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5 00:56:24

文档简介

11* 核舟记
核心素养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 3.通过朗读学习掌握本文使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4.了解我国古代雕刻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重点词语解释。
(1)为宫室 为: 做。文中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 顺着、就着 
(3)诎右臂支船  诎: 弯曲
(4)左手倚一衡木  衡: 同“横” 
(5)其船背稍夷  夷: 平
(6)曾不盈寸  曾: 竟然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挑选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尝贻余核舟一(赠)     高可二黍许(可以)
B.其两膝相比者(相比)     矫首昂视(举)
C.水波不兴(起)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珠可历历数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细若蚊足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罔不/因势象形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B.《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核舟记》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章体裁。
D.《核舟记》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出自黄庭坚的作品。
6.翻译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译文: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 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7)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赋能阅读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8分)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D)
A.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C.文章对船头上三人的神情和动作都做了细致刻画,非常生动逼真。
D.文中用“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极写核舟之小,其作用只是为了说明核舟的形状和大小。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请简要分析。(3分)
答: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最后介绍船的顶部(一说船底)。 
3.从文章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
  【甲】《核舟记》(略)
  【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入定①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④曲拳,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瑚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节选自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有删改)
  【注】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②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趺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④袒跣:袒胸赤足。⑤茶奁:茶具。⑥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曾不盈寸     满     
(2)诎右臂支船    弯曲 
(3)经卷毕具  全,都
(4)不甚了了  清楚、明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2)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译文: 所以学习这种技艺的人也就渐渐地变少了。 
3.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作者在文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二人,一人悠闲、粗犷,一人神情专注,表现出了舟中轻松的氛围,跟船头的情景相呼应。
C.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生动逼真。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作品的各个细节,并按空间顺序写下来,清楚地表现出它的形象。
4.【甲】【乙】两文都是写微雕技艺的,但两文中作者流露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甲】文“嘻,技亦灵怪矣哉”、【乙】文“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两句,指出两位作者情感的不同之处。(4分)
答: 【甲】文句高度赞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乙】文句流露出作者对雕刻者所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情和学习这种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的惋惜。  11* 核舟记
核心素养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 3.通过朗读学习掌握本文使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4.了解我国古代雕刻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重点词语解释。
(1)为宫室 为:  
(2)罔不因势象形 因:
(3)诎右臂支船  诎: (4)左手倚一衡木  衡:
(5)其船背稍夷  夷: (6)曾不盈寸  曾: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高可二黍许(可以)
B.其两膝相比者(相比)     矫首昂视(举)
C.水波不兴(起)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珠可历历数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细若蚊足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B.《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核舟记》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章体裁。
D.《核舟记》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出自黄庭坚的作品。
6.翻译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译文: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5)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
(7)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赋能阅读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8分)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C.文章对船头上三人的神情和动作都做了细致刻画,非常生动逼真。
D.文中用“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极写核舟之小,其作用只是为了说明核舟的形状和大小。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从文章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
  【甲】《核舟记》(略)
  【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入定①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④曲拳,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瑚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节选自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有删改)
  【注】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②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趺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④袒跣:袒胸赤足。⑤茶奁:茶具。⑥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曾不盈寸        
(2)诎右臂支船   
(3)经卷毕具 (4)不甚了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2)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译文:
3.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在文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二人,一人悠闲、粗犷,一人神情专注,表现出了舟中轻松的氛围,跟船头的情景相呼应。
C.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生动逼真。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作品的各个细节,并按空间顺序写下来,清楚地表现出它的形象。
4.【甲】【乙】两文都是写微雕技艺的,但两文中作者流露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甲】文“嘻,技亦灵怪矣哉”、【乙】文“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两句,指出两位作者情感的不同之处。(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