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准确计算结果。能根据火车车厢载客等实际问题,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并求解,提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耐心细致的计算习惯,体会数学在交通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激发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方法,牢记进位规则,正确计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果。
难点
在连续进位计算过程中,准确处理每一步的进位数字,避免遗漏或错误相加,理解复杂乘法运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火车车厢及载客信息的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问题情境;准备一些计数器、小方块等学具,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辅助教学过程。
四、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
教师展示火车车厢的信息,包括卧铺车厢和硬座车厢的节数以及每节车厢可乘坐的人数。
提问:“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算法探究
计算 5 节卧铺车厢可乘坐的人数,即 72×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拆分的方法:70×5 = 350,2×5 = 10,350 + 10 = 360。教师接着演示竖式计算:
从个位算起,2×5 = 10,向十位进 1,个位写 0。
再算十位 7×5 = 35,加上进位的 1 得 36,结果为 360。教师详细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进位原理,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计算 7 节硬座车厢可乘坐的人数 118×7。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方法进行计算:
100×7 = 700,10×7 = 70,8×7 = 56,700 + 70 + 56 = 826。在竖式计算过程中,教师着重强调每一位相乘满几十都要向前一位进几,且前一位乘得的积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
3、练习巩固
情境提问:在 “采蘑菇” 的情境中,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兔妈妈和小兔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运用所学乘法知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
计算巩固:学生完成一系列乘法竖式计算,如 46×3、28×4 等,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
综合应用:通过 “参观海洋馆” 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计算两个班买门票的费用,以及在优惠条件下的总花费,综合运用乘法和加法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同学们,在笔算乘法时,一定要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哦,谁来说说计算过程中进位的要点呢?” 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记忆。
5、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课后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并且寻找生活中需要用连续进位乘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下节课一起交流。” 这样的作业设计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借助火车情境学生对连续进位乘法有了一定认识,部分学生能完成计算。但仍有学生在连续进位环节频繁出错,表明对算理理解有困难。后续需设计更多层次的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巩固。同时,加强对算理的剖析,可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进位过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