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活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能正确翻译文章,读懂文章内容。
2.理解活板从制字到印刷的制作程序。了解活板“活”的特点。
3.了解文中的说明顺序,理解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活板制作程序,理解活板“活”的特点。(重点)
2.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难点)
课时安排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图片
教学思路
创设学习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穿越”到了北宋庆历年间(1040- 1041)的都城东京,即开封,尝试创设一个学生知道但又未必亲身经历的学习情境——开一家活版印刷工厂,批量生产活字印刷版,让当时的老板来进货。东京繁华异常,生意火爆,具有开厂的潜质,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学习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接着紧紧围绕开工厂一事,提出了如下环环紧扣的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①开业准备:准备什么东西?
②员工培训:A.制活版的步骤有哪些?B.向员工强调和以前印刷术不一样的地方,活板“活”在哪里?
③产品推销:举例告诉进货的老板们适合接哪些生意
④回到现实:北宋开厂VS现在开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能正确翻译文章,读懂文章内容。
一、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三、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和(huò) 炀(yáng) 更(gēng)互
燔(fán)土 讫(qì) 予群众(zòng)
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
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
5、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②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5分钟)
讨论后明确:
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6、归纳全文内容
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2、熟读课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理解活板从制字到印刷的制作程序。了解活板“活”的特点。
2. 了解文中的说明顺序,理解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3.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导入:展示一张图片,老师问学生问题,《清明上河图》重现都城繁华盛况,这张图片描绘的是什么时期?
老师:同学们对历史的熟悉程度让老师惊叹,联系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毕昇是庆历年间发明的活字印刷,我们今天来一场穿越,穿越到繁华的宋朝开一家活版印刷厂,当一回古代的小老板。
◆活动一、开厂准备:准备什么东西?
预设: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就能找到答案——胶泥、 铁板、松脂、蜡、纸灰、铁范、平板、标签、木格、柴火、草、刻刀等物品,并能根据文本描述准确说出其用场。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与文本对话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自主探究
◆活动二、A.员工培训:制活版的步骤有哪些?B.向员工强调和以前印刷术不一样的地方,活板“活”在哪里?
预设:学生较易从课文中找出词句,总结“制版步骤”, 明确:按印制工作程序介绍,是按制字、设板、冒板、排字、炀板、平字的顺序说明的,提出说明顺序和文中的说明方法,解决本文的说明顺序和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从程序角度分析“活”,制字——活印活,取用灵活;排版——随时排用;印刷——更互,效率高;补充说明活板——多次使用字印,选用活,做法活;拆板——拆板活。
◆活动三、产品推销:举例告诉进货的老板们适合接哪些生意
针对这一活动笔者给出四个选项: A.《静夜思》20 份; B.《诗经》100部; C.《庆历年间宋诗精选》200 部; D.《东京邸报》300份。
预设:学生用排除法来寻找正确答案:《静夜思》印20份,不符合“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诗经》也不行,课文中有“五代时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五经”中就包括《诗经》,雕版印刷店有现成的版,活版印刷店再去制版显然没有竞争力,所以不推荐老板们印刷。C选项可以,文本中言“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些诗是最新的,雕版印刷店肯定没有现成版,而制版速度是活版印刷的优势。《东京邸报》那更行了,报纸时效性强,且内容多为常见字,活版印刷具有明显的优势。这道有趣而有启示性的设问,既能反馈评价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又能发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堂小结】
预设: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平实,仅用简短的文字便将我国版印书籍的历史、活字印刷术的创造发明以及制作工序等介绍得清楚明白。这是一篇典型的程序性说明文,它让我们对我国古代印刷术有较多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活动四、回到现实:北宋开厂VS现在开店
在现今可以开一家活版印刷店吗?学生在观点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思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方认为不行, 因在当时活版印刷速度确实是快的,但跟现在电脑排版相比较,速度还是太慢了;……
一方认为行,可以经过亲身体验,重温这项发明,从毕昇的智慧中受到启发,这是一种非遗技艺与文化的传承。……
预设:利用学生在讨论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强调既要注意活版印刷的优势,又要认识其时代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
◆活动五、作业
模仿《活板》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给现在的 “3D打印”写一篇小说明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