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单选题(30分,每题2分)
1-5 CAABC 6-10 DDCBD 11-15 ACABB
不定项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6 ABD 17 AD 18 ABD 19 BCD 20 BD
非选择题(55分)
(11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丙酮酸(C3H4O3) NADH(【H】或还原型辅酶Ⅰ,可以多写ATP)
热能 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意思对即可)
(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和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
糖代谢发生障碍(或异常)
(3)
(2分,采分点:蔗糖到丙酮酸1分,丙酮酸到脂肪1分。请宽松给分。箭头上方写文字也可以,正确就给分。)
有氧运动消耗能量增多,因而可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进而减少其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途径,最终导致合成脂肪较少。(3分,蓝色文字为采分点)
22.(10分,每空2分)
(1)(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过敏原)刺激时
(2)样方法 800(1+a)b
(3)生物 广聚萤叶甲咬食豚草后,豚草通过提高防御性代谢物的分泌来抵御天敌,减少促进生长繁殖的代谢物的分泌,虽然豚草存活几率增加,但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3分,每句各1分)
23.(11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分,前三个都对给1分,细胞膜1分,多写囊泡不扣分,写线粒体扣1分);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信息交流)
(2)抑制(1分); 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或程序性死亡)
(3)研发激活物质A的药物(或开发存活因子类药物,或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宽松,意思对即可)
(4)将AD模型大鼠脑细胞分成A、B两组,A组加入适量人参皂甙Rg1溶液,B组加入等量二甲亚砜,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凋亡数目,计算凋亡率(自变量1分,因变量1分)
(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腺嘌呤和核糖 (不全不给分) 激素(糖皮质激素) 细胞因子 (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FN-γ)(2分,答对1个1分,多写正确可以,出现错误就不给分)
摄取(吞噬)、加工(处理)及呈递抗原(答全三方面) 辅助性
(3)增加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可多写: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4)长期的精神压力下,干扰素IFN-γ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TRF1后,促进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泌的ATP酶,水解ATP, 减少(或降低)胞外ATP含量,降低对抗原呈递细胞的刺激,从而降低炎症反应(3分,采分点是每个细胞、场所的变化,每答对一个细胞及相应变化,给1分;补充说明:ATP减少和对抗原呈递细胞的激活减弱答对一个就可以)
25.(13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碱基互补配对 磷酸二酯
识别序列短,特异性差,易与其他片段结合造成编辑出错,脱靶率高
(2)N植株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低,受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更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雄性不育可以减少去雄操作的工作量)(采分点: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低1分,结果现象1分)
(3)实验方案:将实验中F1植株与植株甲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3分,父本和母本1分,两次杂交实验1分,统计1分)
实验结果:F1植株做母本时,子代耐冷型:冷敏型=1:1;反交实验中,子代耐冷型:冷敏型=1:5(或冷敏型多)(2分)
(说明:只写出测交实验方案,结果1:1的,可以给3分;结果中不写哪组正交哪组反交,而写一组1比1,另一组1:5,或者冷敏多,也可以给分) 1
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生 物 学 试 题
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频发。肺炎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感染人体后常会引发支原体肺炎。临床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对支原体有很好的疗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6种
B.支原体细胞内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C.推测阿奇霉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支原体细胞壁的形成
D.肺炎支原体寄生在呼吸道细胞中,使细胞死亡而引发肺炎
2.动脉造影检测证明,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是由载脂蛋白、磷脂和胆固醇酯等组成,可将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进行分解排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题分析,HDL的元素组成为C、H、O、N四种元素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磷脂是构成膜结构的重要脂质,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脑、卵细胞及大豆种子中
D.一定范围内,高水平的HDL可降低高胆固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结构与功能观认为: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体积减小,核孔数量增多
B.细胞水分含量明显减少时,细胞的衰老速度加快
C.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较多,有利于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4.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和水等物质经肾小球滤过后,可被肾小管细胞重吸收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URAT1和GLUT9为尿酸盐转运蛋白,最新研究发现,芹菜素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有效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LUT9转运尿酸盐时需要消耗能量
B. URAT1属于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自身
构象的改变
C.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以自由扩散为主
D.推测芹菜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了URAT1和GLUT9的数量
5.植物具有“CO2的猝发”现象,指的是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后,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如图为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CO2吸收速率和遮光后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提高温度,A的面积可能会缩小
B.遮光后,叶片细胞内仍有ATP的生成
C.遮光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会升高
D.虚线区域代表遮光后短时间内除呼吸作用释放CO2,还有其他途径释放CO2
6.在正常分裂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活化导致Rb蛋白磷酸化,释放E2F,活化下游基因的转录,使细胞周期正常运行。随着细胞增殖,端粒的缩短会导致细胞内p53蛋白的活化,诱导产生p21使CDK失活,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引起衰老,直至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K的活化,可能促使E2F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与特定基因结合
B.通过破坏或缩短癌细胞中的端粒结构,促进癌细胞凋亡来治疗癌症
C.分析可知,控制p53蛋白合成的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D.若开发抗癌药物,可以通过激活CDK实现
7.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制如图所示。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易出现炎症,进而发展成皮肤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切口的产生应是限制酶的作用
B.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
C.在DNA复制时可以进行缺口修复
D.XP患者年龄增长,发生皮肤癌的可能性会下降
8.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内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改变后,N基因和b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影响
B.图中所示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会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
C.染色体结构改变后,B和N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
D.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该细胞形成精子时,等位基因N和n可不发生分离
9.某养鸡场饲养的芦花鸡,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处于遗传平衡。研究发现患甲病的个体易被鸡瘟感染,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h基因的频率是5%
B.该种群有5.5%的个体患甲病
C.若随机交配,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会增加
D.若鸡瘟使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
10.研究发现,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装配子代噬菌体时,其外壳会偶然错误包装宿主细菌的部分DNA片段,释放后再侵染其他细菌时,所携带的原细菌DNA片段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科学家将含P22噬菌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B缺陷菌株分别加入U形管的两臂,管中部用滤膜(允许DNA等大分子和病毒自由通过)隔开。一段时间后,将右侧的菌液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A菌为酪氨酸营养缺陷型,B菌为色氨酸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营养缺陷型A、B菌株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A.为验证细菌发生了重组,基本培养基中应额外添加色氨酸
B.基本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的原因可能是A菌的DNA通过滤膜进入了对侧,从而完成了B菌的基因重组
C.若采用T2噬菌体代替P22噬菌体进行实验,基本培养基上也会出现菌落
D.可以用32P标记A菌的DNA,观察菌落是否出现放射性来检测细菌发生重组
11.某同学国庆期间随家人参加收割玉米的劳动,手磨出了水疱,又渴又累,腰腿酸痛,深感劳动的艰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疱中的液体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口渴主要由于出汗过多,血浆渗透压增加,致使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C.该同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有机物的微粒数量
D.酸痛是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所致
12.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I为适宜刺激,II为生理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I是炎热,则II可以是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加
B.若I是脚被钉子扎到,则II是腿部缩回,感觉到疼痛
C.若I是看见巨蟒,则II的生理效应可以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若I是所吃食物过咸,则II是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
13.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或重复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右图表示海马区某侧支LTP的产生机制,则针对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NO作为神经递质,可直接引起
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
B.谷氨酸持续释放,进而促进NO进一
步合成,体现正反馈调节
C.AMPA受体和NMDA受体既能接受
信号,还有运输物质的作用
D.注射NMDA受体抑制剂后,高频刺激影响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但不产生LTP
14.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大规模、突
然和持久性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
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其转换过程可用如图“球—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
“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稳态转换后,部分物种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由稳态1转变为稳态2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将变简单
C.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明生态系统发生了稳态转换
15.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古诗词不仅抒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往往还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具有种间竞争关系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群落发生次生演替
D.“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食品安全人员常用“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菠菜表面是否残留有机磷农药,其原理为:白色药片是胆碱酯酶,胆碱酯酶能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而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操作过程如图,先将用纯净水洗过菠菜的浸洗液滴加在白色药片上,三分钟后将卡片对折,使两药片相接触(操作后将速测卡置于37℃恒温箱装置中10min为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胆碱酯酶不能为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提供能量
B.测定前应设置滴加等量纯净水的空白对照卡
C.将“速测卡”置于37℃左右环境有利于其长期保存
D.若观察到实验结果出现蓝色,说明菠菜表面农药残留量相对比较低
17.航天员叶光富老师在“天宫课堂”展示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在荧光显微镜下,叶老师利用心肌细胞自身的生物电激发显微镜中的荧光物质,发出“一闪一闪”的荧光,让大家看到了失重状态下跳动的心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心肌细胞能维持形态,并有节律性运动,与细胞骨架有关
B.若观察离体的心肌细胞,需将其置于高于细胞质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
C.心肌细胞跳动过程中会产生CO2,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D.研究心肌细胞在太空中的生理变化,可以帮助人们涉足更远的太空
18.研究发现,番茄果实内乙烯含量随果实成熟而上升。在果实成熟前某一阶段,会出现乙烯合成和细胞呼吸急剧增强现象,称为呼吸跃变。若对未成熟的番茄果实施加少量外源乙烯,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施用外源乙烯后,番茄a不能合成乙烯
B.番茄a的果实正常存放时,不会出现呼吸跃变
C.番茄a和b的果实混合存放时都能成熟
D.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
19.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污水(含大量有机物)的轻度污染后,可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
为乙、丙、丁
B.河流中的细菌可以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
C.样品2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
D.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0. 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家庭成员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
B.母亲产生基因型为A3B44C9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2
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3A23,则其B基因组成为B35B44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超重的某同学为了减肥,在购买饮料时挑选了标有“0脂肪”字样的含蔗糖饮料,但连续饮用一个月后,体重反而增加了,通过翻查资料发现,糖类和脂质的代谢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请结合示意图分析回答(编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
(1)图中A是 ,①过程的产物除了A,还有
。④过程中大部分化学能转化成 ,
对于人体来说,这部分能量转化的生物学意义是 。
(2)脂肪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适量合成脂肪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但脂肪只有在 情况下,引起供能不足,才能少量转化为糖类。
(3)该同学在节食情况下,连续一个月饮用“0脂肪”的含蔗糖饮料而体重增加,请利用图示中信息,构建模型进行说明: 。
(4)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少脂肪合成量。请结合图示解释原因。 。
22.(10分)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入侵生物防治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今年,吉林省在“莫让豚草破坏我们的美丽家园”专项治理活动的实践基础上,持续开展对豚草这一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的实践,不断探索丰富着豚草治理的“吉林模式”。
(1)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指 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估算豚草种群密度则采用 法。经调查发现豚草刚入侵时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若豚草的初始种群数量为800株,每繁殖一代比原来增加a倍,若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该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 株。
(3)引入天敌广聚萤叶甲属于 防治,调查被咬食 的豚草,其体内代谢产物的分泌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广聚萤叶甲能够缓解豚草入侵的原因是 。
(注:将未引入天敌时,豚草种群代谢物分泌量均正态分布,最大值定义为0)
23.(11分)在动物个体发育的组织形成时期, 开始往往制造数量过多的细胞, 继而再根据
某种需求准则来选择最后遗留的功能细胞。这与靶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类存活因子有关, 如图1所示,只有接受了足够量存活因子的神经细胞才能生存,否则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图2为存活因子调节过程示意图。如果图1所示途径中神经细胞死亡过多,会造成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可能与这种凋亡有关,该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1)靶细胞中与合成、加工和分泌存活因子直接相关的结构有_________。图1和图2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功能。
(2)受体被存活因子激活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激活物质A,物质A进入细胞核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见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机理,写出一种缓解AD症状的可能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1能有效地保护AD模型大鼠脑细胞,抑制脑细胞凋亡。现利用AD模型组大鼠脑细胞、人参皂苷Rg1溶液(利用二甲亚砜作溶剂)等为实验材料,对该项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ATP是细胞内的驱动细胞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受损或死亡的细胞会向细胞外释放ATP,但胞外ATP在增强炎症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可通过干扰素IFN信号感应通路调节胞外ATP的含量,以调节炎症反应,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X的组成物质有________。请列举图中的信号分子_________(至少两种)。
(2)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特异性免疫过程,推测图中的CD4T细胞是______T细胞。
(3)短期精神压力下,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_____(增加、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这种多级调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精准调控。因为人体的负反馈调节,上述变化不会持续,维持激素含量相对稳定。
(4)长期精神压力下,肠道癌患者的炎症反应会加剧。研究发现使用干扰素IFN-γ可以缓解肠道癌患者的炎症反应,请根据图示说明机制___________。
25.(13分)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内的基因编辑系统,常用于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使水稻等作物改良。sgRNA和Cas9蛋白是CRISPR/Cas9系统的核心,sgRNA是根据靶基因设计合成的向导RNA,引导Cas9蛋白对靶基因进行剪切,实现对靶基因定点编辑。
(1)CRISPR/Cas9系统中的sgRNA可与目标DNA结合,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推测Cas9蛋白与限制酶的功能相似,都作用于__________键。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sgRNA的识别序列越短,脱靶率越高,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是两性花,其雄性育性受基因控制,高温会导致花粉败育。科研人员发现两株温敏型雄性不育突变株M和N,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5℃、21℃。考虑到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选用植株N作母本进行杂交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培育不受温度影响的雄性不育株,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纯合野生稻(2n)甲中的冷敏型基因g改造为耐冷型基因G,筛选得到纯合耐冷突变体乙,科研人员进行如表所示实验。
据实验的F2中耐冷型植株与冷敏型植株的数量比,有人提出假设: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G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假设其花粉成活率保持不变)。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检验上述假设,并写出支持该假设的实验结果。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保密·启用前 ★
PAGE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