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41张PPT 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41张PPT 共2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9: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 ——
大自然
语言

作者:竺可桢
1.筛选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内容,了解物候与物候学相关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严密的逻辑思维。
3.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又生动的说明语言。
4.积极储备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考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2.自主学习
3.初读感知
4.细读感知
5.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要下雨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燕子低飞预示着什么呢?
有句俗话:“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麻雀屯食要落雪。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这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在气候变迁、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物候学是他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主要著作:
《气象学》
《物候学》(合著)
······
翩然 ( )
piān
孕育 ( )
簌簌 ( )
销声匿迹 ( )
风雪载途 ( )
农谚 ( )
yùn


zài
yàn
读准字词
萌 发
次 第
翩 然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载 途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重点词语
种子或孢子发芽。
依次。
动作轻快的样子。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年年像这样。是,这样。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初读感知
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说明对象是什么?
1
初读感知
物候
物候学
初读感知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自由朗读,小组讨论)。
2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部分(1-3)
解释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依次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大因素。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细读感知
细读感知
··· 第 1 段 ···
列举四季物候的变化
··· 第 2 段 ···
列举大自然的
语言
··· 第 3 段 ···
引出物候及物候学概念
作者通过由事实到知识这种逻辑顺序,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读者易于理解。
1.朗读课文1-3段,概括主要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的?
细读感知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并思考:
(1)本段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找出相关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按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准备迎接”
“过后”
“再过”
“不久”
“于是转入”
“到了”
以时间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既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后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铺垫。


细读感知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并思考:
(2)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繁花”
“次第开放”


“植物孕育果实” —


—“果实成熟”
“叶子渐渐变黄”
“簌簌落下”


到处“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昆虫“销声匿迹”
细读感知
3.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1)什么是物候?什么又是物候学?
物候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这就是物候学。
细读感知
3.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吗?
“许多”是“很多”的意思,表示对数量和范围的限制,说明并不是全部如此。
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
如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细读感知
4.自由朗读4至5自然段,并思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4段“下面是一个例子”
举例子
将1962年山桃等各种花的花期与1961年、1960年进行比较,并列出具体天数
作比较、列数字
举例翔实,对比鲜明,数据确凿,既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令人信服,又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懂得了掌握一些物候知识有利于帮助我们农业生产,通过对本文的品读我们知道了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典雅。
布置作业
不仅科学探究需要方法,说明事理也需要方法。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也提出:“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请同学们通过以下表格完成课后任务: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方 法 例 子 作 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引 用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2.研析课文
3.仿写练习
4.总结权威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展示作业,细数方法
方 法 例 子 作 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引 用
复习导入
展示作业,细数方法
方 法 例 子 作 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复习导入
展示作业,细数方法
方 法 例 子 作 用
列数字
引 用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研析课文
研析课文
自由朗读第6至10自然段,思考:
近海地区的冬天比同纬度内陆温和,如果以此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在近海地区一定来得早。但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要比同纬度内陆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
若只举—个例子,读者就会以为那是偶然的,举两个例子,说明了情况的普遍性,增强可信度。
1.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呢?
研析课文
2.再读第7自然段,给每个句子标上序号。逐句概括大意并看看句子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会竺可桢是如何把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介绍得清楚呢?
— ① —
纬度
影响物候
— ② —
整体
南早北晚
— ③ —
季节影响
日数差异
— ④ —
气候
冬冷夏热
— ⑧ —
华北
春短
— ⑦ —
北京南京
春季差异
— ⑥ —
春季始末
差异不同
— ⑤ —
差异
冬大夏小
研析课文
2.再读第7自然段,给每个句子标上序号。逐句概括大意并看看句子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会竺可桢是如何把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介绍得清楚呢?
首先明确了说明对象。
1
接着说明从地域上看,呈现出南早北晚的总体规律,然后又说明从季节(时间)上看,南北差异又有所不同。句子间内在联系紧密。
2
再加上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把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说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
3
研析课文
2.再读第7自然段,给每个句子标上序号。逐句概括大意并看看句子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会竺可桢是如何把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介绍得清楚呢?
影响物候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
纬 度
以它为坐标,清晰地呈现出物候现象南早北晚这一规律。
研析课文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经度
高下
古今
纬度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这样排列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此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断,更易于读者接受,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研析课文
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段话是全文的总结。”
既点题,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相照应,强调研究了物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仿写练习
仿写练习
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 , ,
是天气的语言; , ,是季节的语言;
, ,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示例: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太阳明亮,午后的雷声作响,是天气的语言;鲜艳的花儿,枯萎的落叶,是季节的语言;燕子的衔泥筑巢,蚂蚁的勤奋工作,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仿写练习
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雾气缭绕,傍晚的晚霞灿烂,是天气的语言;黄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是季节的语言;甲虫的擂台大赛,蜜蜂的嗡嗡叫声,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示例一
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白天的晴空万里,夜晚的繁星满天,是天气的语言;银色的大地,凋零的枯树,是季节的语言;蝴蝶的展翅飞舞,黄莺的出谷清唱,是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示例二

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物候和物候学的有关知识,还学到了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理,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我们像作者一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也许来年春天悄然而至的时候,你能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乡的迎春花将在何时绽放它的花蕾,这算是《大自然的语言》送给我们的丰厚礼物吧!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