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 课件(共47张PPT 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 课件(共47张PPT 共2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9:57:27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贺·敬·之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01
感知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厚谊。
02
朗读品味语言,把握“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03
解析人、事、物、景,理解“延安”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
第一课时
《回延安》
0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回延安》
新课导入
《回延安》
延安,是一个无比神圣的名字,那里有宝塔山,有杨家岭,有枣园,每一个地方都像闪亮的红星,曾映亮了大半个中国。那里曾有大批进步青年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后来这些人离开后对延安魂牵梦萦。若干年后,他们再次回到延安,看到熟悉的延安,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0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贺敬之
1924年(甲子年)11月
1924年生,山东枣庄人。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人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主要作品有诗歌《回延安》《放声歌唱》、剧作《白毛女》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méi
糜子
眼眶
gāo
羊羔

油馍
kuàng
踏 踏

踏步

踏实
肚 肚

猪肚

肚皮
读准字词
《回延安》
几回回
方言,一回又一回。
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 同地方。
登时
立刻。
白羊肚手巾
白毛巾。因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作“白羊肚手巾”。
脑畔上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糜子
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重点词语
《回延安》
03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回延安》
整体感知
《回延安》
1.自由朗读,体会诗情,懂得情感基调。
激动
喜悦
欢快
亲切
昂扬
激动地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整体感知
《回延安》
2.选读诗节(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及传递情感的不同。)
大声地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喜悦地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整体感知
《回延安》
2.选读诗节(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及传递情感的不同。)
激动地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整体感知
《回延安》
这部分诗是如何表现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诗人离开延安已十年,日日夜夜都想念延安。现在回来,正所谓 “近乡情更怯”,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
z
但诗人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其激动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心潮翻腾,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诗人对延安深沉的爱和眷恋。
整体感知
《回延安》
poetic style
诗歌风格
这首诗歌读起来直白、热烈、豪迈,作为一篇叙事诗,在叙事的过程中渗透情感,别有一种味道。
诗节
线索
内容
情感
整体感知
《回延安》
3.概括梳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细微情感
抒写刚回到延安时的情景和心情
回延安

激动喜悦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忆延安

感激怀念
描写见到亲人的热烈场面
话延安

兴奋感动
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看延安

惊叹自豪
回顾延安的光辉展望延安
祝延安

赞美热爱
04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回延安》
本诗讲述了作者若干年后再次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回到延安的激动喜悦、感激怀念、兴奋感动、惊叹自豪、赞美热爱之情。

朗读《回延安》并为诗配一首合适的乐曲。

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选取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交流。
布置作业
《回延安》
第二课时
《回延安》
01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回延安》
上一堂课我们朗读并概括了每部分诗歌的内容,作者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这节课,我们通过品析这四个方面来进一步体悟作者情感。
02
聚焦“延安”
聚焦“延安”
读第二部分“忆延安”中找相关句子。(思考,交流)
延安是个怎样
的地方?

“我”在延安做
了什么?

忆延安
《回延安》
温馨美好
“母亲”
“家”
1.延安是个怎样的地方?
“亲山亲水有亲人”
忆延安
《回延安》
为什么不是“青山清水有亲人”?
2.“我”在延安做了什么?
忆延安
《回延安》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在延安斗争、学习。
—踏上革命征程。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贺敬之,16岁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加人中国共产觉。延安的生活成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经历。
由此可见,对于“我”来说,延安是“家”和“母亲”一样的存在。她养育了“我”,送“我”踏上革命的征程。
3.简要介绍作者并小结
忆延安
《回延安》
眼前延安
《回延安》
分别朗读三四五部分并思考:
1.“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这两节描写亲人团聚的场景,角度有何不同?
回到延安的诗人与延安亲人团聚。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视觉
第一小节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窑洞内团聚场面的亲切气氛;
眼前延安
《回延安》
分别朗读三四五部分并思考:
1.“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这两节描写亲人团聚的场景,角度有何不同?
回到延安的诗人与延安亲人团聚。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听觉
第二小节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窑洞外前来探望者之多表现了团聚场面的热烈。
眼前延安
《回延安》
2. 诗人是如何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的?
1
选取了几个典型人物,如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等;
眼前延安
《回延安》
2. 诗人是如何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的?
2
选取窑洞这一地点,抓住延安典型的地方特色,如“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眼前延安
《回延安》
2. 诗人是如何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的?
3
点出了所谈的话题,如“我梦见鸡毛信来”“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十年来革命大发展”等。
眼前延安
《回延安》
3.第四部分连续使用“千万”“不够”有何作用?
连续使用这两个词语,修辞上构成反复,增强了夸张的效果。
抒发了诗人急欲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也突出表现了延安的变化之大。
眼前延安
《回延安》
4.最后一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节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辞手法直接抒情。
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
这样的结尾升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那一抔抔黄土孕育出一群淳朴又有原始生命力的乡亲,造就了陕北特有的地域文化,而特殊的时代背景又让它浸染革命气息,成就了“延安精神”的红色之魂。就是这一方水土和这群人,铸就了这样的延安。
03
聚焦“信天游”
聚焦“信天游”
聚焦“信天游”
《回延安》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两句一节,押一韵, 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个小节,表达一个意思。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短的只有一两段, 长的可接连数十段。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常用比兴、夸张手法:比—比喻,兴—起兴。
《回延安》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出浓厚的陕北风情,找出其中“信天游”特色。(小组讨论)
聚焦“信天游”
《回延安》

每两句一节
节内押韵

口语化

语气词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交尘呀莫把我眼晴挡住了(liǎo)……
方言
满心话登时(dēng shí)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叠字
树梢树枝树根(gēn)根(gen) ,亲山亲水有亲人。
衬字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聚焦“信天游”
《回延安》
抽请同学试读一下: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喻写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恩。
聚焦“信天游”
《回延安》
比兴手法(小组讨论)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兴”中兼“比”,以 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聚焦“信天游”
《回延安》
比兴手法(小组讨论)
——“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和学习。
04
师生共读
师生共读

师生共读
《回延安》
朗读全诗,传递情感

要注意语速和情感。
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师生共读
《回延安》
角色朗读和要点提示
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喜悦与激动;(男生朗读)
第一部分
适当减慢,以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女生朗读)
第二部分
注意节奏的轻快,以突出亲切和热烈;(指名朗读)
第三部分
注意用明朗的色彩,突出赞美之情;(全体朗读)
第四部分
注意朗读时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适当。(师生朗读)
第五部分
课堂总结
《回延安》
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用、所感来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喜悦之情和对延安、 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