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0×5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0×5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21 17: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5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深刻理解 0 在乘法和加法运算中的特性,熟练掌握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相关算式。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增强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掌握 0 乘任何数都得 0、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应用。
(二)难点
理解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算理,尤其是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中进位和 0 占位的处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算式的动画演示、生活实例图片等;准备小卡片,写上不同类型的乘法算式,用于课堂练习和小组竞赛;准备计数器等学具,辅助学生理解算理。
四、教学流程
1、问题导入
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0×5 =?”,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算式,你们想一想结果是多少呢?大家可以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来思考。” 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与 0 有关的乘法运算。
2、概念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0×5” 的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5 个 0 相加得 0,所以 0×5 = 0。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追问:“那 3×5 = 15,2×5 = 10,1×5 = 5,从这些算式中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乘数与积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的结论。教师通过多个例子的展示和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一组与 0 有关的算式:240×2、130×5、203×3、208×7,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和进位的处理。对于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题目,如 240×2,教师引导学生先把 0 前面的数 24 与 2 相乘,得到 48,再看乘数末尾有 1 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 1 个 0,结果为 480。对于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题目,如 203×3。
教师强调从个位算起,用 3 依次去乘 203 的每一位,千万不要忘记用 3 去和中间的 0 相乘,个位 3×3 = 9,十位 0×3 = 0,百位 2×3 = 6,结果为 609。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规律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提问:“在计算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乘法算式时,我们有什么共同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计算规律。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末尾有 0 的先算 0 前面的数相乘再添 0,中间有 0 的要依次相乘且注意 0 的占位等。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计算要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算式:0×50、0 + 126、0 + 0、0×0、99999×0、78 + 0,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结果,提问:“从这些结果中,你们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得出 0 乘任何数都得 0,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的结论。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算式,让学生全面理解 0 在乘法和加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4、练习强化
概念巩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为什么 0 乘任何数都是 0,如 0 个苹果分给 5 个人,每人得到 0 个苹果,所以 0×5 = 0 等。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练习:安排学生计算一系列乘法算式,如 640×2、302×5、105×3、205×4、604×2、320×5、150×3、250×4 等,巩固学生对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在学生完成计算后,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实际应用:
呈现小狗送信的问题。
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至少需要走多少米?已知到狐狸家距离 150 米。学生分析问题后列出算式 150×2 = 300 米。接着问题变为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至少需要走多少米?(到松鼠家距离 180 米)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 “>”“<” 或 “=” 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如 190×5 与 1000、105×6 与 600、140×7 与 980、180×4 与 800 等,通过比较大小,巩固学生对乘法运算结果的估算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给出三年级同学收集标本的表格信息。
要求学生计算三(1)班收集的植物标本数量(已知三(1)班昆虫标本 105 个,植物标本总数 280 个,且三(2)班和三(3)班植物标本均为 67 个)和三年级共收集的昆虫标本数量(三(4)班昆虫标本 95 个)。学生需要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与 0 有关的乘法和加法运算规律,以及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谁能来说说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让学生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计算要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 0 在数学运算中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一个数学游戏,一方说一个乘法算式(其中包含 0),另一方计算结果,然后交换进行,看谁算得又快又准。这样的作业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课堂知识,同时促进亲子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0 的运算特性有一定效果,但部分学生在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时错误较多,对算理理解不透彻。后续需加强针对性练习,结合实物或图形详细讲解算理,如用小方块表示数位。在练习环节,应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