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5 00:53:41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
  阅读本单元的古诗文,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情趣与理趣的世界。在古诗的韵律中,感受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在古文的辞句中,领悟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背诵默写重点古诗文句段。
  2.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品析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篇目 文体 整体感知 语文要素
《<庄子> 二则》 《北冥有鱼》 寓言   讲述了北海大鱼鲲化为鹏鸟,借六月大风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飞往南冥天池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了解作者思想,把握课文大意 2.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辩论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   主要描述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的辩论,二人围绕“鱼之乐”展开对话,展现了他们对事物认知的不同角度,同时也体现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礼记> 二则》 《虽有嘉肴》 议论 文   通过论述“嘉肴与食”“道与学”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体现了实践出真知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1.体会句式特点 2.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大道之行也》   主要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平等互爱等,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马说》 韩愈 说   以马为喻,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揭示了千里马因缺乏赏识而被埋没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慨,以及对人才被重用的渴望 1.托物寓意的写法 2.虚词的作用
《唐诗 三首》 《石壕吏》(杜甫) 古体诗   通过描述杜甫夜投石壕村所见的老妇家被征兵之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理解诗主题 2.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杜甫)   主要描绘了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遭遇连绵秋雨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忧虑,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卖炭翁》 (白居易)   主要描述了一位老翁烧炭、卖炭的艰辛生活,以及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遭遇。通过这一故事,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写作 学写故事 能够将故事叙述完整,并通过故事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发挥联想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写出情节波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写故事在突出情趣的同时,能够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生活、生命的思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探“和”之义,深入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开班级讨论会,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
  阅读本单元的古诗文,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情趣与理趣的世界。在古诗的韵律中,感受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在古文的辞句中,领悟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背诵默写重点古诗文句段。
  2.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品析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篇目 文体 整体感知 语文要素
《<庄子> 二则》 《北冥有鱼》 寓言   讲述了北海大鱼鲲化为鹏鸟,借六月大风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飞往南冥天池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了解作者思想,把握课文大意 2.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辩论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   主要描述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的辩论,二人围绕“鱼之乐”展开对话,展现了他们对事物认知的不同角度,同时也体现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礼记> 二则》 《虽有嘉肴》 议论 文   通过论述“嘉肴与食”“道与学”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体现了实践出真知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1.体会句式特点 2.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大道之行也》   主要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平等互爱等,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马说》 韩愈 说   以马为喻,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揭示了千里马因缺乏赏识而被埋没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慨,以及对人才被重用的渴望 1.托物寓意的写法 2.虚词的作用
《唐诗 三首》 《石壕吏》(杜甫) 古体诗   通过描述杜甫夜投石壕村所见的老妇家被征兵之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理解诗主题 2.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杜甫)   主要描绘了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遭遇连绵秋雨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忧虑,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卖炭翁》 (白居易)   主要描述了一位老翁烧炭、卖炭的艰辛生活,以及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遭遇。通过这一故事,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写作 学写故事 能够将故事叙述完整,并通过故事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发挥联想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写出情节波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写故事在突出情趣的同时,能够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生活、生命的思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探“和”之义,深入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开班级讨论会,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