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7 大雁归来同步练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7 大雁归来同步练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5 00:27:06

文档简介

7* 大雁归来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2.通过赏析语言,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感悟作者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学会尊重和热爱自然。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D)
A.水洼(wā)   曲线(qū)    缄默(xián)   坚定不移(yí)
B.应和(yìnɡ)  黑鹂(lí)  沼泽(zǎo)  偷偷摸摸(mō)
C.狩猎(shǒu)  喧嚷(xiǎnɡ)  模糊(mó)  目空一切(mù)
D.喧闹(xuān)  稀疏(shū) 频繁(pín)   天衣无缝(fè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撤回  沙摊  夜幕   池塘    
B.盘璇  溅起  堵注   滑翔
C.纠正  急促  迁徙   雾霭    
D.辨论  邀请  试探   枯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A.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B.载誉归来的他在演讲时侃侃而谈、目空一切,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C.大雁富有灵性,它们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轻声细语和高声争辩。
D.站在大门内,它们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小明背着老师和家长和我到我们一直神往的风景区去游玩了好几天。
B.好的演讲材料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搜集、整理、研究的结果。
C.“教养”能够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
D.学生只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意识。
5.在语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宋人有诗所谓“雁字一行书绛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此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6.《大雁归来》是一首雁的音乐,“人只有在与自然平等的沟通中才能体验到生态之美”。请你发挥想象,续写句子。
  总有这样的希冀在心中——
  有一群雁,能让一群小学生兴奋地连走带跑赶回家,向家人描述他们的奇遇;有一群雁,(1) 能让某个耕作中的农夫停下来,想象向往的地方,思念久别的亲人 ;有一群雁,能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飞过高空,以雁的音乐为整座城市欢乐地演奏;有一群雁,(2) 能在一个明媚的早晨飞过城市,以雁的姿态为天空增添一抹亮色 。
7.语文活动课上,文佳同学准备向同学们分享如下信息。请你协助文佳解决问题。
  广州地处岭南,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近年来,随着广州中心城区自然环境的逐步改善,鸟类群落多样性也逐步增长,许多久违的生灵重新回到市民身边,中心城区常见“芳草浅溪见鹭舞,        ”的怡人场景。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的《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指引出城中多处观鸟的上佳场所,期待市民依循导览,能在中心城区感受与野生鸟类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同时此《观鸟导览》还图文结合地介绍了广州中心城区常见的画眉、红嘴蓝鹊、红耳鹎、黑水鸡、斑嘴鸭等33 种野生鸟类的识别特征、繁殖习性等。
(1)文佳撰写了对偶句的上半句,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半句,并填入空缺处。
答: 青山绿水闻鸟鸣 
(2)假如同学们打算周末去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观鸟导览》能为大家提供哪几方面的帮助
答: 指引观鸟的最佳场所;据图识别部分鸟类;了解部分鸟类习性。 
赋能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4分)
生物多样性
  材料一
  ①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 它体形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②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 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①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②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③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
  材料四
  ①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③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④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 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材料一第①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
答: 打比方,将亚洲象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增强了说服力。 
3.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4分)
答: 首先概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成为全球的挑战的现状并肯定了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接着从思想与理念方面介绍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体现的智慧;然后从具体实践与措施方面表现中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后表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4.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答: ①国家制定严格保护亚洲象的法律,禁止并惩处盗猎和杀戮亚洲象的行为;②国家推进自然环境保护地建设,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维护亚洲象的栖息地;③保护亚洲象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基因库。  7* 大雁归来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2.通过赏析语言,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感悟作者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学会尊重和热爱自然。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水洼(wā)   曲线(qū)    缄默(xián)   坚定不移(yí)
B.应和(yìnɡ)  黑鹂(lí)  沼泽(zǎo)  偷偷摸摸(mō)
C.狩猎(shǒu)  喧嚷(xiǎnɡ)  模糊(mó)  目空一切(mù)
D.喧闹(xuān)  稀疏(shū) 频繁(pín)   天衣无缝(fè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撤回  沙摊  夜幕   池塘    
B.盘璇  溅起  堵注   滑翔
C.纠正  急促  迁徙   雾霭    
D.辨论  邀请  试探   枯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B.载誉归来的他在演讲时侃侃而谈、目空一切,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C.大雁富有灵性,它们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轻声细语和高声争辩。
D.站在大门内,它们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明背着老师和家长和我到我们一直神往的风景区去游玩了好几天。
B.好的演讲材料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搜集、整理、研究的结果。
C.“教养”能够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
D.学生只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意识。
5.在语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宋人有诗所谓“雁字一行书绛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此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6.《大雁归来》是一首雁的音乐,“人只有在与自然平等的沟通中才能体验到生态之美”。请你发挥想象,续写句子。
  总有这样的希冀在心中——
  有一群雁,能让一群小学生兴奋地连走带跑赶回家,向家人描述他们的奇遇;有一群雁,(1) ;有一群雁,能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飞过高空,以雁的音乐为整座城市欢乐地演奏;有一群雁,(2) 。
7.语文活动课上,文佳同学准备向同学们分享如下信息。请你协助文佳解决问题。
  广州地处岭南,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近年来,随着广州中心城区自然环境的逐步改善,鸟类群落多样性也逐步增长,许多久违的生灵重新回到市民身边,中心城区常见“芳草浅溪见鹭舞, ”的怡人场景。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的《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指引出城中多处观鸟的上佳场所,期待市民依循导览,能在中心城区感受与野生鸟类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同时此《观鸟导览》还图文结合地介绍了广州中心城区常见的画眉、红嘴蓝鹊、红耳鹎、黑水鸡、斑嘴鸭等33 种野生鸟类的识别特征、繁殖习性等。
(1)文佳撰写了对偶句的上半句,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半句,并填入空缺处。
答:
(2)假如同学们打算周末去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观鸟导览》能为大家提供哪几方面的帮助
答:
赋能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4分)
生物多样性
  材料一
  ①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 它体形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②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 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①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②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③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
  材料四
  ①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③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④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 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材料一第①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
答:
3.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4分)
答:
4.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