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甘肃省临夏州高中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甘肃省临夏州高中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21 22: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甘肃省临夏州高中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 )4的展开式中 3的系数为( )
A. 2 B. 6 C. 4 D. 4
2
2.若集合 = { | ≥ 1, ∈ } , = { 1,0,1,2},则 ∩ =( )

A. { 1,0,1} B. {0,1} C. {1,2} D. {0,1,2}
4
3.已知复数 = ,则| | =( )
3+4
9 3 5 4
A. B. C. D.
16 5 13 5
4.已知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边长为2√ 3的正三角形,则圆锥的体积为( )
2√ 3 √ 3
A. 9 B. 3 C. D.
3 3
5.如图,在长方形 中,点 , 分别是 , 的中点,若 = + ,则 + =( )
4 8 5 4
A. B. C. D.
3 5 3 5
6.已知抛物线 2 = 2 ( > 0)的焦点为 (1,0),过焦点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 两点, 为坐标原点,若
= 1,则| | =( )
A. 2 B. 3 C. 4 D. 8

7.将函数 ( ) = 2sin2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 )的图象,则函
12
数 ( )的( )
A. 最大值为3 B. 最小值为 1
5
C. 一个对称中心为( , 0) D. 一条对称轴为 =
12 6
1
8.已知函数 ( )的定义域为 , ( )为偶函数, ( + 1)为奇函数,且当 ∈ [0,1]时, ( ) = + ,则 ( ) +
2
3 5
( ) + ( ) =( )
2 2
1 1
A. B. 0 C. D. 1
2 2
第 1 页,共 8 页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3,4),若 ( < 2 3) = ( > + 2),则( ) (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 , 2),则 ( < + ) ≈ 0.8413)
7
A. ( ) = 2 B. = C. ( > 1) > 0.5 D. ( < 1) > 0.2
3

10.如图,在四边形 中, = 1,∠ = , ∠ = ∠ ,且 的外接圆面积 与 的面积
2 1 2

满足 1 = ,则( )
2

A. cos + cos∠ = 1 B. ∠ =
4
3
C. 外接圆面积为 D. 的最大值为 4
11.若函数 ( ) = |ln| ||,则( )
A. 函数 ( )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 B. 函数 = ( )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
1
C. 函数 = ( )的 极大值为 D. 函数 ( )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2 + 1, ≤ 0 1
12.已知函数 ( ) = { ,若 ( ) + ( ) = 0,则实数 = .
lg , > 0 10
2 2
13.双曲线 : 2 = 1( > 0)的离心率为√ 2,若点 为双曲线 的左焦点,则点 到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4
的距离为____ ________.
3 sin( + ) cos( )
14.已知 + = ,则 = .
4 cos cos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12分)
已知函数 ( ) = ( 2) (其中 > 0,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当 = 1时,求函数 ( )的单调区间;
(2)若 ( ) ≥ 1恒成立,求实数 的最大值.
16.(本小题12分)
已知数列{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 3 = 2 3 2.
第 2 页,共 8 页
(1)解不等式: 1 + 2 2 + 3 3 + + > 100.
1
(2)数列{ }中,定义:使 1 2 为整数的数 ( ∈
)叫做期盼数.求区间[1,100]内的所有期盼数
16
的和.
17.(本小题12分)

在四棱锥 中,∠ = 90 , = 3, = 2, // , = 2, = 2√ 3,且 ⊥平面 .
(1)求证: ⊥平面 .
7
(2)在线段 (不含端点)上是否存在点 ,使平面 与平面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若存在,求出 的
8
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本小题12分)
1
已知两定点 1(0, √ 3), (0, √ 3),动点 满足直线 1与直线 的斜率之积为 . 4
(1)求动点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方程表示的曲线 的形状;
(2)过点 1的直线 1与曲线 相交于点 ,且 1 = ,求直线 1的方程;
(3)若斜率为 的直线 2与曲线 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且 = ,求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12分)
维空间是一个多维空间,其中包含了 个维度,若建立 维坐标( ≥ 1, ∈ ),则 维空间中任意一点的坐
标可表示为( 1, 2, , )( ∈ ),当任意的 ∈ {0,1}(1 ≤ ≤ , ∈ )时,称( 1, 2, , )为 维“单位体”
的顶点坐标,对应的点称为 维“单位体”的顶点.
(1)求4维“单位体”的顶点个数.
1
(2)定义:在 维空间中两点( 1, 2, , )与( 1, 2, , )的 氏距离为 (∣ 1 1|
2 + | 2 |
2
2 + +
|
2
| ).在3维“单位体”的顶点中任取两个不同的顶点,记随机变量 为所取两点间的 氏距离,求随机
变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 ).
第 3 页,共 8 页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2或10
13.【答案】2
14.【答案】 2
15.【答案】解:(1)当 = 1时, ( ) = ( 2) ,得 ′( ) = ( 1),
令 ′( ) < 0,解得 < 1,令 ′( ) > 0,解得 > 1,
所以函数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单调递减区间为( ∞, 1);
(2)方法一:因为 > 0, ′( ) = ( 1),
所以函数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单调递减区间为( ∞, 1).
故当 = 1时,函数 ( )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 (1) = .
1
若 ( ) ≥ 1恒成立,则实数 ≤ ,

1 1
即0 < ≤ ,所以实数 的最大值为 .

方法二:由题意 > 0,当 ≥ 2时, ( ) ≥ 1恒成立;
1
当 < 2时,解得 ≤ ( ) ,
( 2) min
1 1
令 ( ) = = ,
( 2) (2 )
[ ′ +(2 )
] 1
得 ( ) =
[(2 ) ]2
= 2 ,
(2 )
当 < 1时, ′( ) < 0, ( )单调递减,
第 4 页,共 8 页
当1 < < 2时, ′( ) > 0, ( )单调递增,
1 1
所以 ( )min = (1) = ,所以 ≤ ,
1 1
即0 < ≤ ,所以 的最大值为 .

16.【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数列{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 3 = 2 3 2,得 1 + 2 + 3 = 2 3 2,
即 1 + 2 1 = 4 1 2,得 1 = 2,
所以 = 2 × 2 1 = 2
,则 = × 2

设 = 1 + 2 2 + 3 3 + + = 1 × 2 + 2 × 2
2 + 3 × 23 + + 2 ,
所以2 2 3 4 = 1 × 2 + 2 × 2 + 3 × 2 + + 2
+1,
两式相减,得 = 2 + 2
2 + 23 + 24 + + 2 2 +1,
2 (1 2 )
= 2 +1 = (1 )2 +1 2,
1 2
得 +1 +1 = ( 1)2 + 2,所以( 1)2 + 2 > 100,
解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 ≥ 5, ∈ }.
1 1
(2)因为 = 2
,所以 2
16 1
2 = × 2 × 2 2 , 16
1
易得当 ≥ 3时, 1 2 为整数, 16
又 ≤ 100,
故区间[1,100]内的所有期盼数的和为3 + 4 + 5 + + 100 = 5047

17.【答案】解:(1)由∠ = 90 ,得 ⊥ ,
又 // ,所以 ⊥ ,
又因为 ⊥平面 , 平面 ,则 ⊥ ,
且 ∩ = , , 平面 ,所以 ⊥平面 .
7
(2)假设在线段 上存在点 ,使平面 与平面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8
由题意可知, , , 两两垂直,
以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 , 所在直线为 轴, 轴,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 5 页,共 8 页
因为 = 3, = 2√ 3, = 2, = 2,则 (3,0,0), (0,2,0), (2,2,0), (0,0,2√ 3),
设 = (0 < < 1),则 (0,2 2 , 2√ 3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1, 1, 1),且 = ( 3,0,2√ 3), = ( 1,2,0),
= 3 1 + 2√ 3 = 0故{ 1 ,不妨取 1 = 1,则 1 = 2, 1 = √ 3,可得 = (2,1, √ 3).
= 1 + 2 1 = 0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 ),且 = ( 3,2 2 , 2√ 3 ), = ( 1,2,0),
= 3 + (2 2 ) + 2√ 3 = 0 2+
故{ ,不妨取 = 1,则 = (2,1, ).
= + 2 = 0 √ 3
设平面 与平面 所成角为 ,
2
| | |6+ | 7
故cos = |cos , | = = = ,
| | | | 2 8
√ (2+ ) 5+ 2 ×√ 8
3
1
化简可得4 2 + 19 5 = 0,解得 = 或 = 5(舍去),
4
因为| | = 4,所以 = 1.
7
所以在线段 (不含端点)上存在点 ,使平面 与平面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1.
8
1
18.【答案】解:(1)设点 的坐标为( , ),由题意 = 且 ≠ 0, 1 4
√ 3 +√ 3 1
即 = ,
4
2 2
得曲线 的方程为 + = 1( ≠ 0),
12 3
所以曲线 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去掉两个短轴端点(0,±√ 3)).
(2)由题意,直线 1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1的方程为 = 1 + √ 3( 1 ≠ 0),
= 1 + √ 3,
2 2 8√ 3 联立{ 得(4 + 1) + 8√ 3 = 0,所以 = 0或 = 1 2 2 1 1 2 ,
+ = 1, 4 1+1
12 3
2 2
√ 3(1 4 1) 8√ 3 √ 3(1 4 1)
所以 = √ 3或 = 2 ,所以 (
1
2 , 2 ),
4 1+1 4 1+1 4 1+1
第 6 页,共 8 页
2 2 2 2
√ 8√ 3
√ 3(1 4 ) 2√ 3√ 16 +1
所以| | = ( 1
1 1
2 0) + [ 2 + √ 3] = 2 .
4 1+1 4 1+1 4 1+1
2
2√ 3√ 16 1+1 √ 2
又| 1| = 2√ 3,所以 2 = 2√ 3,解得 1 = ± ,
4 +1 21
√ 2 √ 2
所以直线 1的方程为 = + √ 3或 = + √ 3. 2 2
2 2
+ = 1,
(3)由题意,设 ( 1, 1), ( 2, 2),直线 2: = + ,与椭圆方程联立,得{12 3 消去 得:
= + ,
(4 2 + 1) 2 + 8 + 4 2 12 = 0,
8
1 + 2 = 2 ,
1+4
则 = 64 2 2 4(1 + 4 2)(4 2 12) = 16(12 2 2 + 3) > 0,且{
4 2
12
1 2 = 2 ,
1+4
8 2
所以 1 + 2 = ( 1 + 2) + 2 = ( 2) + 2 = 2,
1+4 1+4
4
所以 的中点 的坐标为( 2 , 2).
1+4 1+4
因为| | = | |,所以 是线段 的 垂直平分线,所以 ⊥ .
当 = 0时,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此时满足 ⊥ ,

2+√ 3 √ 3
当 ≠ 0时,根据斜率之积为 1,可得1+4 4 = 1,所以 = (4
2 + 1),
32
1+4
将其代入 = 16(12 2 2 + 3) > 0,并整理得(4 2 + 1)( 2 2) < 0,得 √ 2 < < √ 2,且 ≠ 0,
所以 ∈ ( √ 2,√ 2),
√ 2 √ 2
又由(2)可知,当 = ± 时, = √ 3,此时点 , 中有一点与点 1重合,又点 2 1不在曲线 上,所以 = ± 2
时,不满足条件.
√ 2 √ 2 √ 2 √ 2
综上, 的取值范围为( √ 2, ) ∪ ( , ) ∪ ( , √ 2)
2 2 2 2
19.【答案】解:(1)由已知,在4维空间中,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1, 2, 3, 4),
第 7 页,共 8 页
当 ∈ {0,1}(1 ≤ ≤ 4, ∈ )时,称为4维“单位体”的顶点坐标.
故4维“单位体”的顶点有24 = 16个.
1
(2)由题意,在 维空间中两点( , , , )与( , , , )的 氏距离为 (| |2 21 2 1 2 1 1 +
| 2 2|
1
+ + | |2 ),可得在3维空间中两点(
2 2
1, 2, 3)与( 1, 2, 3)的 氏距离为 (| | +| | +3 1 1 2 2
| 3
2
3| ).
设 , 为3维“单位体”的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则点 与点 的组合数共有 28 = 28个,
1 2
由题意随机变量 的值可以取 , , 1.
3 3
1 1×21×22
当 = 时,有1个第 维坐标值不同,点 , 的组合数共有 3 = 12(个),
3 2
2 2×22×21
当 = 时,有2个第 维坐标值不同,点 , 的组合数共有 3 = 12(个),
3 2
3×23×20
当 = 1时,有3个第 维坐标值不同,点 , 的组合数共有 3 = 4(个),
2
1 3 2 3 1
所以 ( = ) = , ( = ) = , ( = 1) = .
3 7 3 7 7
故分布列为:
1 2
1
3 3
3 3 1

7 7 7
1 3 2 3 1 4
得 ( ) = × + × + 1 × = .
3 7 3 7 7 7
第 8 页,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