接触可准确测量水温变化
C.乙同学测得的能量值与种子中所含能量的实际值更接近
D.B装置实验数据更准确主要是因为种子燃烧更充分
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
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 1.1
C
A.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 B.每组食物必须燃烧完全后测量水温
C.同质量的以上食物,大米中能量最多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
呼吸保健与急救
如图所示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几个步骤,根据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要求,进
行正确的排序,并回答相关问题。
(1)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图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_________
_____(填字母)。
(2)清除被抢救者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保持呼吸道畅通
(3)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
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人工呼吸常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进行抢救。
(4)如果被抢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再从____排
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5)某人外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该病人损伤的血管类型是_____。
D图表示救护者采取指压止血法急救,由此判断伤口在___(填“”或“ ”)处。
胸外心脏按压
口
动脉
下列不利于呼吸系统保健的是( )
C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 B.不吸烟、不吸毒
C.用口呼吸 D.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欣闻春雪至,围炉煮新茶”是近期兴起的一种社交形式,但炉暖茶香
的温馨场景下可能暗藏危险:封闭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会升高,易出现一氧化碳
中毒。若遇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
B
A.胸外心脏按压 B.迅速开窗通风 C.进行人工呼吸 D.用力呼喊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微小颗粒物, 能通过
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从而影响全身各器官。以下与它进入血液无关的是( )
D
A. 的体积非常微小 B.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 D.呼吸道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2024内江中考)“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下列有关吸
烟及其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B.呼出烟雾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会变大
C.吸烟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造成损害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
实验 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提出问题】不同食物的热价有没有差异?
【作出假设】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
【实验原理】根据食物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能使水温升高来测定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实验中应该选择容易燃烧的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等。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30毫升蒸馏水,倒入大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单位: 。
2.用天平称量样品的质量( ,单位:克)并记录。
3.安装实验装置(如图)。用锡箔纸把加热与受热部分围起来,使样品燃烧所释放
的热量尽量多传给大试管。
4.用酒精灯点燃样品,迅速将开始燃烧的样品移到大试管下面。
5.等样品停止燃烧,立刻记录水的最终温度,单位: 。
6.计算样品的热价(使1毫升水温度每升高所需要的热量是 千焦)。
公式:
食物的热价
7.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其他食物的热价。
【实验结论】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
【实验拓展】
1.若实验发现等质量的核桃仁和花生仁燃烧后,水温升高几乎相同,则造成此结果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与它的实际热价(指1克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
来的热量)相差很大,则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桃仁没有燃尽(或核桃仁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到锡箔纸内或没有用核桃仁燃烧时火焰的外焰加热试管等)
部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或食物燃烧不充分或加热过程中试管也吸收了部分热量等)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不同
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否相同,他们对三种
食物:小麦、花生仁和黄豆所含的能量按
如图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测定,记录并计
算数据如表:
食物名称 小麦 花生仁 黄豆
质量(克) 1 1
初始水温 10 10 10
实验后水的平均温度 29 51 30
▲基础设问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的 应该是___,才符合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相同吗?
1
(3)该实验中测算食物中储存能量多少的依据是表格中______的变化;等质量的
小麦含淀粉较多、花生仁含脂肪较多、黄豆含蛋白质较多,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可
以得出如下实验结论:等质量的三种食物中,所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水温
花生仁
(4)实验装置中易拉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保温
▲拓展设问
(5)结果分析 如果水每升高需要吸收 的热量,可以测算出1克小麦的
能量是,低于相应的标准值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条)。
食物燃烧不充分、能量有散失、实验次数不够、易拉罐保温效果不好等
(6)知识延伸 花生仁中能够燃烧的物质属于________;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属于营
养物质中的________,主要有铜、镁、钾、钙、锌、铁、硒、碘等。当人体缺铁时,
易患____________。
有机物
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