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1.识记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背诵这三首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描述的社会现实。 3.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怀。
点睛每课一法
诗歌体裁分类——爱国忧民
内容 特点 通过写自身经历、见闻感触、社会现实、人民疾苦等内容,表达关心国家命运,渴望为国杀敌效力、建功立业的愿望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常见 意象 山河、风雨、中原、长安、黄沙、铁马、冰河、神州、草木、烽火、剑、白发、泪、弓、飘絮、浮萍等。
教材 示例 ①表现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杜牧《泊秦淮》、杜甫《春望》) ②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卖炭翁》、曹植《梁甫行》、杜甫《石壕吏》、《诗经·式微》) ③体现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或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⑤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⑥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壮志豪情。 ⑦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常用 手法 ①互文。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现象。②直抒胸臆。③虚实结合。
夯基积累运用
1.直接默写
(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 !
(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 犹得备晨炊 。
(3) 夜久语声绝 ,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 娇儿恶卧踏里裂 。
(6)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7)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
(8)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9)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2.理解默写
(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
(2)《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 存者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 !
(3)《石壕吏》中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有孙母未去 , 出入无完裙 。
(4)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八月秋高风怒号 , 卷我屋上三重茅 ”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风咆哮、诗人焦急万分的情状。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描绘了秋天雨前景象,渲染了阴沉压抑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
(6)诗圣杜甫之所以令人敬仰,在于他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自己的居室“ 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如麻未断绝 ”,却为天下寒士发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呼喊。
(7)《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8)《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的句子是: 手把文书口称敕 , 回车叱牛牵向北 。
(9)《卖炭翁》中写出了老翁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的句子是: 一车炭 , 千余斤 , 宫使驱将惜不得 。
3.综合默写
古典诗词中,运用色彩更能增强表现力。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用浓重的颜色渲染出凝重的氛围,烘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用墨色点染风云,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白居易《卖炭翁》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用“白”和“黑”两种鲜明的色彩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特别提醒】
易读错字 石壕村(háo) 吏(lì) 逾墙(yú) 邺城戍(yè)(shù) 老妪(yù) 河阳役(yì) 晨炊(chuī) 泣幽咽(qì)(yè) 怒号(háo) 挂罥长林梢(juàn)(chánɡ) (shāo) 沉塘坳(ào) 布衾(qīn) 何由彻(chè) 突兀见此屋(wù)(xiàn) 伐薪(fá)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zhé) 翩翩两骑(piān)(jì)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一丈绫(línɡ) 系向牛头(jì)
易写错字 壕 吏 逾 邺 戍 惟 裙 妪 役 炊 茅 罥 梢 坳 燥 俄顷 墨 衾 丧 彻 庇 兀 庐 伐薪 鬓 辗 辙 翩 衫 敕 叱 纱 绫 直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
A.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
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排比)
D.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设问)
6.下面是根据《卖炭翁》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根据情景,在A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在B处填补人物对白。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 (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A 趾高气扬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B 大爷!这是小人辛辛苦苦烧的炭呐!请您把炭还给小人吧!小人全靠这些炭卖的钱来养活一家人啊!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赋能阅读鉴赏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6分)
1.对于诗中“泣幽咽”者为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不同意见。其一,认为是老妇;其二,认为是儿媳;其三,认为是老翁。你支持哪种观点 请简要写出自己的见解。(3分)
答: (示例一)我认为是老妇。老妇虽然最终被差吏捉走充丁,但老妇的哭泣声仍时刻萦绕回响在作者耳畔,使他久久不能入睡,更不能平静。
(示例二)我认为是儿媳。如今婆婆被捉走,公公逃走,丈夫又不在,孩子还嗷嗷待哺,今后的日子到底该怎么过 儿媳痛不欲生,只能以泪洗面。
(示例三)我认为是老翁。老翁回来时发现老妇已经被捉走,此去也是凶多吉少,妻离子亡,老翁自觉生不如死,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3分)
答: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从侧面更客观地揭露了战争及不合理的兵役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6分)
1.杜甫胸怀国家,心系苍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请你结合他的诗句谈一谈,其是怎样体现他的这一情感的 (3分)
答: (示例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
(示例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的意思是贵族人家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却冻死在街头。杜甫将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和老百姓的悲惨命运进行对比,揭露了社会的悲惨现状,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对老百姓的同情。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争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卖炭翁》,完成问题。(6分)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3分)
答: “翩翩”本义是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 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此处“苍苍”的意思是: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和劳动的艰辛。 24 唐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1.识记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背诵这三首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描述的社会现实。 3.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怀。
点睛每课一法
诗歌体裁分类——爱国忧民
内容 特点 通过写自身经历、见闻感触、社会现实、人民疾苦等内容,表达关心国家命运,渴望为国杀敌效力、建功立业的愿望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常见 意象 山河、风雨、中原、长安、黄沙、铁马、冰河、神州、草木、烽火、剑、白发、泪、弓、飘絮、浮萍等。
教材 示例 ①表现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杜牧《泊秦淮》、杜甫《春望》) ②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卖炭翁》、曹植《梁甫行》、杜甫《石壕吏》、《诗经·式微》) ③体现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或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⑤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⑥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壮志豪情。 ⑦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常用 手法 ①互文。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现象。②直抒胸臆。③虚实结合。
夯基积累运用
1.直接默写
(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
(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
(3)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茅飞渡江洒江郊, , 。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
(6) , ,风雨不动安如山!
(7)满面尘灰烟火色, 。
(8)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9)翩翩两骑来是谁 。 ,回车叱牛牵向北。
2.理解默写
(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 !
(2)《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 , !
(3)《石壕吏》中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 。
(4)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风咆哮、诗人焦急万分的情状。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描绘了秋天雨前景象,渲染了阴沉压抑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
(6)诗圣杜甫之所以令人敬仰,在于他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自己的居室“ , ”,却为天下寒士发出“ , ”的呼喊。
(7)《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 。
(8)《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的句子是: , 。
(9)《卖炭翁》中写出了老翁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的句子是: , , 。
3.综合默写
古典诗词中,运用色彩更能增强表现力。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用浓重的颜色渲染出凝重的氛围,烘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用墨色点染风云,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白居易《卖炭翁》中“ , ”用“白”和“黑”两种鲜明的色彩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特别提醒】
易读错字 石壕村(háo) 吏(lì) 逾墙(yú) 邺城戍(yè)(shù) 老妪(yù) 河阳役(yì) 晨炊(chuī) 泣幽咽(qì)(yè) 怒号(háo) 挂罥长林梢(juàn)(chánɡ) (shāo) 沉塘坳(ào) 布衾(qīn) 何由彻(chè) 突兀见此屋(wù)(xiàn) 伐薪(fá)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zhé) 翩翩两骑(piān)(jì)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一丈绫(línɡ) 系向牛头(jì)
易写错字 壕 吏 逾 邺 戍 惟 裙 妪 役 炊 茅 罥 梢 坳 燥 俄顷 墨 衾 丧 彻 庇 兀 庐 伐薪 鬓 辗 辙 翩 衫 敕 叱 纱 绫 直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
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排比)
D.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设问)
6.下面是根据《卖炭翁》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根据情景,在A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在B处填补人物对白。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 (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A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B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赋能阅读鉴赏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6分)
1.对于诗中“泣幽咽”者为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不同意见。其一,认为是老妇;其二,认为是儿媳;其三,认为是老翁。你支持哪种观点 请简要写出自己的见解。(3分)
答: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3分)
答: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6分)
1.杜甫胸怀国家,心系苍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请你结合他的诗句谈一谈,其是怎样体现他的这一情感的 (3分)
答: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三、阅读《卖炭翁》,完成问题。(6分)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3分)
答: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 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