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一课时课件(共7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一课时课件(共7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30 11: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1张PPT)
——湘教版选必一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
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景观特征
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课时一
必修一:主要植被
植被: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种群: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植物群落: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构成植物群落。
关系:
植被的分类: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
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草甸水分条件优于草原,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发育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植物种群
植物群落
植被
【植物群落的特点】①一般来说,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结构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地方,只有少数高等植物能够适应,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②植物群落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降水、热量、人类活动等)。
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
中国立体地形示意图
距海远近(沿海内陆)地域差异
不同纬度(太阳辐射)地域差异
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植被类型 景观特征 植物种类 形态 群落结构 季相变化
森林 热带雨林 种类丰富,有乔木、灌木、木本藤本和附生植物 乔木高大,树冠大,有板状根和茎花 复杂 不明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种类较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少藤本和附生植物 植株较低,树冠较大,常绿叶阔 较复杂 较明显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种类较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少藤本和附生植物 植株较矮,叶硬,树干粗壮,树皮厚 较复杂 较明显
温带落叶阔叶林 种类较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林下草本发育较好 植株矮,具有宽阔叶片,冬季落叶 较简单 很明显
亚寒带针叶林 种类单一,以松、杉为主 植株较高,针状树叶,树冠小 简单 明显
草原 热带草原 旱生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旱生乔木和灌木 草本植株较高 简单 明显
温带草原 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植株较矮,叶面较小 简单 明显
荒漠 植物种类贫乏,地表大面积裸露 植被稀疏、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简单 明显
主要植被景观的特征
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就是菩提树叶。观察右图中的树叶,与我们当地的树叶相比,你能发现它有何特殊之处?
在热带雨林中,植物叶子具有尾状尖端的现象,叫作“滴水叶尖”,其现象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是树木适应高温高湿气候的表现。
植被就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一起认识以植被命名的主要陆地自然带。
课堂导入
主要陆地自然带
课时二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在不同气候带,水热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而植被是最显而易见的景观特征,所以自然带常以植被类型命名,自然带之间无固定界线。
复习回顾
主要陆地自然带
自然景观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
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
1、概念
2、表现
明晰概念




热量
水分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类型


植被
土壤
影响





形成
自然带名称:温度带+植被名称+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植被
自然带
气候类型
1
森林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热带雨林带景观特征
特点1:全年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特点2: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
特点3: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成因:节省用于生长支撑组织的能量,且可以更有效地吸收阳光。
成因:茎花与昆虫生活的高度一致,以便于授粉;板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庞大的树冠,避免头重脚轻站不稳。
热带雨林带景观特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景观特征
与热带雨林对比
革质叶面
垂直结构简单
藤本、附生植物较少
板根和茎花现象少
防止水分过度蒸腾
花期集中在
春末夏初
森林常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景观特征
纸质叶片
宽而薄,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秋冬季落叶
冬季光合作用效率低,落叶可以减少呼吸作用损失的能量而更好地越冬。
亚寒带针叶林带景观特征
树叶呈细长针状
减轻蒸腾作用,避免热量和水分的散失
2
草原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


热带草原带景观特征
耐旱性,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
热带草原带景观
温带草原带景观
思考:根据两幅景观图,找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在植被景观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热带草原生长有稀疏的乔木,温带草原几乎没有乔木,只有少量灌木
3
荒漠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


肉质茎、茸毛
叶面缩小退化为鳞片状、刺状甚至无叶。
根系极为发达
肉质茎:储存水分
茸 毛:抵抗灼热
减少水分蒸腾
从深层土壤吸收水分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赤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苔原 冰沼土
寒带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寒带荒漠(冰雪裸地) 未发育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
世界自然带类型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地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
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地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地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自然地带不同:
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方法技巧:自然地带成因记忆法
归纳
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如美国东北部和中欧、东欧的一些地区,自然带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气候类型相同,自然带不同: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气候与自然带的联系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根据图中合成卫星影像,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景观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图中箭头所指示的自然景观,各自反映了哪一种典型的自然带?
图5-10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植被类型
P125活动:海南岛植被景观差异
从海南岛地形、气候等因素考虑,图中AB线上植被景观是否一致?倘若不一致,说出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
A一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以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为主;
B一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
中部五指山,地形复杂,水热条件随海拔发生变化,形成垂直分异。
A
B
图5-24 海南岛地形及年降水量分布
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4
地方性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
2
1
归纳
地域分异规律
不同空间尺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带的分布
五带的划分
秦岭的阴坡和阳坡
尺度大
尺度小
尺度变小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水平分异规律
课时三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活动探究
1、在图中标出20°E经线和50°N纬线;
2、跟随研学线路,探究沿线自然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线路B:从欧洲西部出发,沿北纬50°,穿越亚欧大陆,到达我国东北。
线路A:从赤道附近刚果盆地出发,沿东经20°向北到达欧洲北部。
线路A:从赤道附近刚果盆地出发,沿东经20°向北到达欧洲北部,沿线景观变化。
20°E
热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
1.热带雨林带
2.热带草原带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热带荒漠带
5.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活动探究
跟随研学线路,探究沿线自然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一)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也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总结
成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形成基础/主导因素:热量
延伸方向:沿纬线延伸,
更替方向:随纬度变化更替—南北方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90°N

90°S
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1月和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24°C,称为热赤道。热赤道平均位于北纬5°-10°,就北半球季节而言,冬季在赤道附近或南半球大陆上,夏季则北移到北纬20°左右。
议一议,热赤道的存在,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有何影响?
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导致热赤道位置偏北,从而增加了纬度地带性格局的复杂性。
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能发生变形、扭曲,不完全以赤道为轴而对称。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影响自然带沿EF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地形
4.图中(  )
A.甲、乙两地气候成因相同
B.甲、丁两地气候成因相似
C.丙、丁两地气候特征相同
D.乙、丁两地气候特征相似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50°N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线路B:从欧洲西部出发,沿北纬50°,穿越亚欧大陆,到达我国东北,沿线景观变化。
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活动探究
跟随研学线路,探究沿线自然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也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分异规律)
形成因素: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更替,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分布: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典型区域:中纬度地区
(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规律总结
地域分 异规律 自然带 延伸和更替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举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
分异规律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非洲沿20°经线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的变化
亚欧大陆中纬地带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填表比较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梳理归纳
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听课手册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穿过我国的某经线沿线地理要素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P地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该经线最可能是(  )
A.90°E B.100°E
C.110°E D.120°E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 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同一纬度地带内,
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
分异基础/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水平分异规律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
③为温带森林。
反映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图5-21 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
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⑤为热带雨林。
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
图5-21 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
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图5-16中,标出东经20°经线和北纬50°纬线。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20°E经线依次向南、向北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图5-16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20°E
1
热带雨林带
2
热带草原带
3
热带荒漠带
4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以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间热量的不同为基础。
在图5-16中,标出东经20°经线和北纬50°纬线。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50°N纬线向东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图5-16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50°N
以海陆位置导致的
水分变化为基础。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典型分布:
中纬度地区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根据水热条件判断陆地自然带
(1)下图中,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季雨林带、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判读技巧
如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自然带②—③—荒漠所反映的
地域分异规律不可能出现在(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4.造成地表植被按①—②—⑤的顺序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海拔差异   D.坡向差异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R为年辐射差额(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图中序号所代表的自然带: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⑤热带草原带、⑥温带草原带、⑦荒漠草原带、⑧荒漠带。
判读技巧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6.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
(1)下图中沿X方向热量递减,沿Y方向降水递增,
甲、乙、丙分别为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判读技巧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
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图中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为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e亚热带常绿阔叶林、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g亚热带草原、h亚热带荒漠、s温带落叶阔叶林、t温带草原、k温带荒漠、m亚寒带针叶林、n苔原。
判读技巧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3.6浙江)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①罗盘 ②雨具 ③冲锋衣
④放大镜 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A.① B.② C.③ D.④
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
(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真题研析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组成要素的差异导致整体的差异
地域的差异形成自然带
地带性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分异
规律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课堂小结
水平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热量
主导因素:水分
主导因素:水热组合
影响因素: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