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9 登勃朗峰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19 登勃朗峰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5 12:05:17

文档简介

 19* 登勃朗峰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作者游览勃朗峰的经过。 2.厘清文章的写作脉络;理解作者用散文笔法写景状物、用小说笔法写人叙事的特点。 3.领会马克·吐温的生活态度,感受他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缭绕/瞭望   踩踏/纷至沓来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B.隧道/追逐   驿站/络绎不绝   灼热难当/直截了当
C.旷野/粗犷   胜任/美不胜收   发愤图强/令人发指
D.穹顶/躬身   抚摸/妩媚动人   无病自灸/炙手可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翌日 穹顶 物有所直 恺恺白雪  
B.骤然 打咯 色彩班斓 可怜可悯
C.绚丽 颠簸 霓裳羽衣 五光十色  
D.蔓延 浮燥 和颜悦色 一如即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时代脚步。
B.春水涨了,在山间轻歌曼舞、浅斟低唱;枝头青了,让那春天的意气四处飞扬。
C.家电用品厂牌很多,消费者购买时应精挑细选以免被名副其实的“名牌”所骗。
D.音乐节吸引了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餐饮、旅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当回忆起初中的学习生活,老师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C.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画等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一开始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赋能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千斯坝听水
高昌
  ①在北京西坝河南路与香河园西街交会的拐角,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书“大运河——千斯坝遗址”几个大字。春日的暖阳洒在澄碧的坝河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
  ②我听到流水声中回旋着“千斯”“千斯”的呼唤。“千斯”是何意 我的心潮悠然上溯到遥远的先秦——《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我现在驻足的这片土地,曾设有千斯坝,停泊万里船;也设有千斯仓,珍藏千古梦。 一起卸在千斯坝,转运进光熙门内南侧的千斯仓。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③我听到流水潺潺,一遍遍深情诉说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是元代的水利专家。他被元世祖指定为都水少监,后来又任迁都水监和工部郎中,做了许多兴修水利的大事。特别是在大都治水,疏通漕运,声名远播。而千斯坝遗址所在的这条坝河,正是郭先生在京城治水的辉煌起点。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郭先生在此地逡巡,口中轻轻吐露出一串名字: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随后七坝陡然而起于阜通河上,并依序自西向东呈梯级一一排开,分段行舟,驳运过坝。有了这阜通七坝,阜通河也才有了这个“坝河”的美称,在漕粮运输的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坝河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老北京地名。主河道全长21.63公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日运漕粮4600余石,即使算上结冰期停运的因素,年运输能力也高达100万石上下。处在这一政治和经济、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千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嘹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汗青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
  ④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大运河”“大运河”“大运河”……我知道,这坝河起源积水潭,沿着西高东低的阜通七坝一路奔腾,过和平里、酒仙桥、西坝村、东坝至楼梓庄乡的沙窝村,徐徐注入温榆河,悠悠接汇北运河,从而连入京杭大运河的宏阔水系。我耳边仿佛有无数的美丽浪花在深情歌唱。那会讲故事的流水,向我讲述杭州的梅花、洛阳的牡丹、齐鲁的豆花和燕赵的棉花……五彩缤纷的甜蜜歌声,在天地间回旋和飘荡。我心里奔涌着1800公里的骀荡春风,串联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壮阔波浪。我在古老的千斯坝跂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
  ⑤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开拓”“开拓”“开拓”……我知道,坝河也有过漫长的辛酸回忆。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河就因为没有水源而湮没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波潋滟的盛景,是根据水文历史考证,在2006年重新建设疏浚而成的。据资料介绍,元代时的水面宽为如今10倍、达二三百米;水深也为如今10倍、达一二十米。但是古老的千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
  ⑥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千斯坝前走过。有一次留心数了一下,从千斯坝遗址到我工作的报社,只有400步的距离。而这中间相隔着的,却是700多年的漫长流光。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喜欢立在千斯坝前,醉心倾听坝下的那些浪漫的水声。那悠悠浪波诉说着沧桑的记忆,更诉说着年轻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
(选自《中国文化报》2023年4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开篇点题,并通过对“澄碧的坝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千斯坝的纯粹与庄重。
B.作者通过对郭守敬工作场景的猜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目光长远、运筹帷幄的水利专家形象。
C.作者对千斯坝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对其所承载的历史的怀想,也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
D. 文章结构清晰: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四个段落以并列的形式展开。
2.文章第②段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答:
3.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答:
(2)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
答:
4.文章第①段写道:“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千斯坝的流水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慨 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19* 登勃朗峰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作者游览勃朗峰的经过。 2.厘清文章的写作脉络;理解作者用散文笔法写景状物、用小说笔法写人叙事的特点。 3.领会马克·吐温的生活态度,感受他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D)
A.缭绕/瞭望   踩踏/纷至沓来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B.隧道/追逐   驿站/络绎不绝   灼热难当/直截了当
C.旷野/粗犷   胜任/美不胜收   发愤图强/令人发指
D.穹顶/躬身   抚摸/妩媚动人   无病自灸/炙手可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翌日 穹顶 物有所直 恺恺白雪  
B.骤然 打咯 色彩班斓 可怜可悯
C.绚丽 颠簸 霓裳羽衣 五光十色  
D.蔓延 浮燥 和颜悦色 一如即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时代脚步。
B.春水涨了,在山间轻歌曼舞、浅斟低唱;枝头青了,让那春天的意气四处飞扬。
C.家电用品厂牌很多,消费者购买时应精挑细选以免被名副其实的“名牌”所骗。
D.音乐节吸引了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餐饮、旅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每当回忆起初中的学习生活,老师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C.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画等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一开始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赋能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千斯坝听水
高昌
  ①在北京西坝河南路与香河园西街交会的拐角,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书“大运河——千斯坝遗址”几个大字。春日的暖阳洒在澄碧的坝河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②我听到流水声中回旋着“千斯”“千斯”的呼唤。“千斯”是何意 我的心潮悠然上溯到遥远的先秦——《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我现在驻足的这片土地,曾设有千斯坝,停泊万里船;也设有千斯仓,珍藏千古梦。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一起卸在千斯坝,转运进光熙门内南侧的千斯仓。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③我听到流水潺潺,一遍遍深情诉说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是元代的水利专家。他被元世祖指定为都水少监,后来又任迁都水监和工部郎中,做了许多兴修水利的大事。特别是在大都治水,疏通漕运,声名远播。而千斯坝遗址所在的这条坝河,正是郭先生在京城治水的辉煌起点。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郭先生在此地逡巡,口中轻轻吐露出一串名字: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随后七坝陡然而起于阜通河上,并依序自西向东呈梯级一一排开,分段行舟,驳运过坝。有了这阜通七坝,阜通河也才有了这个“坝河”的美称,在漕粮运输的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坝河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老北京地名。主河道全长21.63公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日运漕粮4600余石,即使算上结冰期停运的因素,年运输能力也高达100万石上下。处在这一政治和经济、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千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嘹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汗青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
  ④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大运河”“大运河”“大运河”……我知道,这坝河起源积水潭,沿着西高东低的阜通七坝一路奔腾,过和平里、酒仙桥、西坝村、东坝至楼梓庄乡的沙窝村,徐徐注入温榆河,悠悠接汇北运河,从而连入京杭大运河的宏阔水系。我耳边仿佛有无数的美丽浪花在深情歌唱。那会讲故事的流水,向我讲述杭州的梅花、洛阳的牡丹、齐鲁的豆花和燕赵的棉花……五彩缤纷的甜蜜歌声,在天地间回旋和飘荡。我心里奔涌着1800公里的骀荡春风,串联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壮阔波浪。我在古老的千斯坝跂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
  ⑤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开拓”“开拓”“开拓”……我知道,坝河也有过漫长的辛酸回忆。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河就因为没有水源而湮没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波潋滟的盛景,是根据水文历史考证,在2006年重新建设疏浚而成的。据资料介绍,元代时的水面宽为如今10倍、达二三百米;水深也为如今10倍、达一二十米。但是古老的千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
  ⑥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千斯坝前走过。有一次留心数了一下,从千斯坝遗址到我工作的报社,只有400步的距离。而这中间相隔着的,却是700多年的漫长流光。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喜欢立在千斯坝前,醉心倾听坝下的那些浪漫的水声。那悠悠浪波诉说着沧桑的记忆,更诉说着年轻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
(选自《中国文化报》2023年4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C)
A.作者开篇点题,并通过对“澄碧的坝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千斯坝的纯粹与庄重。
B.作者通过对郭守敬工作场景的猜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目光长远、运筹帷幄的水利专家形象。
C.作者对千斯坝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对其所承载的历史的怀想,也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
D. 文章结构清晰: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四个段落以并列的形式展开。
2.文章第②段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答: 说明千斯坝的坝名的来历,揭示“千斯”名称的含义,表现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祁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3.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答: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流水当作人来写,“唱”“欢腾”“飞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千斯坝的流水潺潺、景色优美的特点,抒发了“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
答: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连用三个“运来”形象地表现了千斯坝运送物资的丰富,突出了它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重要作用。 
4.文章第①段写道:“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千斯坝的流水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慨 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作者对千斯坝美好寓意、悠久历史、重要意义的敬佩之情,对古代先哲的仰慕之情,对千斯坝饱经沧桑的感叹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