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案例,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认识不同区域之间自然环境要素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影响差异的因素。
2.区域认知:通过案例,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3.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能够从“地对人的影响”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4.地理实践力:能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观察、概括自然带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比较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图表,正确分析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重难点)
2.能结合区域实际,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关系。(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新课导入】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分析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
【自主学习】
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地南北半球的判断
关键在于判断阳坡与阴坡。一般而言,若山地南坡为阳坡,则山地位于北半球,若山地北坡为阳坡,则山地位于南半球。如图所示,同一植被带(注意:不能选取雪线),在山地南坡的分布上限(海拔)高于山地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条件优于
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故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2.植被带的确定
(1)基带:即山麓自然带。与该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如下图,若该山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若该山地位于东非高原,则基带为热带稀树草原。
向上的自然带变化规律(与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自南向北更替类似),自下而上依次为: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高山草地→高寒荒漠→高山积雪。如下图所示,①处自然带应为高山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②处为高山灌木林带。
【思考交流】
探究一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区域认知)
提示: 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之间,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阴坡,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2.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提示:降水量南坡多于北坡。
原因: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针对性训练】
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
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