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第二课时 乙酸 课件 (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2 第二课时 乙酸 课件 (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21 20: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0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乙酸
1.知道乙酸的组成、结构、官能团及物理性质。2.会运用乙酸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学习理解
01
课时分层练
04
目录
CONTENTS
探究应用
02
总结提升
03
学习理解
1.乙酸的分子结构
C2H4O2
CH3COOH
羧基(—COOH)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又称______,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纯乙酸在16.6 ℃以下呈冰状固体,又称_________,易溶于水。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①具有______性,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
③醋酸的酸性比碳酸____,能与碳酸盐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如醋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
冰醋酸
弱酸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2)酯化反应
①乙酸和乙醇在________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有__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______液体——乙酸乙酯。
②反应机理: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___________的生成物,即乙酸分子和乙醇分子反应脱去__________
的产物。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酯化反应的定义:醇与某些酸作用生成_________的反应。
浓硫酸
浓郁香味
不易
油状
乙氧基(CH3CH2O—)
羟基(—OH)
一个水分子
酯和水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是—OH。(  )
(2)乙酸是四元酸。(  )
(3)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故能使溴水褪色。(  )
(4)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因此醋酸是非电解质。(  )
(5)在酯化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可以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
(6)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
×
×
×
×

探究应用
材料一 如图为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
材料二 食醋可以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问题探究]
1.从分子结构上看,乙醇和乙酸都含—OH,为什么前者没有酸性,后者有酸性?
提示:乙醇分子—OH中的H虽然较活泼使其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但该—OH中的H无法发生电离,故乙醇不具有酸性;乙酸分子的官能团为—COOH,其中的H比乙醇分子羟基中的H更活泼,能发生电离,产生H+,故乙酸具有酸性。
2.1个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那么它属于四元酸吗?
提示:不属于。虽然1个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只有羧基上的1个氢原子可以电离出来,故属于一元酸。
3.食醋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能否说明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提示:酸性;食醋清除水垢时发生的反应为2CH3COOH+CaCO3=== (CH3COO)2Ca+H2O+CO2↑,利用了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该反应能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知识点一 乙酸的酸性
1.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且其酸性强于碳酸,但是仍属于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具有酸的通性:
(1)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如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H3COOH―→ 2CH3COONa+H2↑;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与Na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CH3COOH ―→2CH3COONa+H2O;
(4)与碱反应,如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H3COOH―→ CH3COONa+H2O;
(5)与某些盐反应,如与少量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2.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2.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知识点二 乙酸的酯化反应
1.反应原理
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2.实验装置和药品
3.实验操作
(1)反应试剂加入顺序:通常是先加无水乙醇→边摇动试管边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化学药品加入大试管时,一定不能先加浓硫酸,以防液体飞溅。
(2)小火加热的目的:防止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提高反应速率;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乙酸乙酯的分离:常用分液漏斗,上层为乙酸乙酯。
4.实验操作或试剂的作用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2)长导管的作用:导出和冷凝乙酸乙酯;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3)碎瓷片的作用: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暴沸。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②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除去乙酸;③降低酯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便于分离乙酸乙酯。
(5)导管末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液体发生倒吸。
(6)盛反应液的试管上倾45°,主要是为了增大液体受热面积。
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中断键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
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
慢加入乙醇,再加乙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
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在试管a中应加几块碎瓷片以防止试管a中的液体在加热时发生暴沸
D.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b中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有香味的无色油状
液体
解析:A项,由于浓硫酸的密度较大,且与乙醇和乙酸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不正确。
总结提升
本课总结
自我反思:﹍﹍﹍﹍﹍﹍﹍﹍﹍﹍﹍﹍﹍﹍﹍﹍﹍﹍﹍﹍﹍﹍﹍﹍﹍﹍﹍﹍﹍﹍﹍﹍﹍﹍﹍﹍﹍﹍﹍﹍﹍﹍﹍﹍﹍﹍﹍﹍﹍﹍﹍﹍﹍﹍﹍﹍﹍﹍﹍﹍﹍﹍﹍﹍﹍﹍﹍﹍﹍﹍
随堂提升
1.下列关于乙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食醋中含有少量乙酸,所以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乙酸能跟钠反应放出H2,且比乙醇与钠的反应剧烈
C.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脱氢乙醇脱羟基
D.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2.某同学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  )
A.滴加了酚酞溶液的红色NaOH溶液
B.锌粉
C.食盐粉末
D.纯碱粉末
解析: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能中和NaOH,使溶液的红色褪去,也能与锌粉、纯碱粉末反应产生气泡,不能与食盐粉末反应。
3.下列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乙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
B.在稀乙酸水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
C.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D.1 mol·L-1的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解析:稀乙酸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说明乙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乙酸为弱酸。
4.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乳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可生成1 mol H2
D.有机物 与乳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只有羧基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则1 mol乳酸可与1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错误。
5.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
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溶液。
(5)可用_______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羧基
防暴沸
饱和Na2CO3
分液
课时分层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度 ★ ★ ★ ★ ★ ★ ★
对点 乙酸的性质 乙酸、乙醇和苯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乙酸的性质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含羧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乙酸酸性强于碳酸酸性的验证实验
题号 8 9 10 11 12 13
难度 ★ ★ ★★ ★★ ★★ ★★★
对点 含羧基物质的性质及相关计算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酯化反应的特点和原理 含羧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相关计算 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
探究
1.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是四元弱酸
C.乙酸中的乙醇可用直接加热蒸馏的方法除去
D.乙酸酸性较碳酸弱
解析:乙酸中只有羧基中的氢原子能电离,是一元弱酸,B错误;直接加热时乙酸与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且乙酸受热也易挥发,C错误;乙酸是弱酸,但比碳酸酸性强,D错误。
[学习·理解]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  )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解析:B项,溴水与乙醇、乙酸互溶,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层颜色变浅,不能区别。
3.下列关于制取乙酸乙酯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B.可将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收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
C.1 mol乙醇与2 mol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不能合成1 mol乙酸乙酯
D.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解析: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以下,B错误。
4.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具有氧化性,能跟钠反应放出H2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温度低于16.6 ℃,乙酸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解析: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
6.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莽草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6O5
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7H10O5,A错误;该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因此含有3种官能团,B错误;在水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H+,D错误。
7.某化学小组要证实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
酸性,设计如图装置。
选择试剂:0.1 mol·L-1稀醋酸,碳酸钠粉末,
醋酸钠,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B试剂为_____________。
(2)证明乙酸强于碳酸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mol·L-1稀醋酸
碳酸钠粉末
0.1 mol·L-1稀醋酸加入圆底烧瓶后,有无色气泡产生,广口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CO2+Ca(OH)2===CaCO3↓+H2O
8.已知二羟甲戊酸( )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
下列关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18O4
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在铜催化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D.标准状况下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 L H2
解析:C项,二羟甲戊酸结构中含—CH2OH,在铜催化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正确。
[应用·实践]
9.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C.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
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10.将1 mol乙醇(其中的羟基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水分子中一定含有18O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45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乙酸乙酯
11.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M与碳酸氢钠溶液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M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M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
解析:1 mol M与Na完全反应时—COOH、—OH各消耗1 mol Na,A正确;1 mol —COOH与1 mol NaHCO3反应,B正确;1 mol —COOH消耗1 mol
OH-, —OH不与OH-反应,C错误;M中既含有—OH,又含有—COOH,所以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D正确。
BD
(2)A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A和CH3CH2OH反应生成的有香味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化合物B分子式为C2H4O3,与Na反应迅速产生H2,且1 mol B与足量Na反应放出1 mol H2,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CH3COOH+2Na―→2CH3COONa+H2↑
CH3COOCH2CH3
HOCH2COOH
13.以下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请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用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创新·提高]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导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装置设计:乙
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
(1)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加入2~3块碎瓷片;
(2)将试管①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a.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
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