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A组·基础达标
1.[2024云南]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草长莺飞,蛙鸣鱼跃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桃红满枝,硕果累累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农谚“惊蛰闻雷,谷米成堆”,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是( )
A.土壤 B.水分 C.声音 D.空气
3.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一切环境 B.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4.[2024福建]太阳升起,草原上野兔正在吃苜蓿,一只鹰从天而降,野兔成为它的美食,残骸最终被细菌分解。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阳光 野兔 鹰 B.苜蓿 野兔 鹰
C.野兔 鹰 细菌 D.苜蓿 野兔 细菌
5.[2024山东]蚯蚓能疏松土壤,产生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下列与之相同的是( )
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C.野兔随季节换毛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6.生物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自制了生态瓶。为了使其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最应该注意的是( )
A.生态瓶要美观
B.生态瓶中动植物的数量要足够多
C.生态瓶要放置在光下
D.生态瓶的水量要足够,水质要清洁
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8.[2024江西]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下列不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C.植树造林绿化荒漠 D.生态农业减污增产
9.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10.[2023怀化]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某基地鱼塘的五种不同的生物进行了研究,研究数据如表所示。图一是根据表中污染物含量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图一 图二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每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
汞 某种杀虫剂
A 黑鱼 蜻蜓幼虫 78 98
B 河蚌 小球藻、剑水蚤 24 56
C 小球藻 / 3 5
D 蜻蜓幼虫 剑水蚤 11 30
剑水蚤 小球藻 6 16
(1) 如上表这五种生物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2) 图一中B和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3) 图一中有____条食物链。
(4) 图二中生产者是__(填“甲”“乙”或“丙”)。
(5) 图二中的③表示____作用。
B组·能力提升
11.[2024陕西]“稻—鱼—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种稻模式下,利用稻田养鱼、养鸭;鱼、鸭可为稻田除草、治虫,其粪便也能肥田。以下关于“生态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保护自然资源
②食物链是:鱼 稻 鸭
③鱼、鸭粪便被消费者分解
④可为城市提供农、渔、禽产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2.荒漠空气干燥,高度缺雨,昼夜温差大。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的适应性推测,错误的是( )
A.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雨季生命力旺盛,迅速完成生命周期
B.仙人掌等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以储存水适应荒漠环境
C.植物大多数气孔白天张开,夜间关闭,有利于光合作用
D.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减少水分蒸发
13.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中。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人工马尾松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B.可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松毛虫成虫,进行化学防治
C.松毛虫在天然森林中位于多条食物链,天敌相对较多
D.可把人工马尾松林改造为混交林,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14.[2024宁夏]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科学家继马里亚纳海沟检测到微塑料之后,在珠穆朗玛峰峰顶附近也发现了其踪影。下图表示微塑料的累积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塑料粒径小,很容易被贻贝、浮游动物等食物链底层的生物吃掉,从而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
B.微塑料在海洋生态方面的危害主要是容易堵塞生物的食道而使生物无法进食
C.人类也可能因为摄入含有微塑料的水或鱼、贝等海产品致使体内蓄积微塑料
D.人体大脑和上皮细胞的体外实验证明微塑料对人细胞有毒害作用,推测微塑料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15.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通过某些绿色植物(如豆科)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枝叶部分,以达到修复的目的。茶树害虫茶细蛾等会对茶树造成危害,治理过程中科研小组放养适量的鸡,构建了“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
(1) 茶园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输入其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研究发现,以茶细蛾为食的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远大于其他生物。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修复过程中,科研小组选择大豆进行茶、豆间作,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分析,构建“茶园养鸡”生态农业模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方面即可)。
(4) 为解决茶园的用水问题,科研小组研发了污水处理池,示意图如下: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出水口水质达到用水标准。据图分析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A组·基础达标
1.D 2.B 3.D 4.B 5.D 6.C 7.D 8.B 9.D
10.(1) A
(2) 捕食和竞争
(3) 3
(4) 乙
(5) 呼吸
B组·能力提升
11.A 12.C 13.B 14.B
15.(1)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 蜘蛛在食物链中处于较高的营养级,它们通过捕食茶细蛾等含有重金属的生物,将重金属富集在自己体内; 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3) 大豆吸收重金属并固定氮,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4) 污水经过多级处理,去除了有害物质,达到了用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